定窯工藝的成就影響南北各地許多瓷窯,在宋代陶瓷工藝史上有突出的地位。
(2)鈞窯
鈞窯窯址在今河南禹州鈞台、八卦洞一帶,此地古屬鈞州,故名。在北方青瓷中,鈞窯瓷器釉層厚,釉色有濃有淡,具有像藍寶石一樣的乳光色,淺的如天青色,深的作天藍色,淡的似月白色。因有的釉料中摻有含銅量極為豐富的孔雀石,用還原焰燒後,產生絢麗多彩的窯變釉。這是一種二液分相釉,通體天青色與紫紅色斑塊錯縱掩映,有如海棠、玫瑰、晚霞,肥厚潤澤,極為美觀。宋時器物種類不多,燒得最好的是為北宋宮廷製作的陳設藝術品,如花盆,盆托等。鈞窯在金、元時期繼續生產,元代仿燒鈞瓷的窯場,遍及河南、河北、山西、內蒙古等地,形成鈞窯係。
(3)耀州窯
北方青瓷中耀州窯獨樹一幟,工藝上影響深遠。中心窯場在今陝西銅川黃堡鎮,其地宋代屬耀州,故名。該窯從唐代開始生產,主要生產白瓷、黑瓷和三彩釉陶,有少量青瓷。宋代轉以青瓷為主,燒成一種獨具風格的艾葉青瓷器,以犀利的刻花、流暢的劃花為裝飾,釉色深沉,圖案富民間色彩,有濃鬱的生活情趣。器形有碗、茶托、盆、燈、枕、玩具等。金、元時期繼續生產,明代逐漸衰落。
(4)磁州窯
磁州窯是宋代磁州地區生產的一種民間生活用瓷,中心窯場在今河北邯鄲觀台鎮,該地在宋代屬磁州,故名。從唐代開始生產,至宋、遼、金三代最為興盛,元代工藝水平下降,明代衰落。大約由於宋代時磁州窯著稱於世,故以後人們或稱瓷器為“磁器”。
磁州窯開發當地一種大青土,即北方坩子土作原料,粗瓷細作。生產白瓷、黑釉瓷、醬釉瓷、綠釉瓷、三彩釉陶等品種,此外有少量鈞釉瓷器。產品有碗、盤、杯、盞、壺、瓶、罐、洗等生活用具和大量的瓷枕、陶枕。在裝飾上先塗一層潔白細膩的化妝土,以刻、劃、剔、印和彩繪等工藝技法,施以圖案,內容有魚藻、花鳥、奔鹿、躍兔、雜耍人物、神話故事、詩詞題字等,具有濃鬱的生活情趣。其中以黑釉剔花、白釉黑花裝飾最為出色。黑釉剔花是在滿施黑釉的器物上,把裝飾花紋輪廓線以外的釉層剔掉,露出胎色,保留花紋部分又黑又亮的釉層,花紋有浮雕效果。白釉黑花是在白瓷上用黑彩,按照中國水墨畫的技法,畫出圖案、花卉、人物故事,題寫詩詞,民族藝術的特點十分突出。為適應民間生活習俗的需要,該窯大量生產瓷枕,瓷枕上亦飾有豐富的圖案,並在枕上捺印作坊的記號,如“張家造”、“李家造”、“申家造”等。
磁州窯把製瓷工藝和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融會在一起,其工藝影響巨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甘肅、寧夏等地出現一大批工藝相似的作坊,統稱為磁州窯係。江西吉州窯、福建磁灶窯、廣東南海官窯受磁州窯影響,也生產白釉或青釉的黑花、褐花瓷器。
(5)龍泉窯
這是宋代南方在越窯衰落之後,繼之而起的一個青瓷窯係,其分布以今浙江龍泉市為中心,擴及雲和、慶元、麗水等地。以燒造青瓷著稱。興起於北宋中期,興盛於南宋至元代。
北宋主要生產淺灰胎、厚重、玻璃質透明釉的青瓷,產量雖大,品種不多。南宋時期工藝提高,因運用了石灰堿釉,製作出一種胎薄釉厚,溫潤如玉的高檔青瓷,釉色有梅子青、粉青、月白、蟹殼青、鵝皮黃等。尤其是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瓷器,青瑩無瑕,工藝水平極高,成了該窯代表性的產品。其中一類產品受官窯影響,胎體薄,褐黑色,稱鐵骨胎,其釉層開大小相錯的片紋。宋末至元代,又有淺灰胎,質地略粗,釉色淡青,開大小相差紋片的瓷器。有人認為即後人所說的哥窯產品。元代青瓷部分產品繼承南宋風格,高雅精美。日用的厚胎瓷器產量猛增,有盤、缽、杯、洗、瓶、罐、香爐、碾缽、壺、佛像等。常以刻、劃、鏤、印和施褐色點彩等手法作裝飾花紋。還有捺印的“吉利”、“福”、“吉”和類似八思巴文等文字,以及刻寫的窯場主和工匠的姓氏。
龍泉窯青瓷自北宋就輸出海外,南宋後期至元代外銷量很大。在日本、朝鮮、印度、斯裏蘭卡、泰國、菲律賓、中亞、埃及、東非及歐洲一些國家都有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