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青白瓷窯係
青白瓷是一種釉色介於青白之間,白中透青,釉厚處為淡青綠色的瓷器。由於它胎薄釉潤,光照見影,所以又稱為影青釉。青白瓷器產生於北宋中葉,產地以今江西景德鎮為代表,在長江中下遊的其他地區也有生產。景德鎮的瓷土資源豐富,燒製瓷器的曆史可上推至五代。相傳北宋真宗景德年間,朝廷曾派官員來此監燒瓷器以充貢品,從此這裏所產瓷器名震天下,地名也由原來的新平改稱景德鎮,至今仍以產瓷而聞名世界。景德鎮所產青白瓷器種類很多,有杯、碗、盤、碟、酒具、瓜棱罐、鏤空香熏、各式小粉盒、瓷枕等。其印花紋飾多仿定窯,在青白釉下刻印花卉等圖案,十分淡雅秀麗。南宋以後,景德鎮窯采用並且改進了定窯的覆燒方法,於是產量大增。
(7)黑瓷窯係
宋代黑瓷發展很快,全國都有生產作坊,許多黑瓷已經進入藝術瓷的領域。福建的建窯、江西的吉州窯就是以燒製黑釉瓷而聞名。
建窯,又稱烏泥窯,位於今福建建陽水吉鎮鄉。因所燒的黑釉茶盞在當時稱建盞,故名。該窯始於晚唐,盛於宋,而衰於元。建窯黑瓷的特點是胎體紫黑,釉層很厚,色黑而滋潤,釉層透出銀色的光芒,有的如兔毫狀,有的像鷓鴣鳥羽毛的斑紋,有的像油滴。以兔毫盞最為有名,受到宋徽宗的喜愛,成為貢品。品種以碗、盞最多。宋人飲茶以用建窯兔毫盞為上。福建的建甌、崇安、光澤、南平、福清、泉州等地大量仿燒建盞,廣東、廣西、浙江、江西、四川等地也出現了燒黑盞的瓷窯。
吉州窯在今江西吉安永和鎮。吉安古稱吉州,故名。創燒於唐代晚期,經五代、北宋,鼎盛於南宋,至元末終燒。南宋時生產極為興盛,產瓷品種很多,有白瓷、青瓷、白釉黑花瓷、花釉瓷等。其中以黑瓷最富特色,在掌握氧化亞鐵結晶、矽酸釉藥變化以及控製火力和冷卻溫度等方麵都很成功。吉州窯能燒出一種黑、黃兩色混合似玳瑁骨的釉色,稱為玳瑁釉,這是其代表產品。在裝飾方麵,吉州窯別出心裁地運用貼印手法將民間剪紙花樣作為紋飾,創造出新穎獨特的藝術風格。吉州窯的黑釉產品種類繁多,不僅有茶盞,各種日常用具也多燒製。
2.遼金陶瓷器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和漢族一樣在發展中國陶瓷藝術方麵都作出了貢獻。遼、金政權在很長時間裏控製著中國北方的半壁江山。遼、金陶瓷是中國陶瓷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的成就從一個側麵折射出中國10-13世紀陶瓷藝術的奪目光彩。陶瓷工藝本來就紮根於各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在漢族製陶工藝的影響下,這時期在北方具有鮮明民族風格的陶瓷工藝得到蓬勃的發展。
(1)遼代陶瓷器
遼瓷的燒造地點,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山西北部的渾源一帶。已發現窯址多處,其中有遼寧林東南山窯、林東白音戈勒窯、遼陽江官屯窯、林東上京窯、山西大同青磁窯村窯、內蒙古赤峰缸瓦窯、北京龍泉務窯等。這些窯址既有民窯,也有官窯。民窯產品粗樸,官窯產品精致。
遼瓷以白瓷為主,胎質不如內地瓷器細,但白色,吸水性極小,多仿邢窯、定窯白瓷,產量很大。晚期漸多黑花白瓷器。另有一種是高溫缸胎茶綠、黑、赭雜色釉大型瓷器,產量也不小。瓷器造型分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兩類。中原形式大都仿照中原固有的樣式燒造,有碗、盤、杯、碟、盂、盒、盆、罐、壺、瓶、甕、缸,還有香爐、陶硯、棋子、磚瓦等;契丹形式則仿照契丹族習用的皮製、木製等容器樣式燒造,器類有瓶、壺、盤、碟,造型獨具一格,如雞冠壺,仿契丹族皮囊容器樣式,整體由壺身、管狀流和不同形式的係構成,壺體上做出仿皮革縫製的痕跡和皮條、皮扣等附件。
此外還有一種低溫釉陶器,有單色的黃釉、綠釉、白釉器皿,也有二彩釉、三彩釉器物,被稱為遼三彩。器型中的方碟、海棠花式長盤等,富有契丹民族的風格。
三彩印花方碟頗多,遼晚期墓葬中時有出土,西弧山大安五年(1089)遼墓、建平和樂村大安六年(1090)遼墓出土的三彩印花方碟為其代表作。海棠花式長盤係仿金屬製品式樣,淺壁,平底,作八曲海棠式,以黃、綠、白三色釉花者居多,樣式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