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淩源出土的三彩鴛鴦壺,高19厘米,鴛鴦式壺體臥在荷葉式托上,嘴為流,背上貼五瓣花式口,與腹腔相通,花口下部至尾端連以曲柄,以黃、綠、白三彩釉遮體,羽紋清晰,色彩斑斕。還有依照印度神話中“摩羯魚”製作的獸首、魚身壺和燈,設計新巧,造型優美,寧城出土的三彩摩羯壺為其代表作。遼三彩受唐三彩影響,但因胎料含有黃沙,質鬆,釉麵不勻,質量不如唐三彩。
(2)金代陶瓷器
金代前期陶瓷多利用遼瓷舊窯燒造,工藝水平較低,製品多粗糙,但民族風格和地域色彩較明顯。考古發掘資料表明,遼寧撫順大官屯窯和遼陽江官屯窯是金前期日用陶瓷產地,品種有黑、白、醬釉和茶綠色釉等,胎質粗厚多雜質,釉質混濁不光潤。器類以碗、盤為主,帶三係、四係的瓶、壺、罐是地域特點突出的器物。裝飾簡單,僅見白地黑彩裝飾,刻、劃、印、雕、加彩等極少見。黑龍江雙城出土的白釉黑花四係瓶上的黑色草葉紋,自由奔放。遼寧彰武出土的白釉黑花葫蘆形壺,貼在壺流上的坐式老人,新穎罕見,展現了金前期陶瓷器的特殊風貌。遷都燕京後的陶瓷生產,集中在大河北曲陽定窯、磁縣觀台窯、河南禹縣鈞窯和陝西銅川耀州窯、山東淄博磁村窯等。
金代定窯仍以白瓷為主,刻、印花為飾。帶紋飾的細白瓷,以覆燒工藝裝燒,器均“芒口”。民用粗瓷,以創新的砂圈疊燒工藝燒製,呈現器物內底一圈無釉的特點。磁州窯品種豐富,有白釉、黑釉、醬釉、白釉劃花、白地黑花、紅綠彩瓷和色釉陶器等。鈞窯在金代又生產出天青、月白、紅紫等釉色的新品種。遼寧遼陽金墓、山西侯馬金墓的出土物胎質細膩,色灰,釉麵潤澤,有片紋、顯暈斑或小黑點,工藝不夠精細,大致反映了金代鈞瓷的特征。耀州窯主燒青瓷,兼有黑釉和白地黑花瓷。
青瓷胎質粗色淺灰,釉色薑黃或淡青,釉層薄,光潤不足。青瓷裝飾以印花居多,刻花趨少。淄博磁村窯主燒白瓷,白地黑花、黑釉、白釉黑邊、醬色釉、絞釉等次之。
黑釉白線紋(俗稱為粉杠)是金瓷最有特色的品種之一。磁村窯出土的黑釉白線紋罐,在黑色鼓腹上,凸起白線紋,色白而粗,十分醒目。加彩器在白瓷上施加紅、綠諸彩,色彩鮮豔絢麗。有的器物底部墨書“泰和”、“正大”等字款。山西境內的渾源窯,安徽境內的蕭窯,宿州窯與泗州窯,分別燒製鈞窯、定窯、磁州窯風格的產品。
金代陶瓷器類,以盤、碗、罐、瓶、壺為多,杯、洗、爐、盞托、瓷枕、玩具等次之。
日用器物造型多襲宋式,時代特點鮮明的造型有雙係、三係、四係瓶,雙係罐和高體的長頸瓶雞腿瓶等。裝飾趨簡,有刻、劃、印、剔花、筆繪、塑貼、加彩等。刻、劃花裝飾以定窯為最,如在白釉蓋缸的口沿下刻一周鋸齒紋,腹體刻密集的凸凹線紋,有淺浮雕的效果,時代特點突出。筆繪裝飾以磁州窯係為代表,用筆簡練,線條明快,畫麵生活氣息濃鬱。裝飾構圖除沿用宋代的帶狀纏枝式、單獨紋樣的均衡式和滿花式外,還善以開光樣式突出主題紋樣。耀州窯遺址金代層出土的青釉刻花臥牛碗,河南鶴壁市博物館藏的白地黑花嬰戲蓮紋枕、白地黑花盆花枕,都以菱形開光托出臥牛、嬰蓮和盆花主題紋飾。等分線內的單獨紋樣構圖也很盛用,吉林省博物館收藏的醬褐釉印花碗為典型之例。有些畫麵中的僅一枝荷蓮、一枝萱草、一尾遊魚,卻疏朗簡潔,生機盎然,吉林省博物館收藏的定窯白釉刻花是其代表器。有些白釉黑繪的構圖,極近於國畫的章法,畫麵上秋雁殘荷,一派深秋景色,有水墨畫的清幽意境,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白地黑花虎形枕是其代表器。就總體而言,金代陶瓷的裝飾題材以花卉居多,水波、魚、鴨、鴛鴦、鷺鷥、飛鳳和嬰戲紋也常見於畫麵。
三、元明清時期的瓷器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元代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浮梁瓷局”的設立,對景德鎮瓷業的發展是一個有力的促進。景德鎮所生產的卵白釉瓷“樞府瓷”馳名天下,聞名遐邇的青花瓷出現後,很快占據了瓷器生產的主導地位。明清兩代也把官窯設於景德鎮,進一步刺激了瓷業規模的擴大和產品質量的提高。由此中國製瓷業由宋代“百花齊放”,進入了景德鎮窯“一枝獨秀”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