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 自助康複——激發機體抗癌潛能(1 / 3)

癌症的發生和發展離不開外界致癌因素的“教唆”和機體內部因素的“輔助”。也就是說,癌症是在內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才得以形成的。同樣道理,癌症的驅除和患者康複離不開醫生的治療和患者自身的“覺悟”。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發揮其作用。在癌症的治療和康複過程中,無論醫生所實施的治療是多麼合理,也隻能是外因,而患者機體的身心狀態才是內因。任何治療隻有通過患者的機體才能發揮效用。

試想,外科醫生麵對一個因為絕望而放棄治療的患者時,該怎樣發揮他的精湛醫術?回答是無法發揮,隻能替他惋惜遺憾。

再試想,內科醫生在麵對一個營養不良、體質虛弱的患者時,又如何對其施以具有不小毒副作用的化療?回答是不敢治療,隻會覺得愛莫能助。

由此可見,要想取得滿意的治療和康複效果,患者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狀態是必不可少的。這種良好的心身狀態不僅能為醫生的治療提供堅實的基礎,而且也能通過提高機體的抗癌免疫力為患者康複增添巨大的力量。

臨床上經常發現,針對兩個年齡相仿、性別相同、所患癌症類別及嚴重程度都類似的患者,施以同樣的治療方案,但得到的療效卻相差甚大。那麼,造成這神差異的原因在哪裏呢?簡單推理便知,兩個患者自身抗病能力一定有差別。

20世紀90年代初,北京、天津和上海率先開展了“抗癌明星”評選活動,之後全國各地也相繼評選出了許多抗癌明星。所謂“抗癌明星”是對那些不肯向命運屈服,勇敢地與癌症抗爭,並取得勝利的癌症患者的讚譽。

被評出的“抗癌明星”多為晚期癌症患者,有的先後身患幾種癌症,有的經曆幾次複發,但他們都奇跡般地活了下來,生存期達5年、10年甚至幾十年。

有些患者在病愈後還為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從他們的治療和康複過程來看,除了接受科學的臨床治療以外,他們大都采取了一係列包括調整心態、加強營養和體能鍛煉等在內的自助康複治療。

抗癌明星的經驗告訴我們,抗擊癌症有兩個主力軍,一個是醫生,一個就是患者自身,二者缺一不可。醫生就像是炮兵,利用手中的各種炮彈(手術刀、放射線、化療藥物等)可以消滅癌症的有生力量。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是步兵,是清除癌症殘餘,徹底製服癌細胞的根本力量。這裏希望每位患者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改變自己,轉變觀念,積極投身到抗癌鬥爭中去,定會有一個最滿意的結果。

5.1創造奇跡的心理療法

5.1.1心理因素不可小覷

眾所周知,癌症是一類難治的疾病。但難治不等於不能治,更不等於治不好。這一點可以從眾多癌症治愈的病例中得到證實。那麼現在要問:為什麼在同樣的條件下,有的患者能夠治愈,而有的患者卻不能治愈呢?還有,為什麼有的晚期患者治愈了,而有的早期患者卻故去了呢?為什麼有的沒有治療白愈了,而有的治療及時卻複發了呢?這其中的原因很值得醫生、患者和患者家屑去認真思考。

麵對這些不可思議的現象,你可以無奈地用“個體差異”四個字應付了事。

你也可以負責任地追問:這種個體差異又在哪裏呢?能不能解開這種差異的秘密,找出規律並利用這個規律讓更多患者得到理想康複呢?

研究發現,在這些看似不可思議的問題或現象背後,確實蘊藏著一個普遍的規律或法則,那就是:在同樣的臨床治療背景下,心理狀態較好和行為較為積極的患者,容易創造m康複奇跡;心理狀態較差和行為較為消極的患者,容易cm現不應有的早亡。

臨床上,經常聽到或看到這樣一些例子,某些人一貫身體健康,在一次體檢中發現某髒器患有惡性腫瘤。這一突然打擊給他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壓力,使其陷入極度的恐懼、緊張和悲哀之中,對治療不抱希望,對生活失去信心,雖經多方治療,但病情每況愈下,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被疾病奪去了生命;或者雖然經臨床治療體內可查到的腫瘤已被消除,但出院後不久就出現複發轉移,不治而終。

稍加分析便知,這些患者的犧牲就是人們常說的“被嚇死了”。

另有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在大醫院已被判定隻能活幾個月,家屬從醫生那裏得到的囑咐是及時準備後事,盡量讓患者有生之時更多得到一些照顧就行了。然而,就在這些沒有經過任何正規治療的晚期患者中,就有個別性格開朗者,在經曆了一場極度痛苦之後,反而輕鬆下來。他們采取一切辦法,無憂無慮地盡情享受“餘生”。結果他們活了一年又一年,而且身體健康,很多情況下讓人懷疑他們的診斷是否正確。其實,這些患者就是醫學專家們所說的癌症白愈者。調查表明,癌症自愈者絕大多數是性格比較開朗者。

美國的腫瘤學專家羅林鮑姆曾在《癌症患者的康複指導》一書中寫到:我們常常看到,兩個人年齡相仿,患有同樣腫瘤,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計劃也都相同,但治療效果卻截然不同。我們所能發現酌唯一區別是一個患者情緒消極悲觀,而另一個患者卻充滿積極樂觀精神。

看到這裏,如果有人還對不同心理狀態下的兩個人有不一樣的預後存在什麼懷疑的話,請看下麵這個事例。

美國著名腫瘤康複專家卡爾曾描述過這樣一個病例來說明心理因素與癌症發生發展的關係:一位名叫貝蒂的40歲婦女因患晚期腎癌住院,詢問病史時發現,在一年前貝蒂有喪偶的經曆。手術探查中,發現病變已蔓延到腎髒之外,無法切除。在給予小劑量的放療後病人出院,當時預計她隻能存活幾個月。貝蒂回到家後,就與一個在自己農場.T作的男人相戀,並不久結婚。在重新得到家庭幸福之後,她的精神得以安慰,奇跡般地活了5年,未見病情發展。後來,她的丈夫把她的錢用光,並棄她而去。在短短幾周內,貝蒂的癌症迅速發展,並很快死亡。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喪偶是貝蒂患癌症的明顯誘因,第二次結婚是其病情穩定、存活5年的直接原因,而最後的結局與其財產喪盡、遭到遺棄引起的精神打擊有著直接的關係。

綜上所述,可以肯定地說:心理因素對癌症的治療、康複、預後和轉歸都具有重大的影響;每一個人都蘊藏著巨大的心理能量;消極悲觀的心態可降低療效、惡化病情,積極樂觀的心態可提高療效、促進康複。正所謂:

人人藏有巨大心理能量,

關鍵要看用在哪個方向。

積極心理救活晚期患者,

消極心理促使患者早亡。

5.1.2心理抗癌自有道理

至此,相信讀者對心理因素在癌症治療和康複中的作用已經有了比較肯定的認識,但這裏還有必要說明一下其中的作用道理或機製。

心理是大腦的功能。大腦是整個機體生命活動的指揮中心。人是一個心理和生理的統一體。心理有變化,生理就有反應。

我們可曾留意,當白己即將進入一個重要的考場時,會因為緊張而t出現心跳加快、麵紅、手心m汗等;當遇到不平的事,會因為憤怒而出現心跳、呼吸加快,麵紅目赤、肌肉顫抖等。這些都是由心理的改變引起的生理反應。

心身醫學研究表明,心理活動引起生理改變是通過神經內分泌係統實現的。

樂觀的心態和愉悅的心境可以使神經內分泌功能趨於協調,有利於全身各係統、器官、組織乃至細胞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相反,恐懼緊張、抑鬱悲傷的情緒可以使神經內分泌功能產生紊亂,影響全身各係統,器官、組織及細胞正常生理功能的發揮,久而久之還可引發各種病理變化。

“癌症”一詞本身就是一個不良刺激,加上癌症引起的身體痛苦,每一個患者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反應。表現在心理上會m現恐懼、焦慮、悲傷、抑鬱、絕望等不良情緒;表現在身體上就是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和相關係統、器官、組織乃至細胞功能失調,降低患者的綜合抗病能力。特別是免疫功能的降低,更是影響療效,導致病情惡化、複發和轉移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正是有些患者被嚇死的根本原因。

相反,另有一些患者在得病之初情緒也比較低落,甚至很悲觀。但是在他們潛意識裏或者說心底裏有一種求生的欲望。一番痛苦之後,經過冷靜的思考,這種欲望逐漸增強,特別是當他們找到了活下來的充分理由之後,求生欲望越發強烈。於是,他們開始學習癌症治療和康複方麵的有關知識,尋找求生的方法,通過查閱科普資料、聽科普講座、與醫護人員交流、與癌症康複者接觸,他們逐漸認識到:癌症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癌症≠死亡。最後在他們的腦海裏就形成了“癌症可以治愈”的正確觀念。帶著這樣的觀念,他們對癌症治療和康複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由原來的消極悲觀變為積極樂觀。接著心情也逐漸好起來,抗癌情緒不斷高漲,並牢固樹立起“一定能戰勝癌症”的信念和“一定要治好疾病”的信心和決心。在這樣的思想或心理活動基礎上,他們積極行動起來,主動配合治療,參與抗癌鬥爭,注意合理營養,適當鍛煉身體。他們所具備的這些良好心理和行為品質,極大地挖掘m了白身的心理能量,並進一步通過協調神經內分泌功能,提高食欲,增加營養,改善睡眠質量,增強抗病能力;通過提高抗癌免疫功能,殺滅癌細胞或抑製癌細胞的生長,最終取得了理想的康複效果。

縱觀他們的抗癌經曆,我們可以把它簡單總結為:求生的欲望一料學的認知一正確的觀念一積極的態度一良好的情緒一堅定的信念一堅強的意誌一積極的行動一滿意的結果。

這是一個積極的心路曆程,它就像原子核裂變一樣,能夠把患者白身的巨大心理和生理潛能一步一步釋放II+I,來,促進疾病康複。

這是一條康複規律,它不僅為我們揭開了創造癌症康複奇跡的秘密,還為患者指明了正確的康複方向,指II+I,了科學的康複之路。

這是一種抗癌心法,隻要患者能夠真正掌握它並認真地履行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康複效果。

然而遺憾的是,現實中因為不良心理狀態影響療效、使病情惡化、較早發生複發轉移的情景還在不斷上演著,而通過心理調整加快康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患者還隻是少數。原因在哪裏?是重身體治療輕心理治療思想使然,是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在作怪。怎麼辦?應該從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t出發,既治療疾病又治療患者,既治療身體又治療心理。這樣心助身力,身壯心威,相輔相成,就能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調整到最佳狀態,提高療效,促進康複。

5.1.3調整運用心理武器

每一個人都具有抑製癌症形成和發展的免疫監視和殺傷能力,正是這種免疫力保護著大多數人們免受癌患之苦。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患癌症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抗癌免疫功能在癌症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受到不良因素影響而被遏製了。在這些不良因素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