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讓我們簡單推算一下,與正常人相比,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狀況。他們在患癌之前免疫功能就已經降了一個台階。當癌症發展到能夠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時,免疫功能又會再降一個台階。當患者得知白己患了“絕症”之後,因為嚴重的不良情緒反應免疫功能還會再降一個較大的台階。當患者接受治療特別是放療、化療時,其免疫功能更會明顯降低。
免疫功能就這麼連續降級,其後果可想而知。這種連續的雪上加霜效應,正是有些患者治療後短期內就t出現病情反複、複發和轉移的根源。
不過,請不要過於悲觀。我們可以反過來想一想,這正說明每個癌症患者白身都蘊藏著巨大的抗癌免疫潛能。如果能夠想辦法把這種巨大的免疫潛能重新激發和挖掘cm來,那將會是另外一種情景一一走向康複。
提高免疫功能的辦法很多,可以求助於醫生的免疫治療,吏可以調整白身的心理和生理狀態。
心理因素貫穿於癌症的整個發生、發展、診斷、治療和康複過程之中。因此,調整好心理狀態無疑對患者的康複是至關重要的。研究發現,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可以直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而且能夠通過改善患者的營養和睡眠,激勵患者積極參加身心鍛煉等,間接提高機體的抗癌免疫功能。
調整心理的方法有認知療法、放鬆療法、暗示療法、音樂療法、催眠療法等。下麵介紹幾種供讀者參考。
(1)知識就是生命。這裏要說的是認知療法。針對癌症這個疾病存在著消極和積極兩種不同的認知和觀念。消極的觀念認為“癌症是不治之症”“癌症是絕症”“得了癌症就意味著死亡”“治療癌症的結局就是人財兩空”等;積極的觀念認為“癌症可防可治”“癌症不等於死亡”“癌症是可以戰勝的”“白身強大的免疫潛能可以遏製癌症生長”等。
一個患者如果持有消極觀念,就相當於他從心靈上結束了白己的生命,在行為上已踏上死亡的征程,通俗來講就是開始等死,其結果可想而知。
一個患者如果持有積極觀念,說明他心靈上擁有生存的欲望,相信白己有能力戰勝癌症,在行為上已開始走向康複之路,其結果往往比較理想。
這裏所說的認知療法就是通過學習有關知識、了解有關事實,把消極的觀念轉變為積極的觀念。
可不要小看了這個觀念的轉變,有些晚期患者正是依靠這種轉變,把白己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重新走向康複,續寫美好人生。
楊曉柏,一個晚期小細胞肺癌(一種惡性程度很高的腫瘤)患者,在經曆了手術、放療和化療之後,他的病情仍然沒有控製住,並出現了遠處轉移。醫生在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勸其出院“治療”。當時估計,他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被疾病奪去生命。
就在他得知自己時日不多時,心情反而釋然了,反正就是一死,再沒有什麼可以擔憂和牽掛的了。但同時他的求生欲望並沒有磨滅,他要尋找一種生的方法。後來,他從一本書上看到,有人與白己的病情一樣甚至更重,靠白己的頑強努力都得到了康複。他就想,別人能康複,我也應該能康複,別人能靠白已戰勝癌症,我也應該能白己戰勝癌症。於是,他向成功者學習,吃中藥,練氣功,加強營養,一堅持就是3年。如今他已經健康地活了20多年,並用自己的抗癌經曆影響了無數的新癌症患者。
(2)身心放鬆也能治病。這裏要說的是放鬆療法。放鬆療法又稱鬆弛訓練或自我調整療法,是一種通過機體的主動放鬆來增強機體自我控製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國的氣功、印度的瑜伽、日本的坐禪,以及21世紀西方開始興起的放鬆訓練等,都屬於放鬆療法。該療法是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按一定的要求完成某種特定的動作程序,通過反複練習,使人們學會有意識地控製白身的心理生理活動,以達到降低機體的喚醒水平,增強適應能力,調整那些因緊張而紊亂了的心理生理功能。
放鬆療法的種類很多,但其核心都是“靜、鬆”二字,就是在一個安靜的環境裏,保持最寧靜的心境,並使情緒輕鬆和肌肉放鬆。常用的放鬆療法有靜默法、鬆弛反應、自生訓練漸進放鬆、生物反饋等。
我國氣功中的靜功就是一種典型的放鬆療法。練功時采取坐位或臥位,調整呼吸,排除雜念,意守丹田,人靜。或者運用意念引導“內氣”,使之按經絡循行路線循環,達到調理陰陽、疏通經絡、更新氣血、療養疾病和延年益壽的目的。另外,印度的瑜伽和日本的坐禪都屬於這種方法。
(3)想一想就能治病。這裏要說的是暗示療法。暗示是在無對抗態度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這種心理影響表現為使人接受一定的信念或意見。人在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情感、意誌、神經、內分泌、免疫等方麵都能受到暗示的影響而改變。
暗示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成語“談虎色變”說明了人們事先接受了老虎非常凶殘可怕的暗示,當談及它時白覺不白覺地產生一種恐懼,色變是由於伴隨著恐懼cl現的交感神經興奮、麵部血管收縮。
再如“望梅止渴”說明人們在以往的體驗中或通過別人間接了解到梅子非常酸,並因此接受了暗示。當再次看到梅子時,嘴裏就有一種酸的感覺,並引起唾液分泌而止渴。可見,暗示不僅能夠影響人的必理感受,而且可以改變人的生理功能。這正是暗示能夠治療心身疾病的基礎。
暗示有積極和消極之分。積極的暗示可以起到促進疾病康複作用,消極的暗示可導致疾病加重。癌症患者有多疑的心理,很容易受消極暗示的影響。有這樣一個例子,某醫院檢驗科不慎將一個早期肝癌患者和一位非肝癌患者的檢驗結果搞了個張冠李戴。事過一年,該科複查時發現了這一差錯,急派人前去糾正。得到的結果令人吃驚,那位肝癌患者從報告單上得知白己未患肝癌,便放下心來,不良情緒解除,經配合其他治療方法,仍然活在世上;而那個戴了“肝癌帽子”
的普通患者,因精神受到強烈打擊,頓時充滿悲觀和絕望,並遵醫囑停止了T作,不到一年就去世了。可見,暗示的作用是驚人的,積極的暗示和消極的暗示可產生兩個截然不同的結果。
說到癌症患者的暗示治療,下麵要介紹一種內心意象療法。
內心意象療法就是通過想象在大腦中產生一種代表美好期待和希望的形象或麵麵,經過反複強化使患者達到信以為真的狀態,進而起到改善情緒、堅定信念、增強意誌的作用,並通過開啟神經和免疫係統之間的聯絡通道,達到提高免疫、促進康複的目的。
這種療法是由美國的卡爾·西蒙頓和斯蒂芬妮·馬修斯·西蒙頓博士在長期的T作實踐中創立的,他們總結出了一套能夠挽救和延長患者生命的程序。他們利用這套治療程序治療了很多患者,取得了比較滿意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
卡爾於1971年首先在一個被認為不可挽救的晚期癌症患者身上應用了內心意象療法。該患者是一個61歲的晚期喉癌患者。患者身體極度虛弱,呼吸困難,連自己的唾液都很難咽下。按常規,治療恐怕不僅對患者沒有多大幫助,反而會使其遭受更大的痛苦。治療前卡爾向患者解釋患者怎樣能影響白身疾病的進程,然後在放鬆的情況下讓患者想象白身置於一個安靜的令人愉快的情景中,進一步把放療想象為這樣一個麵麵:成百萬的微小能量子彈打中了所有的細胞,包括正常細胞和癌細胞。由於癌細胞比正常細胞脆弱和混亂,所以它們受到傷害後很快死亡,而正常細胞有很強的修複能力,仍能保持健康。最後讓患者想象體內的白細胞撲向癌細胞,把已死亡和正在死亡的癌細脆帶走,通過肝髒和腎髒排出體外;並且看到癌瘤逐漸縮小,而白身逐漸恢複健康。
治療結果出乎意料,皮膚及口腔和咽喉黏膜幾乎毫無不良反應。療程剛到一半,他已能進食,體重增加,體力增強,癌瘤漸漸消失。
多年的經驗告訴卡爾,有效的內心意象都是積極樂觀的,比如:癌細胞脆弱而混亂;治療手段強而有力;白細胞像一支龐大的軍隊;癌細胞被打得落花流水;死去的癌細胞被徹底清除;自己的身體健康如初等。
目前,癌症患者的心理治療越來越受到重視,因為患者的心理狀態是影響整個治療和康複效果的關鍵決定因素。
癌症的治療和康複效果(治愈率、生存期、生活質量)與病情的嚴重性(病種、病期、病理類型)成反比,與治療合理性成正比。很好理解,就同一個患者來講,病情越嚴重療效就越差,治療越合理療效就越好。而心態則可以視為影響整個康複過程的係數,因為它既影響治療的合理性,又影響病情的嚴重性。對公式中的各個因素分析後還可以發現,病情嚴重性從建立診斷起就已定型而成為不可變量,因為采取規範的治療方案,治療也可以達到最合理狀態,變數也很小。而心態則在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的不同時期會表現出很大差異。正是這種差異給不同的人帶來了不同的命運。消極悲觀者療效降低、免疫力削弱、病情惡化;積極樂觀者療效提高、免疫力增強、康複加快。
要想提高療效,指望病情能夠變輕一點那是不可能的;在癌症治療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之前,想從治療合理性上提高療效,其潛力也非常有限;然而,在心態這個影響治療和康複全局的關鍵因素上卻有很大的潛力可挖,因為絕大多數患者在患病之後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或障礙,誰能夠及時調整好白己的心態,誰就為白己戰勝癌症增添了一股巨大的甚至是不可估量的力量。
5.2必不可少的營養支持
“民以食為天”,膳食是人體生命健康的基礎。合理營養具有促進生長發育、維護健康、預防疾病、加速康複和延年益壽等作用。
做到合理蕾養,根本的途徑是要做到平衡膳食,也就是要求膳食中應具備各種營養素。要有足夠的熱量來保證生命活動消耗的需要;要有適當的蛋白質供機體組織修複、更新需要,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有充分的礦物質參與構成機體組織和調節生理生化功能;要有豐富的維生素保證有關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要有適量的纖維素幫助腸道蠕動和正常排泄,減少有害物質在體內的存留;要有足夠的水分維持各種生理生化功能的正常進行。
縱觀癌症的發生、發展、治療和轉歸的整個過程,營養因素無不作為一個重要角色而參與其中。癌症是一種消耗性疾病,幾乎所有的晚期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因此,癌症患者更需要通過合理營養來協助治療、促進康複。
那麼,癌症患者應該怎樣合理營養呢?
總的來講,癌症患者和正常人一樣,都需要通過平衡膳食來達到合理營養。
但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患者機體會m現不同的變化,所以在選擇飲食品種和量上應有所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