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者的胰腺癌發病率高於不吸煙者。在飲食方麵,胰腺癌的發生與高能量、高蛋白、高脂肪膳食攝入有關。
【患者的痛苦】
(1)腹痛。腹痛是胰腺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為半數以上患者的首發症狀。
(2)黃疸。主要見於胰頭癌病例,呈進行性加重,可以是無痛性黃疸,也可以伴有疼痛。
(3)消化道症狀。患者常可出現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腹瀉或便秘、脂肪瀉及黑便等症狀。
(4)消瘦和發熱。體重藏輕是胰腺癌患者的常見症狀,在部分患者還是首發症狀。其特征是發展速度快,病後短期內即可出現明顯消瘦。至少有10%的患者病程中會出現發熱。
(5)體征。患者可出現腹部腫塊、肝髒及膽囊腫大等體征。
【診斷方法】
(1)胰腺癌標記物檢測。目前用於臨床胰腺癌診斷、分期和預後評判的腫瘤標記物有CA19—9、CA-50、CA19-5、CA242、CEA等。這些標記物值的升高對於胰腺癌的診斷均有參考價值。
(2)影像學檢查。逆行胰管造影、血管造影、CT、磁共振、超聲等檢查顯示局部有占位病變,對診斷胰腺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治療措施】
手術是治療胰腺癌的主要手段。根據腫瘤部位、分期可選擇根治性手術、姑息性手術、經皮經肝置管術和經內鏡置管術等。除此之外,可綜合采用輔助性放療和化療,以及免疫治療、抗腫瘤血管生成和基因治療。
【預防要素】
胰腺癌的一級預防可以從戒煙、限酒、低脂低熱量飲食、多吃蔬菜水果等方麵著手。胰腺癌的二級預防可選擇高危人群做定期普查,爭取做到較早期發現。
高危人群是指40歲以上m現難以解釋的體重減輕、難以解釋的上腹痛或腰背痛、難以解釋的消化不良、無誘因的突發糖尿病、難以解釋的突發性脂肪瀉、難以解釋的胰腺炎發作等者。
7.5原因不明的腎癌
腎細胞癌是起源於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係統的惡性腫瘤,簡稱腎癌。腎癌是泌尿係統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僅次於膀胱癌的第二大癌瘤,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3%。我國各地區腎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差異也較大。全國腫瘤防治研究辦公室和衛生部衛生統計信息中心的資料顯示,我國試點市、縣1988-1997年腫瘤發病及死亡資料有以下特點:①腎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有上升趨勢;②男女比例約為2:1;③城市地區高於農村地區,城市地區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比農村地區高43倍。發病年齡可覓於各年齡段,高發年齡為50-70歲。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水平的提高,早期腎癌發現率超過了肺癌而名列榜首。
【患病原因】
總的來講,腎癌的發病原因不明。可能的原因有:
(l)吸煙。大量的前瞻性觀察發現吸煙與腎癌發病正相關。
(2)肥胖和高血壓。高體重指數(BMI)和高血壓是與男性腎癌發病危險性升高相關的兩個獨立因素。
(3)職業因素。有報道長期接觸金屬鎘、鉛者,如報業印刷T人、焦炭T人、幹洗業和石油化]_從業者,腎癌發病和死亡危險性增加。
(4)放射線。長期暴露於某種弱放射源中可能增加患腎癌的風險。
(5)飲食因素。調查發現高攝人乳製品、動物蛋白、脂肪,低攝入水果、蔬菜是腎癌的危險因素。可能增加腎癌危險性的食品及藥物有咖啡、女性激素(雌激素)、解熱鎮痛藥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藥物、利尿劑及紅藤草等。
此外,在進行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發現腎癌的病例有增多現象。因此透析超過3年者應每年B超檢查腎髒。有報告稱,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發生腎癌。腎癌患者中14%患有糖尿病,是正常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5倍。
【患者的痛苦】
腎在體內位置比較隱蔽,受到周圍組織和器官的保護,既不易受傷,有病也不易發現。臨床症狀是腎癌的重要線索,是臨床診斷的第一步。腎癌的主要症狀是間歇無痛性全程肉眼血尿、疼痛和腰腹部腫塊“三聯征”。腎與外界唯一的聯係是尿,然而,腎癌m現尿改變都在腎癌侵麅腎盂以後,所以血尿已經不是腎癌的早期症狀,故出現“三聯征”時,病情已到晚期,因此有人稱之為“晚期三聯征”。
部分腎腫瘤可影響人體內代謝過程,導致一係列反應性臨床病征,這些病征並非腫瘤直接轉移、侵入某組織及器官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人體對腫瘤細胞分泌的類激素樣物質、毒素以及生物活性多肽類等所產生的免疫反應。這些症狀包括血沉快、高血壓、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貧血、發熱、肝功能紊亂、激素改變、免疫係統改變、精索靜脈曲張、尿多胺升高等。
【診斷方法】
無症狀腎癌的發現率逐年升高,近10年國內文獻報道其比例為13.8%-48.9%,平均33%,國外報道高達50%。無症狀腎癌主要在體檢時發現。腎癌的臨床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推薦必做的影像學檢查項目包括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聲,胸部X線片(正、側位)、腹部CT平掃和增強掃描。腹部CT平掃和增強掃描及胸部X線片是術前臨床分期的主要依據。
【治療措施】
外科根治性腎切除術是早期腎癌的首選治療方法。
眾所周知,人體有兩個腎髒,它們像一對孿生兄弟,分布於腹腔內的脊柱兩側。正常情況下,它們承擔著等量的T作,共同完成生理功能,並且具備一定的儲備能力。即使一側腎髒發生病變被摘除,隻要另一側腎髒保持其正常功能的一半,也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T作。因此,對於多數早期腎癌患者,外科根治性腎切除術對其生活多無顯著影響。
根治性腎切除術可經開放性切口或腹腔鏡進行。早期腎癌預後良好。
影響腎癌預後的最主要因素是病理分期,其次為組織學類型。乳頭狀腎細胞癌和嫌色細胞癌的預後好於透明細胞癌;乳頭狀腎細胞癌I型的預後好於Ⅱ型;集合管癌預後較透明細胞癌差。此外,腎癌預後與組織學分級、患者的行為狀態評分、症狀、腫瘤中是否有組織壞死等因素有關。
對於多數中晚期腎癌患者,應采用以內科為主的綜合治療。手術是轉移性腎癌輔助性治療手段,極少數患者可通過手術而治愈。切除腎髒原發灶可提高內科治療轉移性腎癌的療效。對根治性腎切除術後m現的弧立性轉移瘤以及腎癌伴發孤立性轉移、行為狀態良好、低危險因素的患者可選擇手術治療。對伴發轉移的患者,可視患者的身體狀況與腎髒手術同時進行或分期進行轉移瘤手術。對腎腫瘤引起嚴重血尿、疼痛等症狀的患者可選擇姑息性腎切除術、腎動脈栓塞以緩解症狀,提高生存質量。轉移性腎癌手術死亡率為2%-11%。
腎癌的內科治療主要為免疫治療。目前腫瘤壞死因子(IFN-a)和白細胞介素一2(1L-2)為轉移性腎癌治療的一線治療方案,有效率約為15%。
隨著腫瘤治療進入個體化治療的時代,腎癌的治療也慢慢進入了個體化治療時代。特別是隨著靶向治療時代來臨,腎癌的個體化治療更為可行。而對於晚期腎癌,哪些患者適合用靶向藥物治療,哪些用靶向治療一線藥物,哪些用二線藥物,哪些是酪氨酸激酶抑製劑治療成功的患者,這也將是治療中需要麵對的問題。
總的來說,應根據不同的適應證進行個體選擇。現在對於早期的腎癌和可以手術的腎癌,臨床醫生們也在進行多方麵的個體化治療嚐試。比如有些患者病灶比較大,或先期手術切除有困難或存在一定的手術風險時,可以先采用靶向藥物進行新輔助治療,然後再進行手術治療,其中的部分患者手術效果會明顯提高,手術風險也會明顯降低。對於手術後容易複發和轉移的患者,臨床醫生應積極給予試驗性的輔助治療,使這些患者的無疾病進展生存時間和總生存時間都能得到明顯延長。
【預防要素】
預防腎癌要從及早改變白身不良生活習慣做起。
(1)首先應不吸煙或盡早戒煙。其次,水是最好的預防“藥物”,多飲水可以降低毒素的有效濃度,減少患腎癌的概率。
(2)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堅持運動,控製體重,避免肥胖、高血壓。多吃香蕉、胡蘿卜及甜菜等果蔬可以明顯降低患癌風險。
(3)患有腎囊腫等腎髒疾病應積極治療,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早日恢複健康。
(4)避免放射線侵害,慎用激素。
(5)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增加機體免疫力。
7.6膀胱癌
2007年2月11日,相聲界泰鬥馬三立因病醫治無效於天津逝世,享年90歲。一代幽默大卿雖然已經遠離我們,但他詼諧的言談以及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依然影響著人們。在馬老最後的日子裏,他頑強的意誌力、樂觀的生活態度向人們最後一次展示這位曲壇巨擘的大家風範。奪去馬老生命的元凶就是膀胱癌。
膀胱癌是發生於膀胱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以膀胱尿路上皮癌最為常見,占膀胱癌的90%以上。世界範圍內,膀胱癌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的第九位,在男性排名第六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之後。美國癌症協會預測每年美國膀胱癌新發病例數為61420例,死亡病例數為13060例。在我國,男性膀胱癌發病率位居全身腫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二位以後,發病率遠低於西方國家。近年來,我國部分城市腫瘤發病率報告顯示,膀胱癌發病率有增高趨勢。膀胱癌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人群,甚至兒童。但是主要發病年齡為中年以後,並且其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膀胱癌男性發病率為女性的3-4倍。
【患病原因】
膀胱癌的發生是複雜、多因素、多步驟的病理變化過程,既有內在的遺傳因素,又有外在的環境因素。較為明確的兩大致病危險因素是吸煙和長期接觸T業化學產品。
吸煙是目前最為肯定的膀胱癌致病危險因素,30%-50%的膀胱癌由吸煙引起,吸煙可使膀胱癌危險率增加2-4倍,其危險率與吸煙強度和時間成正比。
另一重要的致病危險因素為長期接觸T業化學產品。職業因素是最早獲知的膀胱癌致病危險因素。約20%的膀胱癌是由職業因素引起的,包括從事紡織、染料製造、橡膠化學、藥物製劑和殺蟲劑生產、油漆、皮革及鋁、鋼鐵行業等。
柴油機廢氣累積也可增加膀胱癌的發生危險。
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還包括慢性感染(細菌、血吸蟲及HPV感染等)、應用化療藥物環磷酰胺(潛伏期6-13年)、濫用含有非那西丁的止痛藥(10年以上)、盆腔放療,以及長期飲用砷含量高的水、咖啡、人造甜味劑及染發劑等。
另外,膀胱癌還可能與遺傳有關,有家族史者發生膀胱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加。對於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慢性尿路感染、殘餘尿及長期異物刺激(留置導尿管、結石)與之關係密切,其主要病理類型為鱗狀細胞癌和腺癌。
【患者的痛苦】
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見的症狀。最初表現為反複顯微鏡下血尿,接著可出現間歇全程無痛性肉眼血尿。血尿出現時間及出血量與腫瘤惡性程度、分期、大小、數目、形態並不一致。
膀胱癌患者亦可以尿頻、尿急、尿痛和盆腔疼痛為首發表現,這是膀胱癌另一類常見的症狀,常與彌漫性原位癌或浸潤性膀胱癌有關。
其他症狀還有輸尿管梗阻所致腰脅部疼痛、下肢水腫、盆腔包塊、尿瀦留等。有的患者就診時即表現為體重減輕、腎功能不全、腹痛或骨痛,均為晚期症狀。
【診斷方法】
膀胱癌的診斷主要通過超聲和尿脫落細胞學檢查,確診方法為膀胱鏡檢查和病理學活檢結果。
超聲檢查不僅可以發現膀胱癌,還有助於膀胱癌分期,了解有無局部淋巴結轉移及周圍髒器侵犯。尿脫落細胞學檢查具有方法簡便、無創的優點,檢測膀胱癌的敏感性為13%-75%,特異性為85%-100%。但尿標本中細胞數量少、不典型或退行性變、泌尿係感染、結石以及膀胱灌注治療等可以導致尿脫落細胞學診斷困難。
目前膀胱鏡檢查仍然是診斷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通過膀胱鏡檢查可以發現膀胱是否有腫瘤,明確腫瘤的數目、大小、形態和部位,並且可以對腫瘤和可疑病變部位進行活檢以明確病理診斷。對部分膀胱癌患者根據需要可選擇盆腔CT、磁共振成像和骨掃描等檢查。
【治療措施】
膀肮癌的治療方法主要取決於其病理分期以及腫瘤所在的位置、大小等。膀胱癌可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多見,占全部膀胱腫瘤的75%-85%。通過微創手術(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單純切除瘤體是非肌層浸潤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治療手段。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多需要進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和尿流改道手術,並輔以化療和放療。
大部分膀胱癌患者確診時處於分化良好或中等分化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其中約10%的患者最終發展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或轉移性膀胱癌。膀胱癌的大小、數目、分期、分級與其進展密切相關,尤其是分期與分級,低分期低分級腫瘤發生疾病進展的風險低於高分期高分級腫瘤。
膀胱癌術後多達67%的患者會在12個月內複發,術後5年內有24%-84%的患者複發,可能與新發腫瘤、腫瘤細胞種植或原發腫瘤切除不完全有關。建議所有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術後均進行規律性膀胱灌注治療,以降低由於腫瘤細胞播散而引起的複發。同時,應以膀胱鏡為主要隨訪手段,在術後3個月開始複查,以早期發現膀胱腫瘤複發,及時進行經尿道腫瘤切除術,從而可以保留膀胱,獲得滿意的生活質量。一旦腫瘤複發未得到及時診斷和治療,進展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多需要切除全部膀胱,並行尿流改道,患者生活質量相對較為低下。
【預防要素】
有效預防膀胱癌要注意如下事項:
(1)戒煙。因為膀胱癌死亡的男性中,有一半有吸煙史,二手煙也可導致女性患膀胱癌。
(2)避免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果在T作中必須接觸含有芳香胺類的化學品,一定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普遍使用此類化學物質的生產製造行業有橡膠、皮革、印刷材料、紡織品和油漆等。有些染發劑、色素等也會導致膀胱癌。
(3)喝充足的水。研究表明大量喝水能有效降低患膀胱癌的危險,堅持每天喝6杯水的人,患膀胱癌的概率比那些每天隻喝1標水的人低一半。其機製是流經膀胱的液體可稀釋致癌物質並及時將它們排m體外,減少了這些致癌物質對膀胱的刺激。
(4)注意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有利於補充多種維生素,增強人體的抗癌能力。在日常膳食中,大量攝入水果、蔬菜的人,膀胱癌發生率較低,尤其攝人十字花科蔬菜如卷心菜、菜花、蘿卜、白菜、油菜、薺菜以及獼猴桃、無花果、香蕉、大棗等鮮果者。膀胱癌與脂肪的攝入量呈正相關,而與維生素A和類胡蘿卜素的攝人量呈負相關,所以要少吃油膩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A和類胡蘿卜素的食物。
在我國,腹部腫瘤中的消化器官癌症都是比較常見的惡性腫瘤,如果將食管癌包括在內,整個消化係統癌症占前10位惡性腫瘤中的5位。消化係統癌症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也較高。胃癌曾經是第一位高發的腫瘤,肝癌也有癌中之癌之稱。胰腺癌後來居上,在致命性上大有取代肝癌之勢。從整個防控形勢來看,食管癌的發病率大大降低,胃癌也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胰腺癌和大腸癌的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隨著乙肝疫苗的廣泛接種,估計在不遠的將來,肝癌的發病率會有明顯降低。相比之下,兩種泌尿係統的惡性腫瘤(腎癌和膀胱癌)不僅發病率較低,而且治療效果都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