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 頭頸部腫瘤(2 / 3)

口腔癌的術後康複主要包括保持口腔內的清潔,對於有張口受限可能的患者應及時積極鍛煉張口,避免瘢痕、放療等因素引起永久性的張口困難。此外,對於牙齒拔除或頜骨部分切除的患者,還應及時行義齒或贗附體修複以早期恢複口腔的語言和進食功能。

全喉切除患者術後喪失了喉發音功能,術後的發音方法主要包括食管音、人T喉以及氣管食管音重建。其中食管音是20世紀80年代初期最主要的無喉發音方法,其優點是不應用輔助T具,不需手的幫助,主要缺點是成功率慨、訓練時間長及最長發音時程短等。

我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李文華先生就因患喉癌將全喉切除,術後通過鍛煉食管發音也能完全滿足與他人語言交流的需要。人T喉即人T製造的發聲講話裝置。目前的人T喉基本可以分為三種:機械式人T喉、電子人T喉和植入式人T喉。由於人T喉產生的為機械音,人們往往把其作為應用食管音或氣管食管音前的過渡或患者不能有效應用其他發音方式的最後選擇。外科重建的氣管食管音又分為有假體和無假體兩種。帶有假體的氣管食管音由於音質較好、成功率較高,在歐美國家很流行,但假體成本高,並需要定期維護及頻繁更換,同時還會引起一些不可避免的並發症。因此更多的國內學者一直致力於喉全切除後無假體的發音重建術研究,也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預防要素】

按照腫瘤三級預防的原則,口腔癌、喉癌的預防,首先是病因預防,即避免吸煙、飲酒和嚼檳榔,避免不良刺激,去除口內的不良修複體及殘根、殘冠,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平衡飲食,避免飲過熱的飲料,注意對光輻射的防護等。其次,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根治惡性腫瘤、提高生存質量的根本途徑。

9.2深藏頭部的隱秘殺手——鼻咽癌

2012年5月的一天,某醫院放療科裏來了一位攜帶著一麵大匾的特殊患者。

這位先生姓餘,約五十歲年紀,精神矍鑠、紅光滿麵、聲音洪亮,完全不像人們想象中的腫瘤患者的樣子。病房裏好奇的病友詢問後得知,餘先生原來是一名中學老師,8年前患了鼻咽癌,做了係統的放療和化療後病情得到臨床治愈,在以後的曆次複查中,都顯示病情控製良好。後來餘先生又重返講台繼續給白己的學生講課。

當年治病之時,餘先生曾在心中許願:若腫瘤治愈一定親手給白衣天使們贈送一麵匾額。於是就有了前麵提到的一幕,凝聚著患者感激之情的匾額送到了主治大夫手裏。當我們被這種和諧的醫患關係感動之餘,可能有人會想,我們一提到腫瘤、癌症,往往和疼痛、死亡聯係在一起。為什麼這位患者得了鼻咽癌8年仍安然無恙,並且還能夠繼續從事所熱愛的教書育人事業呢?

提起鼻咽癌,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甚至很少聽說這個疾病,乜不知道鼻咽具體是身體的哪個部位。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鼻咽不是我們平常熟悉的鼻腔,它是位於我們頭顱中央,被顱底、頸椎、軟齶背側、鼻腔後端圍繞的一個立方體形空腔。鼻咽腔的位置十分隱匿,此處生長腫瘤,往往難以早期發現。在醫生的臨床T作中,見到的鼻咽癌患者初來就診時往往已屬於中晚期。所以說鼻咽癌被稱為隱秘殺手可謂實至名歸。那麼這個“殺手”到底是何方神聖,又有什麼樣的習性呢?

鼻咽癌是起源於鼻咽部上皮細胞及黏膜腺體的惡性腫瘤。鼻咽癌在西南太平洋地區國家多見,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發病率為(10-25)110萬,歐美地區發病率則低於1/10萬。在我國,鼻咽癌還有一個別名——廣東癌。之所以有這個別名是因為鼻咽癌在我國的廣東及其周邊的廣西、湖南、福建、江西5省明顯高發。

鼻咽癌的發病率從30歲開始迅速上升,50-59歲達到高峰,此年齡段患者數量約占總患者數量的80%。男性多於女性,男性患者數量為女性的2-2.5倍。

【患病原因】

有關鼻咽癌的病因,最受人們重視的因素有EB病毒、遺傳因素和化學因素。

(l)EB病毒。研究發現,EB病毒與鼻咽癌之間存在一定關係。有人從鼻咽癌組織中分理出EB病毒;臨床上也發現,鼻咽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體檢出率及其抗體滴度明顯高於對照組,並且抗體滴度可隨鼻咽癌的消長而改變。經放療後,抗體水平逐漸下降,甚至消失。當病情複發或有轉移時,抗體水平可升高。這些都說明,EB病毒在鼻咽癌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2)遺傳因素。調查發現,中國南方人不論是移民到新加坡、日本或是美國洛杉磯、舊金山,罹患鼻咽癌的比例仍較當地居民高。這說明鼻咽癌有著明顯的種族差異。另外,有10%的鼻咽癌患者有家族聚集現象,細胞遺傳學研究也發現了一些相關證據。這些都提示,鼻咽癌的發生存在遺傳易感性。

(3)化學因素。動物實驗表明,芳香烴和亞硝胺可誘發動物鼻咽癌。另外,攝入含鎳量高的大米和水有可能與鼻咽癌的發生有關。

【患者的痛苦】

鼻悃癌雖然發病隱匿,但很多早期的患者仍然會m現一些特殊的不適或表現。我們隻有認清這些蛛絲馬跡,才可能擒住癌魔。

(1)鼻塞、m血。鼻咽腔內腫瘤逐漸增大可以堵塞後鼻孔,出現單側或雙側鼻塞症狀。同時因腫瘤毛細血管豐富、生長快,也常常出現表麵糜爛滲血。鼻咽癌出現的血涕通常為涕中帶血或回吸性血涕。所謂回吸性血涕,就是在早晨起床後回吸鼻腔分泌物經口中吐m帶血的鼻涕。因m血量不多,往往不被人們重視,多以為是空氣幹燥或炎症所致。鼻咽癌患者被誤診為慢性鼻咽炎而延誤病情的案例時有發生。

(2)耳悶、耳聾和耳鳴。鼻咽癌多發生在鼻咽的側壁,腫瘤增大可侵犯到內耳係統,出現同側的耳悶、耳聾和耳鳴。如果給予中耳積液抽吸治療,上述症狀常可以暫時改善,易誤診為中耳炎。但是,患者往往在短期內再次出現相同症狀,如此反複終致鼓膜穿孑L和耳道溢液。

(3)頭痛。70%的患者有頭痛病史,主要表現為一側的偏頭痛。頭痛的嚴重程度和對症治療後能否緩解與病變侵犯的部位和程度有關。如合並感染的頭痛抗炎治療後可以減輕甚至消失,而侵犯顱底和神經的頭痛則是逐漸加重的,抗炎治療不能緩解。

(4)頸部淋巴結腫大。鼻咽癌為什麼會引起頸部的腫塊呢?這是因為癌細胞可以通過淋巴係統轉移到頸部,引起頸部淋巴結的腫大。其發生率高達80%左右,可單側或雙側發生轉移。

(5)眼部症狀。若腫瘤侵犯眼眶或眼球相關的神經,可m現視力障礙甚至失明、視野缺損、複視、眼球突出及活動受限、神經麻痹性角膜炎等。視神經萎縮、水腫在眼底檢查中均可見到。這些表現多已屬晚期,但仍有部分患者以此就診。

(6)遠處轉移。鼻咽癌可轉移至全身各個部分,但以骨、肺、肝多見,可多個器官同時發生轉移,因轉移的部位不同而出現相應的表現。

(7)惡病質。當鼻咽癌發展到終末期時,患者會出現顯著消瘦、貧血、精神衰頹等全身機能衰竭的現象。

【診斷方法】

鼻咽癌的診斷首先要依據病史及臨床表現。如果在生活中m現了上述某一種或幾種症狀,雖未必一定是得了鼻咽癌,但絕不可掉以輕心,應盡早到正規醫療機構實施進一步的檢查。診斷鼻咽癌常做的檢查有以下幾種。

(1)內鏡檢查。鼻咽後鼻鏡和(或)光導纖維鏡檢查可發現鼻咽腫物、潰瘍壞死、出血等異常病變。光導纖維鏡適用於咽反應大或張口困難的患者,並可能檢查出後鼻鏡未能發現的鼻咽微小病變和鼻腔後鼻孑L內的病變。

(2)組織病理學檢查。鼻咽部新生物活檢是鼻咽癌確診的最主要依據之一。

對鼻咽外突型腫塊可經鼻腔或口咽進路明視下咬取活檢,對鼻咽黏膜下隆起可用穿刺針取黏膜下腫瘤組織。對原發灶未明的頸部轉移癌,尤其是轉移性低分化鱗癌應特別注意詳查鼻咽,必要時要重複取鼻咽組織活檢。

(3)細針穿刺抽吸。這是一種簡便易行、安全高效的腫瘤診斷方法,近年來較為推崇。對疑有頸部淋巴結轉移者可首先使用細針穿刺取得細胞。

(4)EB病毒血清學檢測。對早期診斷有一定幫助。檢驗陽性的患者即使鼻咽部未見異常,亦可在鼻咽癌好發部位取脫落細胞或活體組織檢查。如一時仍未確診,應定期隨診,必要時需做多次切片檢查。

(5)影像學檢查。包括X線、CT、B超、磁共振及PET-CT檢查等,這些手段有助於判斷腫瘤侵犯、擴散的範圍,對於確定臨床分期以及製訂治療方案都極為重要。

【治療措施】

如果把鼻咽癌的治療比作一場戰爭,那麼這場戰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疾病的檢查、確診就是偵察敵情的階段;對腫瘤進行臨床的分期、分型則是分析敵情的階段;治療手段的選擇和實施則是打擊敵人的階段。腫瘤的各種治療手段猶如我們手中的武器,合理運用它們,揚長避短,才能打贏抗擊腫瘤這場戰爭。

一般情況下提到腫瘤的治療方式,多數人首先會想到手術切除,其次就是化療,往往對放療知之甚少。然而鼻咽癌的治療手段卻是首選放療,化療、手術治療則成了配角。早期一般采用單純放療,晚期采用同步放療、化療,殘存或複發病例可考慮手術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