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產後忌不洗臉、不梳頭
有人說產後不能洗臉,更不能梳頭,認為“梳洗遭風,老年時患頭疼、腳疼、身疼”,會給以後帶來不良後果。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同時也不符合衛生要求,影響健康。
產婦在經曆10多個小時的分娩過程後,往往已精疲力竭,無暇顧及洗臉,更不會去梳理頭發。胎兒娩出後,產婦腹內空空,感到饑餓,這時應當好好進些飲食。一般在產後1~2小時即可進食。進食前應當把10幾個小時積存下來的汙垢清洗幹淨,因此首先要洗手、洗臉,然後進食。以後應與正常人一樣,每天照常洗臉、梳頭。不但要梳頭,而且還要時常洗頭發,尤其在夏天,由於炎熱、多汗,頭發更應勤洗。但應注意的是,洗臉、洗頭最好都用溫水,水溫不要太高,以產婦不感到燙手而覺得舒適為宜。
產婦產後忌長時間看電視
某些哺乳期的婦女一邊給嬰兒哺乳一邊看電視,這個習慣不好。因為彩色電視機給人們帶來了低劑量的放射性汙染。產後哺乳期的婦女和嬰兒,假如長期承受來自彩電的放射性輻射,對身體是不利的。產婦如果在身體尚未康複時,長時間看書刊、電視,容易產生雙眼疲勞,視覺模糊,因而容易引發屈光不正等眼病。眼部肌肉如果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調節過度還會出現頭痛、胸悶、惡心、眼睛脹痛、畏光等眼病。所以,產婦應當減少看電視、書刊的時間,使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產婦忌產後抑鬱
產褥期是婦女情感生活中最為脆弱的階段。少數產婦在分娩後數天內出現哭哭啼啼,心情不愉快的狀況,這被大多數人認為是正常的現象。殊不知,在哭哭啼啼、煩悶的背後,隱藏著一種不正常而且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母性抑鬱。
所謂母性抑鬱是指發生在產後數天內,持續時間短,且基本上都能自愈的輕微精神障礙,其主要症狀是煩悶、沮喪、哭啼、焦慮、失眠、食欲不振、易激動。目前認為,由於分娩引起產婦內分泌環境的急劇變化而致內分泌的不平衡,是其主要原因;而分娩方式、妊娠期及產褥期的並發症、新生兒疾病,以及家人對新生兒態度、丈夫的協作程度、社會的幫助等都是不可忽視的誘因。
由此可見,產後的心理障礙不單是一個醫學問題,也是社會因素和人格傾向的綜合問題。產後抑鬱一般不需用藥物治療,關鍵在於預防發生和減輕症狀,並防止發生嚴重的精神病。預防發生產後抑鬱的主要方法有:
(1)提高認識:即認識到妊娠、分娩、產褥是婦女正常的生理過程,一旦妊娠,就要了解有關妊娠方麵的知識,進行相應的產前檢查和谘詢。
(2)心情愉快:妊娠期表現焦慮的產婦,傾向於發生產後抑鬱。因此,做丈夫的有責任給予關心和生活上的幫助,減少對產婦的精神刺激,這樣有助於減少或減輕母性抑鬱症的發生。
(3)為產婦營造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境,並保證足夠的營養和睡眠。丈夫對妻子分娩所承擔的痛苦應給予必要的關懷和補償。
若產婦抑鬱症狀嚴重且持續時間長,則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抑鬱藥物治療。
“坐月子”忌吃得太好
“坐月子”的飲食是大家所關心的問題。有人認為分娩時出血多,產時用力,耗傷心血,應當吃得好一些,所以不管身體狀況和胃口好壞,而一味吃好的,什麼老母雞、豬蹄湯、人參蜂王漿等,天天吃,頓頓吃,結果反而引起腹脹、腹瀉等症狀,真是事與願違。因此,產後不要吃得太好,應該做到。
(1)飲食清淡:產後5~7天應以米粥、軟飯、爛麵、蛋湯等為主食,不要吃過多油膩之物,如老母雞、豬蹄等。產後7天以後胃納正常、舌苔無異(無厚膩),可進補魚、肉、蛋、雞等食品,但不可過飽,在產後1個月之內,宜一日多餐。
(2)忌食辛辣溫燥之物:因為這些食品可助內熱,或使產婦口舌生瘡,大便秘結,或痔瘡發作,而且母體內熱,可通過乳汁影響到嬰兒,使嬰兒內熱加重。故應忌食韭菜、大蒜、辣椒、胡椒、茴香等。
(3)不要食生冷堅硬之物:因其損傷脾胃,影響消化功能,且生冷之物易導致淤血滯留,可引起產後痛、產後惡露不絕等。如果食用堅硬之物,還易使牙齒鬆動疼痛。
“坐月子”期間忌節食
婦女在生育後,體重會增加不少,體形會明顯發胖。於是,有些人為了盡早恢複生育前苗條的體型,便在產後立即節食,這樣做是有害身體的。因為產婦雖然身體發胖,但產後所增重量,其實含有較多的水分和脂肪,尤其在授乳期,這些脂肪根本就不夠,況且,產婦本身恢複健康也需要營養,怎麼能節食呢?
據專家測定,產婦要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物,每天要從食物中獲得2800千卡以上的熱量,否則就不能滿足自身和哺乳的需要。
為了恢複體型,可以適當增加活動量,做健美操,以消耗多餘熱量,切不可盲目節食,否則,後果難以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