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陸小曼(1)(1 / 3)

璀璨奪目的校園“皇後”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那她呢,陸小曼?

如果生命中,可以讓你選擇成為林徽因、陸小曼、張幼儀,你會選誰?

張幼儀是中國傳統女性的典範,美好、賢惠、持家,培養壞男人的“反麵教材”。

林徽因,她是男人心目中永遠的維納斯,因為得不到,又這般靈質清新,才華也可以忽略不計,是不是太虛擬了?

陸小曼,這個似乎不錯,“壞女人”雖然自我,卻可以恣意地愛誰不愛誰,就怕未盡一生。

賢妻良母愛錯了人,聰明的林姑娘躲了過去,愛恨自由的陸小曼不幸中招。

徐誌摩秉承著中國古代文人對美女一貫的仰慕傾情,要麼是愛而不得的,要麼是熱情自我的。張幼儀終難是他的口味,除非他過得不好,前妻照顧他;他過得好,不會想到張幼儀。

文人多情,是多多益善的意思。

她比張幼儀小三歲,比林徽因大一歲,1903年出生在上海南市孔家弄,她就是陸小曼。陸母曾生育9個孩子都先後不幸夭折,排行第五的小曼是家裏的獨苗,她帶著一身明媚來到了陸家,由於體弱多病,從小就嬌生慣養。

生在魔都的小曼,很小的時候便開了眼界,任性、嬌縱,因為生得清秀、聰慧,也討人歡喜,她是陸氏夫婦的掌上明珠,唯一的寵愛。6歲隨母親去北京,一家人其樂融融在京生活。

小曼的父親陸定是晚清舉人,留學日本名校早稻田大學,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與曹汝霖、袁觀瀾、穆湘瑤等民國名流是同班同學。他曾擔任財政部司長和賦稅司長要職,更是中華儲蓄銀行的主要創辦人,憑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陸家往來的都是財政界要人,典型的上流社會。她從小衣食無憂,玩伴也都是千金小姐。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同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與陸定可算校友。林父和後來的公公梁啟超都擔任過北洋政府的部長,林徽因16歲時隨父親遊學歐洲,後考取倫敦St.Mary’sCollege(聖瑪莉學院)。相比張、陸兩家的家底殷實,林家是真正的社會名流,且不論公公梁啟超的影響力,以及丈夫梁思成在中國建築史上的貢獻。

張幼儀的父親張潤之,是當時上海寶山縣巨富。張家的八子四女中,她排行第八,她的二哥張君勱,是中國現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家和哲學家,民社黨創立者。

以童年、出生作個簡略對照,她們仨不是大家閨秀,便是小家碧玉。林徽因是典型的江南閨秀,十幾歲時便獲得隨父親去歐洲遊曆的資格,林家的孩子之中,隻有她有此殊榮。15歲時張幼儀還在師範女校念書,因為父母之命嫁進了徐家做少奶奶。

15歲的陸小曼在法國人開辦的北京聖心學堂念書,從未留洋喝過洋墨水,卻精通英語、法語、鋼琴、油畫,她還善唱昆曲,並能寫一手娟秀的蠅頭小楷,她幾乎就是奧斯丁筆下的英式淑女。陸家小女,朝著貴婦、名媛的路上培養著,她的聰明才智早在念書時已被人熟知。

北京的社交界彙集著當時諸多名流,小曼這塊上乘的名媛材料很快響徹京城社交界,兼具南方女子的伶俐、靈性和北方女子的嫻雅大氣,她是京城名媛中的典範。

外交部長顧維鈞需要精通英、法兩種語言的年輕漂亮女孩參加外交部接待外國使節工作時,陸小曼是聖心學堂的首選人物。這種眼界雖不像林徽因可以真實感受到歐洲現代文化氣息,但在一心想將女兒培養成貴婦的陸家看來,外交部的工作經曆是女兒嫁妝中炫目的一部分。

深受中西結合教育的小曼,比傳統學校的女學生自信、開朗得多。報刊《春申舊聞》談起當年上海的“交際名媛”寫道:“上海名媛以交際著稱者,自唐瑛、陸小曼始。繼之者為周叔蘋、陳皓明。”交際名媛們風姿綽約、雍容大雅,如蹁躚的蝴蝶精靈。

陸小曼亮相社交界的理由很堂皇,她因精通英、法兩門外語,被北洋政府外交部長顧維鈞聘用為兼職外交翻譯,她在會議、權要舞會上大出風頭時,“南唐北陸”之稱的唐瑛還是上海中西女塾(張愛玲曾就讀的聖瑪利亞女校前身)一名13歲的女學生。

南方有佳人唐瑛,北方有絕色陸小曼。

學生時期的陸小曼是風雲人物,她是學校裏的“皇後”,在外交部的三年磨煉出了她的伶牙俐齒和當時女生身上少有的勇敢。在一次聯誼會上,出席者都是外賓和要人,現場還有來賓的孩子,外國孩子大膽把中國孩子的氣球用煙頭點爆,以此取樂,好強的小曼拿過他們的氣球點爆回敬他們,現場氣氛瞬間凝固,她則繼續玩她的。

自信、活潑好動和她身上獨具的“為自己出頭”意識,使陸小曼的名字成為很多人仰慕的對象。十幾歲的小曼,生活在鮮花和掌聲中,她不僅是學校中的“皇後”,甚至是她所擅長的各類領域中的“皇後”。這種完美標準,有母親吳曼華言傳身教的功勞,也是小曼的自持。少女時期的她,尚懵懂彼時的所有努力,都是為日後嫁人相夫教子,過大門不邁二門不出的少奶奶生活做準備。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時代,反抗婚姻是條“異教徒”的道路,她雖然敢回敬欺負者,卻不能違背父母的意願。十七八歲時,她尚不懂愛情是怎麼回事,在學校裏過著飛揚日子的她,以為這是能想到的生活全部,但為什麼還沒有盡興就結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