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陸小曼(1)(2 / 3)

十幾歲的時候,大多數的人還都待在自己的房間裏,或者和死黨在一起,抄抄作業、說說誰的八卦,頭疼下周的隨堂測試。

小曼19歲嫁給王庚,離開了她飛揚跋扈的青蔥歲月,她必須像她母親那樣恪守做一個貴婦的標準,這是她的出路,這是陸氏夫婦對女兒的要求。

以小曼的天資,沒有留洋經受一番徹底的西式洗禮,除了因為夫婦倆對獨生女兒的疼愛,也有深知女兒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的原因,一旦放飛出去,誰曉得她會戳個什麼窟窿回來。吳曼華對女兒的教育十分嚴厲,督促她學習、親自教她畫畫,小曼對母親非常遵從。

女兒的美名早就在外,當時社交界內的男士們,都將能娶到陸小曼作為成功男士的標準,她是才貌雙全的淑女,有著厚實的家底和陸定這棵“大樹”。

經過層層篩選,陸氏夫婦將目光鎖定在有為的年輕才俊王庚身上。

王庚當時還是“窮小子”,但他是強大的“潛力股”,在眾多候選人中翹楚。16歲清華大學畢業赴美留學,進入密歇根大學後改入哥倫比亞大學,後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讀哲學並獲得文學士學位,之後又在西點軍校攻軍事,與美國名將兼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是同學。1918年6月,他以第十名的優異成績畢業回國。

亂世出英雄,王庚豐厚的資曆背景,放眼整個軍閥戰期,能與之比肩者少得可憐。著名的黃埔軍校創立於1924年,少帥張學良也隻是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相比當時大多數名將都留學自日本,王庚的背景怎不讓準嶽父母滿意呢?

留洋8年,文武全才,無論是太平還是軍閥混戰年代,他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陸家要找的就是這麼一位前途無量的姑爺。

1918年巴黎和會期間,王庚結識了在巴黎和會外圍到處呼籲中國權益的梁啟超。梁公看重他的人品和才華,像徐誌摩一樣,他被梁公收為弟子。

1918年秋,他任航空局委員,1921年為陸軍上校,官運亨通。

“美滿姻緣”中的強顏歡笑

王庚這樣的高富帥,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搶手貨,可他被世人熟知,並不因為他的戰功卓著或文采斐然,僅僅是場離婚官司,居然成了他短暫一生中的濃墨重彩。給他戴上這頂“綠帽子”的,是他的好友兼同窗徐誌摩。

陸家深知女兒小曼的價值,若非未來女婿前途一片光明,小曼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一天,唐在禮夫婦將王庚介紹給了陸家。

“……小曼之母,看到有這種少年英俊,認為這是雀屏中選的最理想人物,雖是王庚年齡長小曼7歲,她偏說他這窮小子將來一定有辦法的,毫不遲疑便把小曼許配了他。”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滿意,求婚很快被答應了,從訂婚到結婚,前後不到一個月,標準的“閃婚族”。

反抗舊式婚姻的樊籠,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已然是教科書上標準答案的美麗向往,但在當時還隻是個宣傳語,胡適、魯迅、徐誌摩、陸小曼等名人都不滿包辦婚姻,剛開始也隻能服從,離婚是傷筋動骨的大事,約等於不肖子孫。

前人埋怨不能替自己做主,如今人們反倒希望萬事父母做主,想象那時候的好,時間的溫柔手扇了個大巴掌。

一場勢均力敵等價交換的互惠婚姻就此拉開帷幕。小曼是留洋紳士們心目中的淑女典範,王庚的自信和野心,他需要一個財力雄厚、貫通中西,又有著強大人脈網絡的賢內助開拓他的事業。名媛小曼需要一個能讓她繼續過錦衣玉食生活的丈夫,她並不清楚少女和少婦、未婚和已婚的區別在哪裏。

世紀婚禮的排場無法堆出一對幸福戀人,查爾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的盛大婚禮掩藏著各種險象環生。要在一場文過飾非的“廣告”中拔得頭籌,結局通常摔得很慘。

小曼若非少不更事,她一眼就能看出王庚這樣的丈夫對她意味著什麼。趙四不惜跟家裏斷絕關係也要私奔少帥,大約也有亂世飄零不如跟個手握實權的軍人來得安心。王庚若非太過於專注事業,對他身邊這位徐姓朋友多些注意,妻子也不至於這麼容易就跟人玩真的了。

一個過於天真,寄希望於縹緲的詩情畫意,天真爛漫地發著閑愁;一個過於頂真、信任。作為軍人,王庚是符合生活要簡單的標準,思想也不夠複雜,或者是他還不夠壞,不夠狠。

財大氣粗的陸家包攬婚禮一切開銷,王庚雖前途無量,但到底還是個窮小子,鼎盛時期的陸家婚禮威震四方,婚禮在“海軍聯歡社”舉行。據事後記載“光女儐相就有9位之多,除曹汝霖的女兒、章宗祥的女兒、葉恭綽的女兒、趙椿年的女兒外,還有英國小姐數位。這些小姐的衣服,也都由陸家訂製。婚禮的當天,中外來賓數百人,幾乎把‘海軍聯歡社’的大門給擠破了”。

名太太都想把女兒打造成自己第二,賢妻良母、相夫教子,家裏兒女繞膝。名太太的娘家不差錢,更清楚金錢、地位的分量,但要她們自己去成為一個職業女性跟男人搶工作,那簡直是大逆不道的。小曼的母親絕不會允許女兒成為林徽因或張幼儀那樣的女子,林的性格外柔內剛,是管理層的高層;張堅韌十足、後發製人,是女CEO的經典案例。小曼的才華,流傳下來的十分鮮少,她本就不是為了向世人展示她的好而特意為之,她和徐都是精神上契合的“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