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唐怡瑩(1)(1 / 3)

明媚登場的滿清公主,險些成了溥儀妃

晚清出名的幾個女子中,要麼沾著點沒落貴族的餘蔭,要麼“兜售”些宮廷秘聞撰寫成冊,那個年代,光耀門楣沒女人什麼事,有西太後在,再厲害的女人還能搶了她的風頭?餘者多也是紅顏薄命的下場。

唐石霞,姓他他拉氏,名為他他拉?怡瑩,又名唐怡瑩。1904年生,滿清貴族出身,鑲紅旗紮庫木世族,曾祖裕泰公曾任湖廣、甘陜總督達二十餘年;祖父長唦曾任戶部右侍郎;伯父誌銳,出身翰林,為清末名臣,殉身伊犁將軍任上;光緒帝的瑾妃和珍妃是她的親姑姑;父親誌錡在戊戌政變時逃往上海,並未獲仕進,母親姓愛新覺羅,出自皇族。

1900年,八國聯軍闖進北京城,慈禧太後下令將已被幽禁的珍妃推入井中淹死。因此,1904年出生的唐怡瑩與親姑姑珍妃從未謀麵。她的另一個姑姑瑾妃非常喜歡她,唐怡瑩也很會討姑姑的喜歡。按照清朝皇族的慣例,稱呼姑姑為“姑爸爸”,而唐怡瑩卻稱瑾妃為“親爸爸”。

瑾妃留著這個親侄女在身邊,在宮中長大的唐怡瑩得以獲悉各類宮廷秘聞。她年幼時和溥儀也可算作青梅竹馬,有著雙神經質眼神的溥儀對這個很能說會道又懂得察言觀色的怡瑩妹妹也有好感。

性情平庸甚至有些愚鈍的瑾妃對漸漸成年的親侄女愈來愈有種懷疑,唐怡瑩生性活潑、潑辣,能詩善畫,以她的出身加上從小養成的眼界,對於權勢、名利有天生的欲望。愛新覺羅家的末代王孫們有這份雄心,卻沒這個膽識和謀略,關鍵時刻反倒不如她一個弱女子有骨氣。

唐怡瑩能有機會在皇位繼承人身邊打轉,對未來皇妃之位自然也有她的想法,瑾妃生得再愚鈍,這件事上總歸是一眼看穿的。唐之後失去被溥儀挑選為後妃的機會,多少與這位親爸爸有直接關係。

1918年,14歲的唐怡瑩和11歲的溥傑(溥儀胞弟,1907年生)由瑾妃指定婚配。而直到1924年1月12日兩人才完婚,這時,新郎17歲,新娘20歲,唐怡瑩的年齡在當時普遍早婚的時代,已算是晚婚了。她後來的情人張學良,原配於鳳至嫁到張家時18歲,趙一荻私奔時才年芳16歲。

溥傑在回憶錄中提到這段婚姻時,頗有微詞:我那時不但在母親的吩咐下,莫名其妙地向著“指婚”的發令人叩頭謝恩,還得像傀儡一樣,選吉日,帶聘禮,身穿前清的冠袍帶履,在王府護衛、官吏、首領、小太監的簇擁下,到嶽父嶽母家去納聘。

“女大三,抱金磚”的民俗,討個好彩頭,現實婚姻生活則並未如意。

與“禦弟”溥傑的婚配,門當戶對,麵子上很好聽,也好看,如看日落餘暉。她要是生活在遠離宮廷的小家碧玉,沒見過世麵,攤上這麼個丈夫,也是不壞的,但對見慣權力所帶來的榮耀與富貴,周旋於皇親國戚、上流社會圈的唐怡瑩,她隻是個寄人籬下沒落王朝裏低聲下氣的落魄福晉。

她有好的出身,才貌雙全更應該用對地方,滿清氣勢快到頭了,她縱然看不慣,也隻能忍著,直到找到下一個“跳板”。從她後來一係列的舉措來看,她是個很有心經營自己的女子,比起一般在亂世中飄搖的女子,唐怡瑩很懂得為自己把握機會,適時出擊,這或許也是後來親爸爸瑾妃阻撓她入選後妃的原因之一,這麼個人精,在皇位繼承人身邊,指不定弄出什麼醜聞了。

“皇兄”溥儀進宮後,“禦弟”溥傑成了醇王府的繼承人。溥儀一直沒有子嗣,溥傑還是皇位繼承人。溥傑所處的這個關鍵位置,他的婚姻逃不過政治聯姻,17歲時娶的是滿族親貴唐怡瑩,30歲時娶了日本貴族嵯峨浩。

兄弟倆的母親是蘇完瓜爾佳?幼蘭,滿洲正白旗人,大學士、軍機大臣榮祿的女兒,慈禧太後的養女,載灃的嫡福晉。她與端康太妃(光緒瑾妃)是政治上的好盟友,且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溥儀剛進宮時,隆裕太後是宮裏的女主。隆裕死後,端康太妃的一舉一動,有意無意模仿起西太後、隆裕太後,在她所住的“永和宮”勢力範圍,彌漫著一種和另外三位太妃迥然不同的專製氣氛。端康太妃與同治皇帝留下來的三位太妃(敬懿、榮惠、莊和),四個老太太爭權奪利。

太醫院的禦醫範一梅被端康開除這件事,成為溥儀與端康發生激烈爭吵的導火索,最終導致兄弟倆的母親瓜爾佳氏吞鴉片自殺。

溥儀很看不慣端康的所作所為,隆裕太後在世時,端康還隻是個瑾妃,站在地上吃飯,不過是個妾。溥儀粗暴地揚言不承認端康是她的母親,端康氣得派人叫來他母親和祖母劉佳氏,一頓訓斥。

在多年的盟友關係中,瓜爾佳氏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端康在後宮爭取更高的地位,為鞏固這層關係甚至主動提出在兒子婚姻上結親,端康當然也願意有更進一步的關係。

唐怡瑩還沒嫁進醇王府,婆婆瓜爾佳氏就自盡了,她的死卻並未影響這樁婚事。醇王府的規矩,繼承人溥傑由老福晉(溥傑的祖母,劉佳氏)撫養。經過兒媳這件事,老福晉希望孫子溥傑盡早完婚,於是他17歲時正式迎娶了唐怡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