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八仙桌是給八位仙人坐的,還是由八位仙人發明的?
八仙桌是四腿正方形飯桌,它因為設計合理,古人吃飯的時候都愛用它。八仙桌的桌麵比較寬大,可以擺放很多飯菜,而且每麵坐兩個人,每人和飯菜的距離都相等。
關於八仙桌的由來,有兩個有趣的故事。
傳說八仙特別喜歡湊熱鬧。有一天這八位仙人路過一戶人家,正趕上人家辦喜事,於是就以遠房親戚的名義進了人家的院子,打算蹭頓飯吃。這家沒有桌子,飯菜隻能放在院子裏的大石頭上,雖然簡陋,卻不減熱鬧喜慶。誰知天公不作美,剛要開席,就下起雨來,所有人趕緊端著飯菜,躲進屋裏避雨。
八仙看到好好的喜宴馬上就要泡湯,互相使個眼色,進入屋裏各顯神通,變出了好幾張方桌來,每張方桌配著四條長凳,主人進來一數,每桌八人,正好將屋子坐滿。人們這才明白過來,原來是仙人駕到,趕緊請八仙上座。八仙則飄然遠去了。
還有一個故事,唐朝的大畫家吳道子太有名了,連八仙都去拜訪他。主客一直相談甚歡,到了吃飯的時候,吳道子卻犯了愁,這八仙一共八位,普通的桌子坐不下,又不好讓他們分開就餐。吳道子略一思索,想出一個辦法,於是回到畫室研墨提筆,在紙上畫了一張方桌、四條長凳,吳道子的畫技太精湛了,居然無中生有,最後一筆畫完,桌子和長凳突然就變成真的了。於是吳道子就在這張桌子上擺出飯菜招待八仙,八仙一上桌,一邊坐兩位,正好坐滿。八仙都對吳道子的細心非常滿意,酒足飯飽之後,呂洞賓不由問道:“你這桌子非常實用,不知有沒有名字?”吳道子略一思索,回答說:“這桌子既然是為了八仙設計的,不如就叫八仙桌吧!”
62某人暫時住在某處,文雅的說法叫做“下榻”
某處,榻是什麼?為什麼是“下榻”而不是“上榻”呢?
古代有好幾種家具,看上去有點像是現在的床,古人卻不把它們當床使。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種是樣式較簡單的榻,它隻有一張支撐板和四條腿,一般被當成坐具。還有一種坐具叫做羅漢床,總的來說,就是三麵立有木板圍子的榻。它在明清時期最為流行,還有炕桌、腳踏和它配套。炕桌就是放在羅漢床上使用的小桌子,桌腿比較矮,正適合人們坐放在羅漢床前,垂著腿坐在羅漢床上的時候,把腳放在腳踏上,高度正合適。
“上床睡覺”“上桌吃飯”,用的都是“上”字,但說到暫住某處,要說“下榻”,這是為什麼呢?這個詞其實來自於一個典故。
東漢有一個叫陳蕃的人,因為直言敢諫得罪了權臣,被貶到南昌附近的豫章郡做太守,地位相當於現在的省長,作為豫章郡最大的官,陳蕃仍然不改正直的本色,從不假公濟私,也不和人應酬,使得想要巴結他的人都苦無門路,沒辦法討好他,隻好漸漸作罷。
這樣的陳蕃,卻唯獨和一個叫徐稚的人是好朋友。徐稚是豫章郡的平民,很多人知道他品德高尚,想要推薦他做官,都被他婉拒了。
就是這樣一個不慕權勢的人,受到了陳蕃的禮遇。陳蕃當時剛到豫章郡,就向人打聽徐稚的住處,想要第一個拜訪他。陳蕃的手下則認為,太守剛到任就去拜訪一個平民不太合適,因此勸他先進衙門休息,陳蕃卻回答說:“為了禮遇徐稚這樣的賢人,又有何不可呢?”陳蕃還特地為徐稚準備了一張專用的榻,平時掛起來不讓任何人坐,隻有徐稚來了,才把榻放下來,請徐稚坐在榻上說話。於是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暫居某處受到熱情接待,稱為“下榻”。
63古人的床與我們現在的很不一樣,他們的床是什麼樣的?
古代的床和現代的床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古代的床上四角有立柱,可以供人掛帳子,形成密閉空間。床頂上還有和床一樣大的蓋子,蓋的四角由床柱支撐著,叫“承塵”。承塵這個名字很好理解,有了它在床頂上承接灰塵,床上就會比較幹淨。這種有床柱、承塵的床就叫做架子床。到了明朝,架子床幾乎完全普及,人們隻有在午休小睡的時候,才會睡在榻或者羅漢床上。
古人睡覺時使用的臥具,發展到架子床還沒有結束,在此基礎上,又出現了更加複雜的拔步床。拔步床雖然是床,但看上去就像一座小房子。它是在架子床的基礎上,把床架間用木板圍住,就像牆壁一樣,或者全部封閉,或者做成鏤空雕花的樣式。拔步床還向外擴大了床架的範圍,使得拔步床內空間變大,除了真正的床,還有地方可以放置夜壺、香爐、臉盆架,甚至能夠放得下一個梳妝台。這樣晚上起夜不用下床;早上醒來,也可以直接在床裏梳洗,十分方便。製作一張拔步床不但要花費很多時間和材料,而且對工人的技術水平有嚴格要求。因此拔步床製作不易,價值非常高。
64我們來猜一個字謎:“有火沒土的一個坑。”打一個家庭設施,是什麼?
“有火沒土的一個坑”的謎底就是炕,炕主要在中國北方使用,是北方人抵禦嚴寒的不二法門。
據史書記載,炕是由朝鮮族人發明的。在唐朝炕已經非常普遍,因此它的發明時間可能更早,之後才漸漸南傳,後來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都開始使用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