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症是老年人發病比例最高的神經疾病之一。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主要表現為運動機能障礙,肢體震顫、不能隨意運動、肌肉僵直是其三大主要症狀,同時還常伴有消化、泌尿等係統的植物神經障礙以及智力遲鈍等認知機能障礙。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新藥左旋多巴對改善該病的肌肉僵硬、活動困難等症狀有一定效果。通常還要輔以生活療法。

【腦積水】

腦脊液在顱內可自行不斷產生、循環及吸收,始終保持平衡狀態。一旦由於某種原因使此種平衡遭到破壞,如產生腦脊液過多,循環通路阻塞或吸收功能障礙時,顱內就會聚積過多的腦脊液,產生腦積水病。兒童如患先天性腦積水,會使兒童智力和全身發育低下,甚至癱瘓、失明、癡呆。後天性腦積水的症狀主要有頭痛、嘔吐、視力下降等。應根據不同病因予以治療,必要時可做腦脊液分流手術。

【青光眼】

正常的眼球內具有一定的壓力,這一壓力對保持角膜的正常弧度和液體交換以及眼球血液的正常循環起著重要作用。青光眼是以眼壓過高為特征的眼病。長期的眼壓升高會使視神經、視網膜發生萎縮和變形,使視覺功能遭到損害。青光眼可分為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三種。主要症狀均表現為視覺障礙,同時伴有頭痛、眼痛、惡心、嘔吐等。降低眼壓是治療青光眼的主要辦法。

【白內障】

正常透明的晶體變為混濁並影響視力,叫做白內障。白內障病人的瞳孔區表現為乳白色,其混濁程度直接影響視力的好壞。老年性白內障最常見,多見於50歲以上的老人,發展緩慢,一般要1~2年或更長時間才能成熟。成熟期的白內障最適宜手術治療。早在1000年前,我國就有針撥白內障的記載,如今施行白內障摘除手術後的病人已基本可以恢複視力。除老年性白內障外,還有先天性、外傷性、並發性白內障等。

【視網膜脫落】

視網膜的神經上皮層和其下的色素上皮層分離時,稱為視網膜脫落。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視網膜脫落與視網膜形成裂孔有關,發病時先感覺眼前有黑點飛動,幾天後視野的某一部分出現暗影或完全看不見東西。主要依靠手術封閉裂孔治療。繼發性視網膜脫落多因某些部位病變引起,因此主要針對原發病變進行治療,一般不作手術。

【色盲、夜盲】

辨別顏色的能力發生障礙時稱為色盲。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類。一般所說的色盲是指先天性色盲,可遺傳。色盲患者本人常不覺得有辨色力缺陷,因為他們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經驗來判別顏色,但他們所體會的顏色與正常人不同。色盲多數是體格檢查時發現的。色盲患者不宜擔任某些需要用高度辨色能力的工作。目前尚無治療的有效辦法。 夜盲又稱雀盲,是視網膜視細胞層功能紊亂而引起的暗適應障礙的一種症狀。患者多為7歲以下孩童,在明亮處可看得很清楚,但在暗處或稍暗處則昏黑一片,寸步難行。後天性夜盲多為維生素A缺乏所致,故服用大量維生素A可使症狀迅速消失。

【美尼爾病(內耳性眩暈症)】

美尼爾病是一種以驟發旋轉性眩暈並伴有耳鳴、耳聾為主要症狀的內耳病。病因不明,一般認為可能與植物神經係統的不穩定有關。突出症狀為眩暈,感覺四周在旋轉,並伴有惡心、平衡失調和傾倒。間歇性發作,每次持續數小時或數日。一般來說,美尼爾病並不是危重疾患,可服用中西藥治療,也可使用針刺療法。

【尖銳濕疣】

由接觸感染乳多空病毒所引起的惡性皮膚病。好發部位有肛門四周、外陰等皮膚粘膜交界處。 初期為搔癢,迅速惡化,嚴重時出現淡紅色或汙穢色菜花狀增生性隆起並且常常伴有惡臭。治療時可采用軟膏外塗、激光或手術切除等方法。

【梅毒】

由梅毒螺旋體主要通過性交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可分為自得梅毒和胎傳梅毒兩種。主要症狀有外生殖器輕度糜爛、腹股溝淋巴腫大,出現梅毒疹並潰爛等,晚期可侵入人體骨骼、心髒、血管或神經係統,產生嚴重後果。應及早治療,可徹底治愈。晚期梅毒隻能控製症狀,延長患者壽命。

【淋病】

淋病雙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男女均可發生。主要通過泌尿生殖道粘膜感染,也可通過皮膚、腦膜等。傳染方式主要通過性交,少數可由器材、衣著等間接傳染。傳染後即在短期內發生尿道、陰道外口等紅腫、疼痛、流膿甚至潰瘍等,並伴有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嚴重可引起子宮內膜炎、盆腔腹膜炎、前列腺炎、精囊炎等。治療可采用青黴素肌肉注射等。

【鬼剃頭】

即金屬鉈中毒,因中毒後會導致脫發,故俗稱“鬼剃頭”。鉈是一種劇烈的神經毒物,微量存在於黃鐵礦、硫化礦等礦石及其煙塵中。當人體攝入少量的鉈時就可能發生中毒,攝入量超過0.8克即可導致死亡。鉈中毒分急性和慢性,急性鉈中毒主要表現為腸胃功能紊亂,伴有神經麻痹和精神障礙等。慢性鉈中毒的典型表現就是神經炎和脫發,包括脫眉毛、腋毛等,因此容易識別。近年來已發現治療效果較好的藥物。

【濕疹】

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濕疹表現為紅斑、丘疹、皰疹、糜爛、滲液和結痂等,炎症反應明顯,同時伴有灼熱或癢感。慢性皮疹常局限於某一部位,皮膚浸潤、增厚,色素增加。本病好發於小腿、肘窩、陰囊、肛周、乳頭周圍、臍窩、外耳和頭麵部等處。如及時治療,可在一兩周內治愈;如延遲治療或治療不當,則可轉為慢性,遷延數月至數年。治療此病應針對各種激發因素(如吸入的某種過敏物質),對症下藥,同時注意避免搔抓、摩擦、熱水燙等。

【銀屑病(牛皮癬)】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皮膚病。本病分尋常型和特殊型,以尋常型常見。主要症狀是皮膚受損時出現針頭或黃豆大小的紅色丘疹,表麵有多層幹燥的銀白色鱗屑。擴大後可相互融合成片,有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等各種形態。常對稱分布在頭皮、四肢屈伸處,特別是在肘、膝關節及其附近,嚴重者可發展到全身。一般冬重夏輕,容易複發。治療本病首先要去除一切可能的誘因,在此基礎上采用中藥、封閉、外洗等療法。

【紅斑狼瘡】

紅斑狼瘡屬於機體自身免疫紊亂性疾病,一般分皮膚型和全身型兩種。多見於青年女性。本病初發時呈鮮紅或略帶水腫的紅斑,好發於麵、頸、前胸上部、耳殼、手背等暴露部位。發生於麵部的,常對稱分布如蝴蝶或蝙蝠狀,稱為蝴蝶形紅斑。如發生全身性紅斑狼瘡可侵犯內髒器官,如腎髒、肝髒等。治療時可采用活血化瘀、滋補腎陰的中藥,或使用皮質激素控製病情、減輕痛苦。

【白癜風】

一種原發性的皮膚色素脫失斑。全身各處皮膚均可發生。開始時多在易受摩擦及陽光照曬的暴露部位,特別在麵、頸、腰腹、手指背部等。表現為大小不等、形狀不一、邊界清楚的白色斑片。部分可自愈,但多數病例往往逐漸增多、擴大,特別是夏季發展尤其快。本病對健康無影響,患者平時多吃豆類、貝殼類食品,少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品,可促進白斑的恢複。也可使用一些外用藥進行治療。

【狐臭】

又叫臭汗症。主要由分泌一種帶有臭味的汗液所引起。一般認為是大汗腺分泌物和局部細菌作用的結果。大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窩、外陰和肛門四周,所以這些地方是狐臭的多發地帶。臭味輕重不同,在出汗多、蒸發又困難的部位如腋窩,臭味往往較重,特別是夏季時更為明顯。此病可遺傳,但對健康毫無影響,平常注意個人衛生即可。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

【軟組織損傷】

軟組織損傷是指因受跌、撲、閃、扭、衝撞、碾壓等而引起的閉合性損傷,常發生於全身各關節以及附近的肌肉、肌腱、韌帶、骨膜、筋膜、神經、血管等處,尤以頸肩腰臀等處多見。軟組織損傷會引起局部急性無菌性炎症或慢性組織變性,從而導致功能障礙。例如肌肉發生損傷時,傷處的肌肉組織就會發生增生與粘連等變化,使纖維隆起、增厚變硬,從而使傷處發生功能障礙。治療時應根據損傷發生的位置、性質等區別對待。

【骨質增生】

又叫骨刺或骨贅病。指單位體積內骨量增多。X線檢查顯示骨密度增加,伴有骨骼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質增厚、致密。多數是局部性,見於慢性炎症、外傷或某些骨腫瘤;少數為普遍性骨增生,見於某些代謝或內分泌障礙以及氟中毒等中毒性疾病。多發於40歲以上的人。骨質增生本身大部分沒有臨床症狀,不需要特殊治療,故應以治療原發病為主。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後遺症)】

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痹症,是一種病毒性急性腸道傳染病。患者大多是6個月~5歲的幼兒。多發生於夏秋季,症狀輕重不一,多數小兒無症狀,或僅有1~2天的發熱、頭痛、咽痛、嘔吐、腹瀉等,但發熱3~4天後病兒開始手足綿軟,發生癱瘓,重者還會侵及大腦或脊髓,危及生命,須及時搶救。病症嚴重或搶救不及時者即留下肢體萎縮畸形等後遺症。近年來由於廣泛服用糖丸疫苗,本病的發病率已大大下降。

【肩周炎】

即肩關節周圍炎。是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生的無菌性炎症。多見於50歲左右,一般由肩關節周圍的韌帶、肌肉、肌腱或神經發生病變所引起。輕者肩部酸痛,部分肩部動作不方便;重者疼痛難忍,肩關節活動完全消失,叫“凍結肩”。早期治療可收到較好效果,晚期患者隻可緩解疼痛,但肩功能的恢複較緩慢。具體的治療方法有推拿、理療等。

【頸椎病】

一種常見的老年性疾病。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發生變性,椎間隙狹窄,椎體邊緣骨質增生致使椎管狹窄壓迫脊髓、頸神經根及椎動脈從而產生一係列症狀,稱為頸椎病。以神經根型為常見,以單側為主。多見於30歲以上男性,表現為頸神經根放射痛,咳嗽、頸後伸時加劇。手部麻木,握力減退。嚴重者隻能臥床,治療時可用頸托、熱敷、理療等方法,嚴重者可采用手術治療。

【腰椎間盤突出症】

腰椎間盤組織是位於腰椎兩個椎體之間的含水份很高的漿狀體,富有彈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可能會發生原因不明的突起,從而引致腰椎間盤突出症。多見於20~40歲的青壯年。發病時比較突然,疼痛劇烈,咳嗽或打噴嚏都能使疼痛加劇,腰往往向肢體一側凸出,不敢直腰,嚴重者臥床不能動彈。治療時首先應避免精神上的過度緊張。采用推拿等方法治療較好,嚴重者可施行手術摘除突出的椎間盤。

【常見的癌症】

常見的癌症有以下幾種: ①食管癌:我國北方比較多見,多發於40歲以上男性。主要表現為進食困難,流質也不易通過。治療以放療和藥物治療相結合。 ②胃癌:多發於40~60歲者,男性多於女性。表現為腹痛、惡心、嘔吐、嘔血或黑糞等症狀。通常采用手術治療。 ③肺癌:多見於40~70歲患者,男性多發於女性。與工業汙染和吸煙等有關。表現為嗆咳、痰中帶血、胸悶和氣急等。治療以手術為主。 ④肝癌:多發於中年以上者。初期表現為肝區疼痛、食欲下降、低熱等,後可出現黃疸、腹水、胸水等。治療時可進行肝葉切除手術,放療也是較好的辦法。 ⑤結腸癌:多發於40~70歲者。主要症狀為腹瀉、便秘、血便、腹痛等,晚期可有腹水、黃疸等。一般采用手術治療。 ⑥乳腺癌:女性常見癌症。男性也有發生。表現為乳房內長出腫塊、質硬、不痛、乳房外形發生變化等。早、中期患者應盡早手術切除乳房以防癌細胞擴散。 ⑦子宮頸癌: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一般症狀有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尿痛等,晚期會出現會陰、直腸部疼痛以及便秘、消瘦等。早期患者以手術為主。 除以上七種常見癌症外,較為常見的其他癌症還有直腸癌、鼻咽癌、惡性淋巴癌、白血病等。

【中西醫的區別】

中醫是在中國古代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影響下產生的,因此它觀察人體偏重於整體,側重於宏觀的事物間聯係。而西醫是在公元十五六世紀機械唯物主義思想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因此它觀察人體側重於局部,偏重於事物的單個變化,偏重於微觀。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看:①在生理上,西醫對五髒六腑、血液神經、肌肉骨骼的結構、功能都研究得十分細致,而中醫仍弱於對人體生理的精細研究,隻停留在藏象(髒腑)學說上概以論之;②在病理上,西醫注重追查實際的病根,而中醫則把人體的一切病理變化歸結為陰陽失調;③在臨床診斷上,西醫重在辯病,而中醫重在辨證;④在用藥上,西醫多用化學合成品,而中醫以天然藥物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