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康有為公車上書(2 / 2)

思想、“公羊三世說”、佛教的慈悲觀念和西方的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及零散片斷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結合在一起,畫出了一幅無私產,無國家,人人相親相愛,自由平等的“大同世界”美景,為維新變法做了思想準備。

康梁發動的“公車上書”雖然沒能讓光緒皇帝看到,但震驚中外,朝野上下影響極大,他倆立即成為維新運動的領袖。經過考試,康有為中了進士,被授以工部主事的官職,但他沒有到職上任,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變法維新的宣傳鼓動中去。在這段時間內,他一麵繼續上書給皇帝,一麵結交朝野傾向於變革的愛國人士,又在北京和上海組織了“強學會”,創辦了《中外紀聞》《強學報》,大造變法輿論。上海的強學會被封建頑固勢力查封後,梁啟超等人又創辦了《時務報》,駁斥了頑固勢力的謬論,繼續宣傳變法維新。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冬,以德國強占膠州灣為開端,西方列強占地的占地,霸港的霸港,加快了蠶食中國的步伐。康有為第五次上書皇帝,希望光緒皇帝“固膠警之變、下發憤之詔”,決心變法。此書措詞激烈,送到工部後,又被頑固派大臣扣壓下來,不肯把它轉呈給光緒皇帝。

可是,朝中許多官員卻爭相傳抄,天津、上海的報紙也披露了出來,一時廣為流傳。後來光緒看到了,深為感動,不禁大加讚賞。光緒皇帝深感康有為的變法主張正是挽救大清皇朝滅亡、擺脫慈禧專權,提高君權的有效途徑。於是,他立即降旨:“將康有為的上書轉發各省總督、巡撫,另抄三份,呈太後與軍機處,並乾清宮存檔。”後來,康有為又向皇帝上了一書,被光緒的老師、一品軍機大臣翁同騄看到了,他覺得康梁的變法主張有利於光緒親政,改變後(太後)黨擅權,國勢日衰的殘敗局麵,便降低身份去拜訪六品主事康有為,經過徹夜長談,兩人十分投機,翁同騄對康有為說:“皇上讀了你的文章,十分讚賞。老朽有機會一定向皇上引薦,你即可直接麵陳皇上,暢述變法之見!”

翁同騄第二天進宮,將與康有為麵晤的情況和盤托出,並說:“康有為是難得的經世之才,皇上不妨親自召見他,聽聽他的變法主張。”光緒皇帝有心召見康有為,但遭到頑固派後黨大臣的阻撓,恭親王奕說:

“本朝曆祖有個規矩,四品以下的官員,皇帝不得單獨召見。皇上如果有話要問,可以命大臣代傳。”懦弱怕事的光緒皇帝,不敢違背“祖製”,隻好改令總理衙門向康有為“問話”,再由大臣轉述。

康有為發動的“公車上書”引發了朝野的維新思想和光緒帝的變法運動。雖然,這次運動被慈禧太後鎮壓,最後失敗了,但國門打開後的國人同時啟開了腦門,西方的資本主義民主思潮開始在中國滋生和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