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種優勢利用是本世紀又一次綠色革命。美國是世界上推廣利用玉米雜交種最早的國家。從1908年沙爾、伊斯特玉米雜交種試驗開始,美國於40年代初開始推廣玉米雙交種。1940年全國玉米平均單產120千克,50年代後期增長到199.2千克。60年代以後,美國推廣普及了優良單交種和三交種,1984年單產達到446千克,1990年提高到494千克。50年間,美國玉米單產增長了3.1倍,平均每10年增長718千克。由於玉米雜交種的推廣普及,加上小麥、大豆等的品種改良,使美國的穀物產量大幅度提高,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其中穀物出口量占全世界出口總額的一半以上。不僅如此,美國的一些大型種子企業競相打人國際市場,向國外大量銷售玉米雜交種,幾乎獨霸了世界玉米雜交種市場。美國先鋒公司創業於1926年,已有70多年曆史,是全球10大種子公司之首,1995年經營額折合人民幣127億元,利潤15.2億元。先鋒牌玉米雜交種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占世界玉米種子市場的43%,種植麵積在全球達2.94億畝,占全球玉米種植麵積的229%。除玉米種子外,該公司的大豆、棉花、高粱、葵花、苜蓿種子的銷量也很大,還進行蔬菜、飼料豆等種子的育種、生產和銷售。其他如法國的利瑪格蘭、德國的―等公司,在世界種子行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這些雄心勃勃的種子企業,在獲取高額利潤的同時,也推動了世界農業生產的發展。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世界各國在農作物品種改良方麵不斷取得新的突破。種子業不僅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產業部門躋身於國際市場,種子更以其高科技含量成為種子產業發展的重要技術支撐。近年來,美國把仙人掌的抗旱基因導人小麥、玉米、大豆中,培育出耐旱的新品種;從熱帶玉米雜交衍生材料中選出抗玉米小斑、灰斑、粒腐病的“三抗”自交係,組配的雜交種產量超過目前最好的商品雜交種。英國育成冬小麥新品種“馬裏斯尼姆德”,矮稈抗倒伏、抗條鏽、白粉和條斑病,適於機械化收獲,單產達600千克以上。德國黑麥雜種優勢利用取得成功,雜交黑麥的種植麵積近幾年已占到黑麥總麵積的80%。美國成功地將遠緣種屬的無融合生殖基因導入珍珠粟,為雜種優勢固定打開了希望之門。美國還將81基因引人棉花,育成了抗棉鈴蟲的優良品種,並打入國際種子市場。耐貯藏的轉基因番茄已經商品化。小麥轉基因技術在90年代敢得突破,美國、加拿大已獲得優質和抗除草劑的轉基因小麥。日本、美國、英國已構建了水稻、玉米、番茄、小麥等十幾種農作物的分子標記圖譜,美國還利用分子標記連鎖圖,克隆出番茄和水稻的抗病基因。人們在大開眼界的同時,對種子的無限增產潛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曾幾何時,在國際貿易中曾一度打得火熱的“農產品戰”,正悄悄為“種子戰”所取代,良種已成為國際上農業競爭的焦點。國外那些有眼光的種子公司,都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品種遺傳和改良的研究開發,把能否掌握自家獨有的髙科技含量的新品種視為公司的競爭中的“殺手銅”。美國先鋒種子公司每年用於農作物遺傳育種等方麵的科研經費高達1.28億美元,占利潤總額的10%左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世界“綠色革命”史,實質上是一部“種子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