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六章 種子經營管理(一)(2 / 3)

三、種子公司經營管理的職能

種子公司總是通過實施具體職能來進行經營管理的,其具體職能主要有以下幾項。

1.決策

決策是在一定時期內對生產經營活動的重大問題,如經營目標、投資方向、新品種引進、市場開拓、資源利用等作出優化選擇和決定。決策的正確與否,對於公司的健康發展和經營效果有決定性作用,所以決策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職能。

2.計劃

計劃是對公司未來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具體的統,的安排,對各種要素進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平衡各種關係,以保證決策目標的實現。通過實施計劃,使公司各方麵的工作相互配合,協調發展,避免混亂和盲目性。

3.組織

這是即把公司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要素和各個環節,在空間和時間上合理的組織起來,使人力、物力、財力等合理組合,充分發揮作用,使生產、收購、銷售、貯運等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組織是達到目標、實現計劃的保證。通過合理的組織,才能使公司的各項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4.指揮

這是即公司對內部各機構和各類人員的活動進行領導和督促,使他們各負其責,各盡其職,完成計劃規定的任務。正確的指揮和調度,才能保證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正常地、有秩序、有成效地進行。

5.控製

這是指按預定的目標和標準,對經營活動進行係統的監督、檢查,發現偏差,及時糾正,使工作按原計劃進行;或適當調整計劃,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通過有效的控製,才能保證生產經營活動按計劃進行,實現決策目標。

6.協調

即調節和處理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各方麵的相互關係,解決各部門和人員之間出現的一些矛盾和分歧,使生產經營過程中各環節達到基本平衡。實現協調職能,通常分為對內和對外協調。對外協調是指公司與外部環境和有關單位之間關係的協調;X才內協調是指公司內部各部門之間、各生產環節之間、各種資源之間的協調。通過協調,使公司各方麵的工作相互配合,步調一致,實現共同的目標。

7.教育鼓勵

即對公司全體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高舉鄧小平理論的旗幟,為實現黨在新時期的曆史任務而齊心協力,努力工作。同時要進行智力開發和必要的獎懲,提高職工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經營管理的各項職能是相互聯係、相互配合的,貫穿在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麵,構成了經營管理過程的有機整體。掌握了實施經營管理具體職能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就能在經營管理工作中提高自覺性,克服盲目性。

四、種子公司經營管理的特點和內容

種子公司經營管理的特點

1.種子公司主要經營的是有生命的、特殊的生產資料%種子由於受自然條件的影響,種子生產有較大的風險性。為了組織好種子的生產和經營,要特別重視對農業生產發展情況、耕作改製情況和種子需求情況的預測。種子的壽命是有限度的,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又容易造成混雜,如果保管不好,還會失去或降低種用價值。這些都增加了種子公司經營管理的難度。

2.種子公司經營管理的複雜性

種子公司的經營管理及活動內容涉及到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和商業性經營業務,不但要銷售種子,還要積極開展多種經營。在種子生產經營活動中,要安排良種的生產、加工和購、銷、調、存。既要為農業增產服務,又要提高自身的經濟效益;既要處理公司與國家的關係,又要處理與其它經濟組織和有關部門之間的關係;既要處理公司與農民的關係,又要處理公司和下屬單位及職工之間的關係。所以,種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比其它單純生產性的企業或商業性的公司要複雜得多、困難得多。

種子公司經營管理水平的不平衡性由於不同的公司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發展的曆史、員工的素質和改革的進程不同,因而經營管理水平也不相同。目前,一般的公司經營管理的基礎工作比較薄弱,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這些問題急需解決。

(二)種子公司經營管理的內容

種子公司經營管理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1.合理確定種子公司的管理體製和組織機構,配備管理人員,並努力提高他們的素質。

2.搞好市場調查,掌握生產經營信息,進行經營預測和決策,確定經營目標和計劃。

3.編製經營計劃,簽訂經濟合同,加強計劃管理和合同管理。

4.建立和健全經濟責任製和管理製度,正確處理各方麵責、權、利關係。

5.搞好種子生產基地建設,生產出量足質優的種子。

6.加強種子質量檢驗和精選加工,把好種子質量關。

7.加強種子收購、調運、銷售的管理。

8.搞好資金管理和流通費管理,合理分配公司盈利。

9.正確分析公司的各項經濟活動,總結經驗教訓,評價公司的經濟效益。

第二節種子公司的管理機構和人員

一、種子公司的管理機構

種子公司為了把生產經營活動有效的管理好,必須建立和健全管理組織、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配備必要的管理人員,明確規定各人的職責和權力。建立管理組織一般應遵循的原則如下:

1.有效性原則

管理機構的工作必須是高效率的。在經理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各個機構和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工作效率。

2.以工作為中心的原則

首先有專業工作的具體分工,然後才建立管理組織、配備人員和確定任務,做到“不因人而設事”,“必因事而擇人”。力求精悍的原則

管理組織本著精簡的原則,力求精悍緊湊,避免龐雜臃腫和人浮於事,以節約管理費用,避免官僚作風,提高管理效率。

3.統一領導的原則

管理組織中的指揮和命令必須嚴格實行“一元化領導”,即每個下級隻有一個上級領導,並接受其命令和指揮,以避免“多頭領導”和“政出多門”,使下級無所適從的弊病。

4.合理管理幅度原則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領導人員能夠直接而有效地管理多少下屬人員。管理組織要有一個合理的管理幅度。管理幅度太大或太小,都會影響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效率。確定管理幅度的大小,主要應考慮管理人員的水平和能力、職務的性質和內容、工作量的多少等因素。

5.權、責對等的原則

管理組織中的每個成員都應有與職務相適應的責任和權力。職責是指完成任務的義務和責任;職權是指執行任務、完成責任所應具有的權力。職責與職權必須相對應,不能有責無權或權大責小,否則會出現濫用職權,瞎指揮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