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節種子經營信息管理
一、經營信息的概念
信息是反映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特征和變化的一種可傳播的知識,或者說是具有新內容的消息、數據,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為了認識某一客觀事物或解決某一問題所必須的資料。
種子公司經營信息是關於經營目標、經營過程和經營結果的新消息或新情況。種子公司製訂經營目標需要信息,同時也發、出信息。經營過程中經營單位或媒體通過資料、數據、報告、圖表等形式,使其不斷循環流動而形成經營信息。經營信息實施和質量的綜合反映,又成為經營結果信息。
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形勢下,種子公司要走向市場,適應市場環境日新月異的變化離不開信息。掌握信息是種子經營單位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保障。
二、經營信息的內容和特點
(一)經營信息的內容
1.市場信息
市場信息應立足於目前市場、地區市場、國內市場,同時也要放眼未來市場、國際市場。市場信息的主要內容有市場環境信息、市場需求信息、市場供給信息、市場價格信息等。
2.生產信息
包括種子生產基地的布局、生產的品種、世代、質量和數量,生產的技術規程和組織等。財務信息
包括財務會計、資金籌集和運用信息、成本和價格信息、收入和盈虧信息等。冬經營水平信息
包括經營體製、組織結構、領導素質、經營目標、經營計劃、經營規模、經營信譽、經營責任、製度、統計會計製度、經營效益信息等。、其他信息
政策信息、法律信息、經濟信息、科技信息、供求信息、競爭信息、價格信息等。
(二)經營信息的特點
經營信息是種子公司進行計劃和決策的基礎。種子經營和管理離不開信息,但作為經營工具的信息,具有其突出的特點。
1.經營信息被接收的程度差異較大
由於接收者所處的地區、科學文化水平、社會經驗的差異,造成信息被接收的程度差異較大。接收者所處環境狀態愈好,信息的接受率愈高。
2.種子生產的季節性和地域性關係
由於種子生產的地區性和季節性,給經營信息也帶來鮮明的地域性和強烈的季節性,也即經營信息隨著時間和地點的變化而變化。
3.經營信息的分散性
由於廣大農村以農戶生產為主,所以種子公司在獲得、發出和應用經營信息時都表現得分散。而通訊手段較落後,也使信息傳遞比較困難。經營信息的傳遞受經營體製的影響有的單位權力過於集中,決斷權在上層,使信息傳遞形成多層次,這樣就會降低信息的質量,甚至貽誤、失真、湮滅。有的體製權力過於分散,又受到傳遞渠道的限製,下層不易從上層得到信息。所以處理好分權和集權,自主經營和集中經營的關係,能加速信息的傳遞。
三、經營信息管理的要求和程序
1.經營信息管理的要求
經營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是真實、迅速、經濟和適用,要客觀地反映經營條件的特征和變化,在單位時間內盡量收集、整理和傳遞多的信息,而且信息花費要盡可能的少。信息必須著眼於經濟活動的實際需要,所用信息一定要遵循經營目標原則。
2.經營信息管理的程序
信息的收集整理按照經營目標的要求,采用科學的方法,及時收集反映經營活動及其成果的信息,是經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有調查法、詢問法,即走出去調查訪問,請進來谘詢;閱讀法,經常閱讀有關報刊雜誌、材料;會議法,主動參加有關種子的會議,此法獲得的信息較真、詳、細;聯網法,建立信息網絡,及時收集、整理和反饋信息,對收集的各種信息,進行分類、綜合、加工、篩選,使其條理化、係統化,便於貯存應用。
信息的評議、鑒定經整理後的信息,還要進一步進行檢查、評價和審定,以確保信息的質量和真實性。通過信息的評議鑒定,使成熟的信息及時得到應用,盡快轉化為生產力,為提高經濟效益創造條件。
信息的貯存人們通過各種載體形式,比如書刊、圖片、數據、錄音(像)帶、檔案卷宗、電子計算機等將信息積累起來,以便研究事物發展規律,提供谘詢服務。種子信息的應用與處理信息的應用是信息服務的目的。種子信息的應用,一要把信息開發與本單位的經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實現其信息價值;二要把信息的開發利用與宏觀和微觀市場綜合分析結合起來,預測並掌握種子市場發雇趨勢;三要把信息開發利用與本單位的難點及問題的焦點結合起來;四要把信息的開發和利用與敢策研究結合起來,預測市場的動態和起伏規律。同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麵的問題:
信息的時效性即在有效的時間內,要充分發揮信息的作用,避免因信息過時而導致經營決策失誤。
信息的角度性即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挖掘,對每一條信息都要進行縱向思維、橫向思維、逆向思維,挖掘其潛在價值。
信息的係統性即掌握大量而全麵的信息並提高信息的係統化程度,形成全麵、正確的認識,避免因信息片麵而導致經營決策失誤。
信息的開放性有的信息在本地區沒有多大價值,甚至沒有市場,但換一個地區卻非常有價值。
信息的保密性如對當地急需的新品種、新技術信息,如能及時捕捉,率先開發利用,並在一定的階段注意保密,就可能捷足先登,領先一步,在市場競爭中取得主動權。
種子信息的加工處理,即對所收集來的初級信息進行分析、透視、過濾、加工,去偽存真。此項工作要達到三個方麵的轉化;一是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轉化,就是要開發高層次,能產生效益的信息;二是由“零散型”向“係統型”轉化,有的信息從表麵看,似乎沒有多大價值,但如果加以綜合分析,就有可能發現重要問題,孤立地處理這些信息就會造成信息資源的極大浪費;三是由“封閉型”向“開放型”轉化,在市場經濟日益發展的今天,領導在決策前特別需要“外地”行情,以便於決策。由於信息來源於多渠道,所以在處理中要注意一防有假、二防過時、三防片麵、四防遲緩、五防說傳、六防草率。
第十節經營效益評價
一、經營效益的概念和評價的內容
1.經營效益的概念
種子公司在經營種子的經濟活動中,一方麵要消耗和占用一定量的勞動,另一方麵又有其經營的成果,並將它們用貨幣表現為一定的支出和收入。把其收人與支出進行比較和計量的結果,則為經營效益。
各種子公司都有各自的經營途徑和措施,因此,其支出和收入必然存在著差異。講求經濟效益,就是尋求收入抵償支出以後取得最大利潤的途徑,或者尋找利潤與投資額的最優比例。具體來說,在定量的比較中,同量的支出獲得的收人愈多,經營效益愈好。
經營效益計算中的勞動消耗包括勞動消耗和物化勞動消耗,這是人們所共知的。勞動占用一般指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的占用,勞動占用量的多少、占用時間的長短對經濟效益影響較大。在種子經營數量一定的條件下,勞動占用數量越少,占用時間越短,經營效益就越好;反之,經營效益就差。同樣,在占用數量和占用時間一定的情況下,經營種子的數量多、質量髙,經營效益就好,相反經營效益就差。
經營效益本身具有相對的意義,因此必須經過比較計量才能說明問題,才能反映經營者在處理勞動耗費、勞動占用與成果的關係中所起的作用。如果忽視任何一方,它們各自均不能表明是經營效益。這就是說成果與效益有不同的含義,隻有把成果與同一經營過程中的勞動耗費、占用相聯係起來考察,才能顯示其效益。
2.提高經營效益的意義
提高種子公司的經營效益,對於發展種子事業,促進農業生產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經營效益的不斷提高,就能不斷增強種子公司的經營能力,從而擴大良種推廣麵積,擴大生產規模,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