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九章 種子經營管理(四)(3 / 3)

3.經營效益評價的內容

種子公司對其經營效益的評價,就是在其經營中對耗費和成果進行觀察、記錄、計算和分析的經濟活動。

種子公司經營效益評價的主要內容有:種子經營量的評價,經營資金利用情況的評價,經營費用情況的評價,經營收人和基本建設投資效益的評價。

種子經營量是種子公司經營活動的直接成果,它是衡量經營水平和向農業提供優良種子的主要依據。評價時以實物量為主,同時對種子類別、品種、質量進行評價。

對經營資金利用情況的評價,主要是對資金是否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進行檢查。在分析評價資金利用情況時應注意:第一要分析資金的構成和來源。在資金構成中,應重視固定資金與流動資金之間比例關係的評價。在資金來源中堅持自有資金在總資金中占較大比重,控製借人資金占總資金的比重。第二要注重分析時間因素對資金使用的影響。把不同時間的資金收、支價值換算成相同時間的價值,這個相同時間的價值可以是現值,也可以是終值。

經營費用是種子公司在某時期經營種子所耗各項費用的總和。評價經營費用,必須嚴格劃清各費用項目的開支界限。經營費用的評價,一般是評價構成因素的影響程度,各因素在總費用中的比重,對分析的資料進行縱橫比較。

經營收人是經營成果的貨幣表現。從經營收人中扣除經營費用則為利潤,它是擴大再生產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也反映公司的經營效益::

評價基本建設投資效益,其評價內容應正確計算基建支出、收人和投資的償還。支出、收入均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

二、經營效益評價的指標體係

種子公司的經營效益表現在許多方麵,必須借助於一個相互聯係、相互補充的指標體係,才能評價其經營活動的全貌。製訂經營效益指標體係,要有科學性和相對穩定性,指標應從當前計劃、統計、財務和經營的實際情況出發,便於計算、應用和指導實踐。

1.經營成果指標

年種子購銷量分別計算種子的收購量和年銷售量,使收購、銷售量計劃與實際實施相比較,評價計劃完成情況。

1年種子轉商量指未銷完又不能繼續貯存的種子轉為商品糧、油、原料等出售的數量,這個指標愈大,損失越多。

種子的合格率和等級率種子的合格率是合格種子的數量占經營總量的比率。在經營各環節中由於條件和工作問題,常會出現不合格的種子,必須計算種子的合格情況。

種子的等級率是同一品種的某等級種子量占該品種種子合格總量的比率。這個指標反映種子的繁育工作質量和經營工作質量。

年利潤額即經營種子的年收人額減去經營費用後的餘額,為年利潤額。它反映了種子公司在一年內經營的最終成果。利用這個指標可以分析利潤計劃完成情況和影響利潤的因素等。

2.勞動耗費和占用的效益指標

人年種子經營量在一年內平均每個人所經營的種子數量。“人年”中的人,除按直接經營者數量計算外,還要按為直接經營者服務的其他人員合計數量計算。經營量可用實物量,也可用價值量。在其它因素不變時,這個指標越高,經濟效益越高。

經營費用收入率即用總收入額除以經營費用總額計算,用以說明單位經營費用能夠帶來的收入額。計算的指標值愈大,經營效益愈好。

資金收人率是年收入總額與年資金平均占用額的比率,說明單位資金占用帶來的收人額。實踐中一般用百元資金占用的收入額表達,這個值越高,收入越高。

勞動裝備率勞動裝備率是種子公司每人平均的固定資產原值額,它是用年職工平均人數去除固定資產原值年平均餘額。它表明經營種子的機械化裝備情況,是提高經營效益的物質基礎。

3.投資效益指標

投資回收期是指投資總額與平均利潤的比較,說明資金投人後,需用多少年才能靠每年所增加的利潤全部收回。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回浦:

運用這個指標,對種子加工設備、運輸設備、種子貯藏設備的投資進行評價,投資收回期愈短說明投資的經營效益愈好。

投資效果指標投資效果係數說明單位投資所獲得的利潤額,是投資回收期的倒數,如果用比率表示,則為投資收益率。

4.經營效益的綜合指標

銷售利潤率是指實現的利潤與種子銷售收人的比率。它反映公司的獲利情況,是種子公司經營成果的重要指標。

資金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利潤總額與總資金(固定資金與流動資金之和)平均占用額的比率,一般用百元資金所獲得的利潤額表示。這個指標是分析評價經營效益的一個重要指標,用它考核公司的利潤水平,充分發揮資金效能。

實現利潤增長率這是以報告期與所定基期實現利潤增量的比率。這個指標越大,說明種子公司經營實力越強,用於發展經營規模的基金越多。

三、經營效益的評價方法和步驟

1.經營效益評價的方法

經營效益的評價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虧臨界分析法。這裏僅介紹常用的對比分析法。

對比分析法是根據辯證唯物論中所闡明的事物相互聯係的原理,運用兩個有聯係的經濟指標來比較、分析經濟活動。根據相對指標的不同作用和分析目的的不同,可以進行多種比較。一般常用的有四種比較方法:

計劃完成程度的對比分析以計劃指標為基數,用實際完成數同計劃指標對比,來衡量計劃完成的程度。

結構對比分析這是指標的分項數與合計數的對比,說明各組成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比重。由於各分項數之和等於合計數,所以結構相對指標總加起來應等於100%。運用比重分析,能使經營者抓住主要矛盾。

同類對比法這是分析同一時期內某一同類經濟指標在不同企業間的對比關係。經過對比,可及時總結先進經驗,找出差距,改進工作。

強度對比分析這是通過對兩種性質不同項目的比較,其計算結果是用複合單位表爾。上述經營效率評價的指標體係中,許多指標都是用強度對比法計算說明問題,比如單位經營費用、單位投資利潤、人均固定資產原值等。

2.經營效益評價的步驟

種子經營效益評價的標準評價經營效益從數量標準上看,可以有計劃標準、定額標準、曆史標準和同行業先進水平的標準,即用實際的經營效益狀況與計劃、定額、曆史水平、先進水平進行比較。

明確評價的目標確定評價目標必須掌握所評價問題的性質、特點和範圍,並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製訂評價工作計劃明確了評價的標準和目標以後,應製訂評價士作計劃。計劃要明確地反映目的、標準,規定評價的範圍、內容、方法、時間、日程,由誰負責等一係列問題。評價工作計劃要由經驗豐富,有專業知識,掌握分析方法,有敏銳洞察力的人來製訂和實施。

3.收集、整理和加工評價資料

評價資料是評價工作的基礎。按照評價問題的要求,收集一定範圍、時期和數量的資料。一般的基礎資料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計劃資料、核算統計資料、總結報告、專項調查、定額標準資料和規章製度等。

整理加工資料是運用統計的方法,對資料歸類分組進行數字和指標計算,列出標準,繪製各種必要的核算和評價圖表。在整理和加工過程中,對資料要進行反複的驗證,比如對統計資料中指標的口徑、計算方法、統計時間、計值價格、計量單位的檢驗,看其是否前後一致,具有可比性。如果不符合要求,則應換算、查閱,甚至組織調查,進行資料的補缺。

進行評價並做出結論對於經過整理加工的資料選用合理的評價方法,揭示經營效益的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

評價經營效益的方法和指標較多,各種方法和指標都有其適應的條件,甚至有某些局限性。具體評價時應注意方法和指標的選擇與比較,避免主觀片麵性。評價應有結論,要肯定成績,找出,問題和差距,對成績應采取措施、鞏固提髙,對差距和問題應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評價的結論應向全體人員報告,使每個人在以後的經營活動中奮發努力,不斷提高種子公司的經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