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章 種子企業會計(一)(1 / 3)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需要,進一步促進種子企業轉換經營機製,貫徹落實《企業財務通則》和《企業會計準則》,提高財會人員的業務水平,規範和加強種子企業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財務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中心作用。本章根據《商品流通企業財務製度》和《商品流通企業會計製度》,對種子企業會計的基礎知識和實用知識作簡要介紹。

第一節種子企業會計概述

會計是以貨幣計量為基本形式,運用一定的專門方法,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連續、係統、全麵的核算和監督的一種管理活動。會計作為綜合管理信息係統,是經濟管理的重要工具,在種子企業的發展和產業化進程中肩負著艱巨的任務。

一、種子企業會計特點

種子企業是以經營農作物種子為主的企業,以種子流通為主要職能,其會汁從理論上講與其他會計沒有本質區.別,但卻具有其自身特點:

1.農作物品種具有特定的地域適應性,使種子購銷市場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和有限性。種子的生產、供應季節和農作物的播種、收獲季節相一致,以及種子的壽命的有限度,使得種子企業的經濟活動具有較強的季節性、時效性,企業的資金運轉有其特有的規律。

2.種子企業既是農作物種子的經營者,也是生產者和新品種的選育推廣者,這使會計業務具有涉及領域廣、過程較複雜的特點。

種子企業有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的企業行為,還承擔著推廣良種促進農業增產的社會責任。這種雙重職能反映到會計業務上,其收支範圍既有商品經營資金運轉,也有承擔社會職能所發生的財政預算及經費收支。

3.種子的實際生產者和使用者都是農民,農業生產的形勢直接關係到種子企業的市場營銷,使種子市場預測和經營決策難度增加。年度之間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受政策、市場、氣候和不可預見因素的影響而起伏較大,極不穩定。

在實際工作中充分認識到種子企業會計業務的自身特點,會計人員才能對種子流通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麵的會計核算,正確反映和監督、考核經營成果,預測經濟前景,參與經營決策,促進改善經營管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二、會計的職能和原則

(一)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是指會計在經濟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基本職能可以概括為兩方麵,即核算職能和監督職能。

1.核算職能

種子企業會計的核算職能就是對自身的經濟活動進行連續、係統、全麵的記錄、計算,以價值形式客觀地反映經濟活動過程及其成果,從而為經濟管理提供信息。

2.監督職能

種子企業會計的監督職能是指在全麵係統地反映經濟活動的同時,對經濟業務是否符合經濟法律製度和會計準則進行考核和控製。

(二)會計原則

會計原則是指企業在處理會計事項,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遵循的理論和方法,是進行會計核算和監督工作的規範,一般包括真實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可比性原則、一貫性原則、及時性原則、明晰性原則、權責發生製原則、配比性原則、謹慎原則、曆史成本計價原則、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重要性原則。

三、會計對象與會計要素

(一)會計對象

會計對象指會計所要核算和監督的內容。

再生產過程中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中,凡是能以貨幣進行確認、記錄、計算和考核的經濟業務,都是種子公司會計核算和監督的內容。

(二)會計要素

會計要素就是對會計對象的基本分類。

會計的基本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人、費用和利潤六項,其中前三項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後三項反映一定時期的經營活動及其成果。

1.資產

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製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按照在經營過程中的流動性質和經濟管理的需要,資產劃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遞延資產和其他資產等。

2.負債

負債是指企業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需以資產或勞務償付的債務。負債是企業籌措資金的重要渠道,按其償還期限的長短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3.所有者權益

所有者權益是企業投資者對企業淨資產的所有權。淨資產是企業全部資產減去全部負債後的餘額,包括投資者對企業投入的資本,以及在經營過程中形成的資本公積金、盈餘公積金和未分配利潤。

4.收入

收人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業務中實現的收人,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5.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的各項耗費的總和。種子公司的費用包括經營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6.利潤

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期間內的經營成果。種子企業的利潤包括經營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投資淨收益、政策性補貼收人和營業外收支淨額。

第二節種子企業會計工作的組織

會計工作的組織是指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結合本單位的生產經營具體情況,把各單位的會計工作科學地組織起來,以便與其他經營管理工作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務。

一、會計工作組織的意義

科學地組織會計工作,有利於保證會計工作的質量,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可以確保會計工作與其他經濟管理工作協調一致,同時能加強各單位內部經濟責任製。

二、會計機構與會計人員崗位責任製

(―)會計機構的設置

會計機構是企業組織處理會計工作的職能部門,各種子企業都要設置專門的會計工作機構。在我國,會計工作和財務工作通常合並在一起隻設置一個財務會計機構。規模大、業務複雜且業務量大的單位可設各級各部門的會計組織,也可設置總會計師。

(二)會計核算的組織形式

根據種子企業的經營規模和內部分級管理的要求,會計核算的組織形式一般有三種:

1.獨立核算

這是對本單位的各項經濟業務全麵地進行會計核算。

2.半獨立核算

在經營業務和成本費用的管理上有一定的獨立性,但要報企業會計部門彙總,對外結算也通過企業會計部門辦理,如種子公司的下屬分公司、門市部等部門。

3.簡易核算

隻對有關經濟指標進行簡易核算,全部交易單和結算憑證報公司會計部門,如門市部的櫃組、經營業務科室等。

(二)會計人員崗位責任製

1.會計人員職責

《會計法》規定會計人員職責的主要內容是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擬定本單位會計工作實施辦法和製度;參與擬定經濟計劃、業務計劃、考核分析預算和財務計劃的執行情況;辦理其他會計事務。

2.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製

企業會計機構內部應按會計工作的內容和人員配備情況進行合理分工,做到每項工作都有專人負責,每個崗位都有明確職責和要求。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一般分為會計主管、出納、固定資產核算、材料物資商品核算、成本費用核算、銷售收入核算、其他往來核算、總分類賬核算、稽核以槳綜合分析等。分工可以一崗多人、一崗一人或一人多崗,各單位根據自身特點確定。但出納人員不得兼管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人、費用及債權債務的登記工作。

三、會計電算化

會計電算化是企業管理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對企業的現代化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隨著種子產業化的發展,種子企業會計工作電算化已是今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建立現代企業的必然要求。各級種子企業必須製訂規劃,加強會計電算化的進程,大力培養電算化人員0

四、會計檔案

會計檔案指會計憑證、會計賬薄和會計報表等重要的會計核算專業資料以及應予保管

的文件等。

企業應建立檔案櫃,指定專人負責。調閱檔案應有一定手續,並設置“會計檔案調閱登記簿”,詳細登記調閱日期、調閱人、調閱理由、歸還日期等。

第三節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

會計方法是指從事會計工作所使用的各種技術方法,是完成會計任務的必要手段。會計核算方法是對會計對象進行連續、係統、全麵和綜合地記錄、計算和監督所運用的方法。

一、設置會計科目及賬戶

會計科目是指在企業會計核算中為了分析、反映和監督各種經濟業務,而對會計核算對象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的項目。

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開設的,具有一定結構,用來分類、連續地記錄會計科目所反映的經濟業務的增減變化的具體格式。根據一級會計科目設置的賬戶,稱為總分類賬戶;根據明細會計科目設置的賬戶,稱為明細分類賬戶。

實際工作中通常把賬戶分為左、右兩方,這種結構可用“丁”字形賬戶表示。借貸記賬法下,把賬戶的左方稱為借方,右方稱為貸方,但如何登記“借方”增加和“貸方”增加要根據賬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來確定。

二、複式記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