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寬容享受美好生活
寬容總是和仇恨、傷害、痛苦等讓人傷心的因素相聯係,想要學會寬容,首先得跨越那些痛苦的心理體驗。寬容也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生活的長河中,無辜的傷害是在所難免的,我們會難過、憤慨,但我們不應該仇恨。麵對自己本不該受到的傷害,我們時常感到無力,當潮退霧散時便顯現出來暗礁,不時地刺痛我們的心,這時,我們最需要的是寬容,以寬容撫慰自己的心。
所謂寬容,是對傷害的隱忍,是對自己或他人在生活、工作、學習中的過失、過錯采取適當的“減壓政策”,以防止事態擴大和矛盾加劇,避免產生嚴重後果。心理學家指出,適度的寬容,對於改善人際關係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大量事實證明,不會寬容別人,常常處於緊張的心理狀態,內心的矛盾衝突或情緒危機難於解脫,使心身健康受到威脅。因此,你若能與寬容同行,你就會擁有健康和歡樂。
然而,“與寬容同行”談何容易,有人說:“寬容是在荊棘叢。
中長出來的穀粒。”這是千真萬確的。寬容就是忍耐,唯有寬容,才能撫平人們心中的陣陣傷痛,愈合昔日的傷口,打開一道通向永恒的大門。
1.寬容與愛同在在“盧剛事件”發生後,1991年11月4日,愛荷華大學的28000名師生全體停課一天,為遇害的校長安·柯萊瑞舉行了葬禮。安·柯萊瑞的3位兄弟還在當天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在無比悲痛之時,以極大的愛心宣讀了一封致盧剛家人的信。
致盧剛的家人:
我們經曆了突發的巨痛,我們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輝的時候失去了她。我們深以姐姐為榮,她有很大的影響力,受到每一個接觸她的人的尊敬和熱愛——她的家庭、鄰居,她遍及各國學術界的同事、學生和親屬。我們一家從很遠的地方來到這裏,不但和姐姐眾多朋友一同承擔悲痛,也一起分享著姐姐在世時留下的美好回憶。
當我們在悲痛和回憶中相聚一起的時候,也想到了你們一家人,並為你們祈禱。因為這個周末你們肯定是十分悲痛和震驚的。
安最相信愛和寬恕。我們在你們悲痛時寫這封信,為的是要分擔你們的悲傷,也盼你們和我們一起祈禱彼此相愛。在這痛苦的時候,安是會希望我們大家的心都充滿同情、寬容和愛的。我們知道,在此時,比我們更悲痛的,隻有你們一家。請你們理解,我們願和你們共同承受這悲傷。這樣,我們就能從中一起得到安慰和支持。安也會這樣希望的。
誠摯的安·柯萊瑞博士的兄弟們
弗蘭克·柯萊瑞、麥克·柯萊瑞、保羅·柯萊瑞
安·柯萊瑞的三兄弟希望這封信被譯成中文,附在盧剛的骨灰盒上。他們擔心因為盧剛是凶手而使他的家人受到歧視,也擔心盧剛的父母在接過兒子的骨灰時會過度悲傷。在他們同樣悲傷的心裏,唯願這信能安慰他們的心,願愛撫平他們心中的傷痛。
安·柯萊瑞的好友德沃·保羅神甫在對她的一生的回顧追思時說:“假若今天是我們憤怒和仇恨籠罩的日子,安·柯萊瑞將是第一個責備我們的人。”
讀過之後,你是否也會生出這樣的疑問:這是一封被害人家屬再給凶手家人的信嗎?他們難道沒有任何仇恨嗎?
然而這是他們的信仰,在這信仰中愛是高於一切的。寬恕遠勝過複仇!這種“無緣無故的愛”,存在得是這樣的鮮明真實,而不容辯駁。這樣的信仰讓冤仇化成愛,這是一種怎樣寬容的愛和信仰!
愛的力量是偉大的,愛是寬容的源泉,也是幸福人生的源泉。
2.忘記了,也就走到了寬容
科學研究表明,人身體的細胞每隔11個月要全部更新一次。
在這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一切都發生了變化,甚至連我們自己都不再是我們自己了,還有多少仇恨和痛苦需要我們刻骨銘心地記著呢?
痛苦已經發生了,不論你願意與不願意。如果你無力為這個結果改變什麼,那麼也許你可以選擇遺忘。忘記了傷心,也就忘記了仇恨,選擇了寬容。
3.逆向思維,給寬容一個理由當我們思考的時候隻看見了痛苦,那我們就把它倒過來,從另一個角度去思考,也許就全然不同了。寬容裏包含著愛,也包含尊重和體諒。達爾文進化論的觀點是這樣的:要生存,就要不斷地適應環境。此時不妨做個換位思考,或許傷害你的人,也是要生存,或許是要生存得更好一些。而我們不也是為了生存得好一些嗎?
所以當你的心跨越了仇恨時,當你的心情平靜下來後,心中做肯定的默禱:“我已完全地、真誠地原諒了他(她)(提及冒犯你的人名字);我從心裏放過了他(她);我寬容了所發生的一切事情。我自由了。他(她)也自由了。這種感受真好。今天是我的大赦日,任何曾經傷害過我的人我都寬容了,祝他們一切都美好。”
打碎偏執的束縛
燃起生活激情
事例一有一位高中生,高一剛入學時,由於同學間相互不認識,而他的入學成績比較優秀,由老師指定他暫時擔任班長一職,半學期後進行改選。後來他在工作中與同學關係不和,時常有衝突發生,並在改選中落選。這讓他很不能接受而耿耿於懷,疑心是某同學在老師那裏打他小報告,嫉妒他的才幹,認為自己受到了排擠;認為老師有意袒護那個同學,受到了老師的不公平待遇。對班長改選一事始終憤憤不平,並因此常與同學、老師發生衝突,指責他們,埋怨他們,有時還無理取鬧,狀告到校長那裏,要求恢複他的班長之職,揚言如果不能為他“平反”,就要上告、要伺機報複。大家都耐心細致地對他盡心勸說,他總是不等人家把話說完,就急於申辯,把大家對他的好言相勸理解為冷嘲熱諷。逐漸與同學、老師的關係惡化、矛盾激化,到高中畢業時,仍不能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加以改正,其情況無根本性的改變。
事例二小胡最近被調離機關去一個下屬公司當了一名普通工作人員,他對這次正常的人事調動憤憤不平,斷定是有人因為嫉妒他的才幹而在背後搞鬼,領導也有意為難他,對他很不公平,還說他一直搞不好同事關係,給他安排工作異議又總是很多。為了表達自己的不平,小胡已給上級部門寫信,直述了自己所蒙受的恥辱,及對那個領導的看法,而且一定要把給他調換崗位的那個領導搞垮不可。小胡自己說,他一直因為能力強,被人嫉妒而遭到排擠。高中時他的成績很優秀,平常喜歡與同學交談,但總覺得同學用一種異樣的目光看他,他認為那是因為同學嫉妒他的才能。同時他也覺得老師的想法經常是錯誤的,多次頂撞老師。參加工作後,小胡對於工作一向我行我索,他認為自己具有比他人更強的能力和智慧,因此說話辦事全憑個人意願。當工作情況不理想時,他就將責任歸於客觀原因,但從來不懷疑是自己的能力問題。他對任何人,甚至自己的父母,不管他們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心存懷疑。他覺得別人會利用他的信任加害於他。最近他又懷疑自己的女朋友變心了,和別的男人關係曖昧……在生活中你是否曾經有過陷入某事中不能自拔的經曆,或者像家人抱怨的那樣,總喜歡“一條道跑到黑”,無法為自己的內心找到緩衝的方式。不少具有這種行為的人最後是獲得了成功,但與之一步之遙的另一麵就是固執了。
我們發現以上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雖然並不愚鈍,甚至是非常聰明的,卻常常陷入某一個絕對無益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任憑周圍的親戚、朋友如何勸說,他們總是執迷不悟,甚至還要找出很多幼稚的理由來欺騙自己,直到自己受盡折磨,被圍困在某些感情或事物中不能自拔。這些都是偏執型人格。
偏執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為特點常常表現為:他們有時是非常自信、不容易被說服的;思想行為固執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狹隘,對於傷害耿耿於懷;愛嫉妒,對別人獲得成就或榮譽感到緊張不安,妒火中燒,並且尋找發泄方式,不是尋釁爭吵,就是在背後說風涼話,或公開抱怨和指責別人;他們自以為是自命不凡,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慣於把失敗和責任歸咎於他人,在工作和學習上往往言過其實,不考慮自己的真實情況;同時又很自卑,總是過多過高地要求別人,但從來不信任別人的動機和願望,懷疑別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確、客觀地分析形勢,有問題易從個人感情出發,主觀、片麵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持這種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與朋友、同事相處融洽,別人隻好對他敬而遠之。這種人是不太受大家歡迎的。
在臨床的診斷上,至少要符合下列項目中的三項,方可診斷為偏執型人格障礙。
①對任何人都不信任,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對他人時刻戒備,防止自己受到傷害。
②缺乏安全感,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並可成為超價觀念。
③由於內心失去平衡,易產生病態嫉妒。
④對自己的評價過高,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他人,總認為自己正確。
⑤心胸狹窄,對他人的錯誤不能寬容。
⑥固執的堅持自己的看法,不容許他人的辯駁,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⑦忽視或不相信與自己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觀證據。因而很難以說理或事實來改變患者的想法。
偏執型人格障礙一經形成,就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想徹底改變幾乎是不太可能,因為偏執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偏執行為持否認態度,任何形式的方法都是收效甚微的。偏執型人總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患病,總是拒絕任何方式的幫助,懷疑任何形式的幫助的動機。可見,對偏執型人格障礙的治療不宜拖遲,應該抓住患病初期的有效調節。調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條:
第一條:放鬆心情給敵意降溫。放鬆心情可以降低交感神經的衝動,平撫情緒、安定心神,減少患者內心的警戒。打哈欠、伸懶腰、深呼吸等都是人體自動的放鬆機製,差別在於程度不同。以下三種放鬆法隨時可以做,隻需要5分鍾就可以放鬆自己的心情,降低你內心的戒備。
生物回饋法:選擇一個舒服的椅子,安靜的坐著,眼微閉、齒微分、下肩、開胯、集中心誌靜下來,專心感受肌肉酸痛的那個點兒,慢慢刺激調整它。接著深呼吸,感覺脈搏跳動甚至腸胃蠕動,感受手指頭血液一脹一縮的感覺,依靠生理的體驗來安撫內心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