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5年,劉秀稱帝,是為光武帝,國號亦曰漢,史稱東漢。赤眉軍西攻,立劉盆子為漢帝,攻陷長安,殺更始帝劉玄。
公元36年,東漢大司馬吳漢陷成都,東漢政府重新統一中國。
公元56年,劉秀封禪泰山。宣布以圖讖治天下。
公元65年,東漢明帝劉莊聽聞西域有神,名曰佛,遣使出使天竺,求得佛書與沙門歸來。明帝的弟弟楚王劉英最是崇信。
公元79年,諸儒會於白虎觀,議五經異同,漢章帝親自製《白虎奏議》。
公元87年,鮮卑攻北匈奴,斬優留單於。北匈奴大亂,屈蘭儲等58部、約28萬人降中國。班超發於寘諸國兵兩萬五千人攻莎車。龜茲來救,大敗龜茲兵。莎車降,西域鎮服。
公元91年,竇憲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擊北匈奴於金微山(今蒙古西部阿爾泰山),北單於逃走,不知所蹤。竇憲逾塞5000裏而還,自漢出師以來,未嚐至此。
公元92年,東漢和帝劉肇惡竇憲專權,大殺其黨,逼竇憲自殺。論功行賞,任宦官鄭眾為大長秋,經常與其討論政事,東漢宦官用權自此開始。
公元97年,班超遣甘英出使大秦,至地中海,不敢渡而還。
公元107年,東漢安帝劉祜命撤銷西域都護,棄伊吾盧及柳中屯田。燒當等諸降羌分布於諸郡縣,為貪官汙吏所虐,愁怨積久,發兵迎擊西域都護,征羌男入營,紛紛叛變,揭竿而起。
公元121年,鄧太後卒,東漢安帝劉祜誣鄧太後曾謀廢立,西平侯鄧廣宗、西華侯鄧忠、河南尹鄧豹、度遼將軍鄧遵、將作大匠鄧暢、上蔡侯鄧騭,先後皆自殺。
公元125年,東漢安帝劉祜南巡,至(河南)葉縣病卒,閻皇後與閻顯兄弟、江京、樊豐謀,假傳遺詔迎立北鄉侯劉懿嗣位。不久,劉懿去世,宦官孫程等起兵,迎立濟陰王劉保,是為順帝。殺閻顯,囚閻太後離宮,封孫程等19人為侯。
公元135年,東漢順帝劉保命宦官可以養子襲爵。
公元146年,東漢質帝劉纘因為聰慧,曾在朝堂上指稱梁冀為"跋扈將軍",梁冀使左右毒死。迎蠡吾侯劉誌嗣位,是為桓帝,年15歲,梁太後仍臨朝。
公元159年,東漢桓帝劉誌已28歲,仍不能親政,憤恨大將軍梁冀專權,與宦官唐衡、左悺、徐璜、具瑗、單超等5人共謀,遣兵圍梁冀宅,梁冀及妻孫壽自殺,梁冀、孫壽二族無少長悉斬。封5位宦官為縣侯,此外又封小黃門劉普、趙忠等八人為鄉侯,從此權勢專歸宦官。
公元166年,河南(洛陽)人張成,善占卜,推測將有大赦,教其子殺人。被司隸校尉李膺捕獲以後,果然有赦令,但是仍然被李膺所殺。張成素來與宦官交結,遣其弟子牢修上書,告李膺養太學遊士,交結諸郡生徒,共為部黨,誹謗政府,疑亂風俗。桓帝於是大怒,捕李膺等200餘人下獄,黨人獄起。
公元168年,竇太後立解瀆亭侯劉宏為帝,是為靈帝。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謀誅宦官,事敗,被殺,宗親賓客姻戚悉死,宦官越加得勢。
公元178年,靈帝劉宏為解瀆亭侯時,時常貧困,繼位後,感歎前任桓帝劉誌不會持家,於是下令開西邸賣官,二千石2000萬,四百石400萬。
公元184年,張角起兵造反,稱天公將軍,置36方,以黃巾為標誌,旬月之間,天下響應,洛陽震動。靈帝劉宏害怕黨人與黃巾合謀,大赦天下,黨錮之禍持續前後20年,終於瓦解,然而國事已不可為。
公元188年,劉焉上奏該刺史為州牧,加強地方的權力;漢靈帝開始重視軍事,置西園八校尉,以宦官蹇碩為上軍校尉。袁紹、曹操等七校尉,均隸蹇碩。
公元189年,東漢靈帝劉宏去世,少帝劉辯即位。何進欲誅宦官,何太後不允,何進召董卓入洛陽,事情泄漏,宦官張讓乘何進入宮,殺之。虎賁中郎將袁術遂攻皇宮,中軍校尉袁紹大捕宦官,無少長悉斬之,殺2000餘人。張讓挾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奔小平津(今洛陽北),追兵趕至,張讓自殺,董卓軍亦至,迎劉辯還宮。董卓廢劉辯為弘農王,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董卓任相國,權傾朝野。
公元190年,關東(今函穀關以東河南、山東等地)州郡紛紛起兵討董卓,推袁紹為盟主。董卓挾漢獻帝劉協遷都長安,驅民數百萬人自洛陽西行長安。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使中郎將呂布刺殺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樊稠等求請求赦免,王允不許,諸將於是叛亂,攻陷長安,殺王允。
公元196年,楊奉送漢獻帝劉協回洛陽,曹操率兵入朝,挾劉協遷都許昌,曹操自此"挾天子以令諸侯"。
公元200年,袁紹大舉攻曹操,戰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袁紹軍大敗。
公元207年,劉備見諸葛亮於降中(今湖北襄樊西),定下聯結東吳取巴蜀、荊州的戰略。
公元208年,曹操與劉備、孫權,戰於赤壁(今湖北蒲圻境長江西岸),曹軍大敗。
公元214年,劉備取巴蜀,稱漢中王;關羽敗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孫權據有荊州之地,自建業(今江蘇南京)遷治(湖北)公安。
魏紀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子曹丕繼位。漢獻帝劉協禪位於曹丕,東漢亡。曹丕自許縣遷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時代始(220-280,凡6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