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附:《資治通鑒》大事記(2)(2 / 3)

公元342年,前燕王慕容皝攻高句麗,陷其京師丸都(今吉林集安),高句麗王高釗單騎逃免,慕容皝擄高釗母妻王太後、王後,並掘高釗父親乙弗利墳墓,載其屍而還。後趙天石虎於鄴城(今河北臨漳)築台觀40所,於洛陽、長安築宮室,發民工40餘萬人。又欲攻東晉,造甲者50餘萬人,船夫17萬人,為水淹死或為虎狼吞食者三分居一。

公元347年,東晉安西將軍桓溫攻成漢,擄成漢帝李勢,成漢亡。

公元349年,後趙石虎稱帝,不久去世,子石世繼位。彭城王石遵殺石世,即位。輔國大將軍冉閔複殺石遵,立義陽王石鑒為帝。石鑒忌憚冉閔,遣兵攻之,冉閔反攻,因為胡羯不附己,於是下令盡屠胡羯,死者20餘萬。

公元350年,冉閔殺後趙帝石鑒自立為帝,國號魏,史稱冉魏。

公元351年,苻健稱天王,國號大秦,史稱前秦。後趙帝石祇去帝號稱趙王,不久後被部下所殺,後趙亡。

公元352年,前秦苻健稱帝。前燕慕容恪攻冉魏,戰於廉台(今河北無極),生擒冉閔,送薊城(今北京),慕容儁大赦,責備冉閔妄自稱帝,冉閔回道:"天下大亂,你們這些夷狄禽獸之類都可以稱帝,我中土英雄,有何不可!"冉閔被鞭刑300後,送到龍城(今遼寧朝陽)被殺,冉魏亡。前燕王慕容儁稱帝。東晉中軍將軍殷浩乘中原大亂,率軍北伐,進軍壽春(今安徽壽縣)。

公元356年,東晉桓溫攻姚襄,姚襄大敗,桓溫攻占洛陽。東晉君臣穿著緦麻在洛陽太極殿哀悼三日而已。

公元369年桓溫大舉攻前燕,前燕震恐,以割虎牢以西之為代價求得前秦的援軍,前燕又起用吳王慕容垂,截斷東晉軍糧道,桓溫戰事失利,又聞前秦兵將至,於是撤退至襄邑(今河南睢縣),被前燕兵伏擊,桓溫大敗,死3萬人。退至譙郡(今安徽亳州)的時候,又被前秦兵攻擊,桓溫又大敗,死萬餘人。前燕慕容評忌諱慕容垂,與太後密謀想要殺掉慕容垂,慕容垂逃亡前秦,同時,前燕拒絕給前秦先前承諾的土地,前秦起兵攻前燕。第二年,前燕滅亡。

公元371年,東晉桓溫懷有不臣之心,經常歎息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於是以晉帝司馬奕不能生育為由,廢為海西公,立會稽王司馬昱為帝,是為簡文帝。

公元377年,高句麗、新羅、西南夷,都遣使向前秦朝貢。

公元383年,前秦苻堅大舉伐東晉,東晉任尚書仆射謝石為大都督,徐、兗二州刺史謝玄為前都督,相拒於淝水(今安徽壽縣東北東淝河)。苻堅欲乘東晉軍半渡而擊,一退不可收拾,東晉兵乘亂進攻,前秦陽平公苻融馬倒被殺,苻堅中流矢,前秦大敗,收殘軍奔還長安。

公元384年,慕容垂在滎陽稱燕王,史稱後燕。前秦北地刺史慕容泓在華陰起兵,稱濟北王,史稱西燕。苻堅遣钜鹿公苻睿、龍襄將軍姚萇攻西燕,兵敗,苻睿被殺。姚萇懼,奔渭北牧馬地,稱秦王,史稱後秦。

公元385年,西燕慕容衝在阿房稱帝,發兵圍長安,城中糧盡乏食,苻堅至五將山(今陝西岐山北),被後秦王姚萇發兵邀擊,縊死於新平(今陝西彬縣)新佛寺。子長樂公苻丕聞訊,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即位,是為哀平帝。前秦乞伏國仁自稱單於,建都勇士堡(今甘肅榆中東北),史稱西秦。

公元386年,拓跋部落酋長拓拔珪,大會諸酋長於牛川(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稱代王,不久改稱魏王,史稱北魏。前秦呂光自稱酒泉公,史稱後涼。

公元394年,前秦苻登聞姚萇卒,大舉攻後秦,結果大敗,被後秦軍隊追上殺死,子苻崇於湟中(今青海湟中)即位,西秦派兵進攻苻崇,苻崇戰死,前秦亡。後燕慕容垂進攻西燕,陷長子(今山西長子),擒殺西燕帝慕容永,西燕亡。

公元397年,鮮卑部落酋長禿發烏孤自稱西平王,史稱南涼。匈奴部落酋長沮渠男成叛後涼,攻下建康(今甘肅肅南縣),立建康太守段業為建康公,史稱北涼。

公元398年,後燕範陽王慕容德自鄴城帥四萬戶百姓南奔滑台,稱燕王,史稱南燕。北魏拓拔珪稱帝,是為道武帝,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公元400年,西秦遷都苑川(今甘肅蘭州東)。西秦王乞伏乾歸進攻後秦,結果大敗,降於後秦,西秦亡。北涼敦煌太守李暠叛北涼,占據敦煌,自稱涼公,史稱西涼。

公元403年,東晉安帝司馬德宗讓位於大將軍桓玄,桓玄即位,國號楚,封司馬德宗為平固王。次年,劉裕起兵討桓玄,桓玄挾司馬德守奔還江陵,被益州都護馮遷所殺。

公元405年,東晉青州(今山東青州)刺史劉毅迎司馬德宗還建康(今江蘇南京)複位。東晉益州(今四川成都)參軍譙縱起兵叛,殺益州刺史毛璩,據成都,稱成都王,史稱西蜀。

宋紀

公元420年,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讓位於劉裕,晉亡。劉裕即位,是為武帝,國號宋,史稱劉宋。

公元424年,劉宋司徒徐羨之、鎮北將軍檀道濟等,廢少帝劉義符,迎立宜都王劉義隆,是為文帝。

公元430年,劉宋文帝劉義隆遣右將軍到彥之為帥,大舉伐北魏。北魏主動撤軍,宋連取洛陽、虎牢、滑台、碻磝(今山東茌平),東至潼關,朝野相慶。冬天,黃河結冰,北魏大軍分道反攻,宋大敗,收複的失地又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