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附:《資治通鑒》大事記(2)(3 / 3)

公元436年,文帝劉義隆忌司空檀道濟威名過重,誣以謀反,連同其11個兒子全都被殺。檀道濟氣憤地說:"乃壞汝萬裏長城。"

公元444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禁佛教,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

公元450年,宋文帝劉義隆第二次出兵北伐,命江夏王劉義恭為全軍總指揮,王玄謨進圍滑台(今河南滑縣)。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親自救援滑台,號稱百萬。王玄謨恐懼,率先撤退,北魏乘勝追擊,宋軍又大敗。

公元452年,北魏宦官宗愛,殺太武帝拓跋燾,立其子南安王拓拔餘。不久又殺掉拓拔餘。羽林郎中劉尼再殺宗愛,立皇太孫拓拔浚,是為文成帝。宋文帝劉義隆乘北魏拓跋燾去世,第三次出兵北伐,宋軍圍攻碻磝(今山東茌平),北魏軍從地道潛出,宋軍大敗,死傷塗地而退。

齊紀

公元479年,劉宋封蕭道成齊王,順帝劉準下詔禪位,宋亡。蕭道成即位,國號齊,史稱南齊。

公元485年,北魏孝文帝采納李安世的建議,下詔實行均田製,男夫十五歲以上授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因為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地理位置惡劣,打算遷都洛陽,假借攻南齊,統軍南下。

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抵洛陽,定都,停止南伐。

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詔改姓,皇族拓拔改為元,貴族及功也都改姓。孝文帝效法漢人,重視門第,與漢族通婚。

梁紀

公元502年,南齊和帝蕭寶融讓位於蕭衍,南齊亡。蕭衍稱帝,是為武帝,國號梁,史稱南梁。

公元527年,梁武帝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在此後的二十年裏,梁武帝先後共四次出家,由朝廷出錢將其贖回。

公元528年,北魏孝明帝元詡逐漸長大成人,不滿母親胡太後的惡行,密詔六州討虜大都督爾朱榮,帶兵誅除胡太後的親信,以脅迫胡太後歸政。胡太後於是毒死孝明帝,立僅有三歲大的臨洮王世子元釗為帝。爾朱榮又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帝,是為孝莊帝。從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攻入洛陽,沉胡太後及元釗於黃河。

公元534年,高歡進軍洛陽,北魏孝武帝元修自洛陽逃往長安宇文泰,授宇文泰為大將軍。高歡至洛陽,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自洛陽遷都鄴城(今河北臨漳),史稱東魏。

公元535年,北魏大將軍宇文泰立南陽王元寶炬為帝,是為文帝,史稱西魏,北魏分裂為二。

公元547年,東魏丞相高歡去世,子高澄繼任為大將軍,河南行台侯景素與高澄有隙,於是據潁川(今河南長葛)叛東魏,挾河南13州降西魏,不久投奔南梁。南梁攻東魏,戰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南梁軍大敗,主將蕭淵明被東魏生擒。

公元548年,侯景偽作東魏大將軍高澄給蕭衍的書信,請求用蕭淵明交換侯景,蕭衍回信同意。侯景於是叛南梁,率軍南下,蕭衍遣臨賀王蕭正德拒之。蕭正德投降侯景為向導,引侯景渡長江,立蕭正德為南梁帝,進圍皇城。

公元550年,東魏孝靜帝元善見讓位於高洋,東魏亡。高洋稱帝,國號齊,史稱北齊。

公元552年,南梁湘東王蕭繹遣王僧辯擊侯景,侯景大敗,逃亡吳郡。被部將羊鵬殺死,送屍建康。蕭繹於江陵稱帝,是為孝元帝。

公元556年,西魏宇文泰去世,子宇文覺繼位,年15歲,族兄宇文護執政,命西魏恭帝拓拔廓讓位,拓拔廓遂出宮,北魏亡。

陳紀

公元557年,宇文覺稱天王,國號周,史稱北周。南梁敬帝蕭方智讓位於陳霸先,陳霸先稱帝,是為武帝,國號陳。

公元574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下詔禁佛、道二教,沙門、道士悉令還俗。

公元577年,北齊帝高緯傳位其子高恒,年方8歲,自稱太上皇。不久,北周攻陷鄴城,北齊亡。北周統一中國北部。

公元581年,北周靜帝宇文闡讓位於楊堅,北周亡。楊堅即位,是為文帝,國號隋。

公元583年,隋遷都於大興(今陝西西安)更定律令,減除死罪81條。

公元588年,隋任晉王楊廣為尚書令,發兵52萬,大舉攻陳,軍抵長江北岸。

隋紀

公元589年,隋軍乘霧渡過長江,攻陷陳都建康,韓擒虎從朱雀門入,擒陳帝陳叔寶與張貴妃於景陽殿井中,陳亡。隋統一中國。

公元600年,皇太子楊勇為隋文帝與獨孤皇後所不喜,晉王楊廣趁機進讒,與楊素密謀奪嫡,誣楊勇謀反。楊堅囚楊勇,廢為庶人,立楊廣為太子。

公元604年,隋文帝楊堅臥病仁壽宮,太子楊廣與左仆射楊素侍疾。楊廣逼奸陳夫人,拒之得免。楊堅知道後,下令召故太子楊勇,欲廢楊廣。楊廣與楊素密謀害死楊堅。第二天,楊廣即位,是為煬帝。楊廣假傳遺詔,派人殺死楊勇。漢王楊諒於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討楊廣,兵敗被囚禁至死。楊廣赴洛陽,定洛陽為東都。

公元605年,隋煬帝楊廣營建洛陽,開邗溝及通濟渠,自長安至江都,連成運河。又在江南建龍舟遊江都。

公元606年,隋政府於鞏縣(今河南鞏義)東南置洛口倉,又於洛陽北置回洛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