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邯鄲:信陵君竊符救趙(1 / 2)

戰國末年,強大的秦國意欲兼並東方各國,而首當其衝的便是鄰近的趙國。魏安釐王二十年(前257),秦國打敗趙國長平軍後(著名的長平之戰),又派軍隊將趙國都城邯鄲團團圍住,眼看趙國危機四伏,趙惠文王一邊增派將士守衛,一邊望著城裏人人自危的百姓,不禁悲從中來:難道天要亡我趙國?

此時,一旁趙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寬慰兄長道:“大王,臣弟的夫人是魏國信陵公子的姐姐,她已經接連給魏王和信陵公子去了幾封信。聽說這個信陵公子是個有情有義之人,救兵應該馬上就到了。”

這邊魏國的信陵公子卻如坐針氈。

魏國和趙國是姻親,趙國有難,魏國理應相救。魏王雖然已經派將軍晉鄙率領十萬大軍前去救援,可是他卻聽說大軍到了鄴城就安營紮寨,不再前進。看來魏王是懼怕秦國的兵力,所以才踟躕不前,這可怎麼辦?

這時,門下的侯嬴求見信陵君。這個侯嬴原是個小小的守門官,信陵君從門客那裏聽說了他的文韜武略後,便親自駕車將他迎為座上客,此時侯嬴已經七十歲了。侯嬴一直想報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知道了信陵君現今的處境後,便主動求見。

侯嬴對愁眉苦臉的信陵君說:“公子,在下有一計。”

信陵君忙問:“有何計策?”

侯嬴說:“我聽說晉鄙的兵符在大王的臥室內,如姬最受大王寵愛,經常出入大王寢宮,一定能偷偷拿到兵符。”

信陵君搖頭:“可是如姬會答應嗎?這可是欺君之罪啊!”

侯嬴答道:“當年如姬的父親被人殺害,她重金懸賞了三年都沒能找到仇人,後來向公子您哭訴,您派門客斬了她仇人的頭,為她報了大仇。她一直想報答您,就是沒有機會,這次您要是開口求她,她一定會答應的。拿到了虎符,就可以調遣晉鄙的軍隊,救援趙國了啊!”

信陵君一聽,有些猶豫,但也沒有別的辦法,隻好照侯嬴說的做。果然,如姬聽說此事後,二話不說,很快就竊取了魏王的兵符,交給了信陵君。

偷盜畢竟不是正當的行為,信陵君懷揣著虎符,知道此去再也難回來見魏王了,心裏很不是滋味。侯嬴見了,不禁流下了眼淚:“我年歲已高,不能報答公子的恩情,但我與公子生死同在!”

之後便催促信陵君上路,還為他舉薦了勇士朱亥隨行。信陵君告別了侯嬴,與朱亥一起出發了。誰知到了晉鄙營地,就傳來侯嬴自殺的消息。

士為知己者死,侯嬴為信陵君謀劃計策,卻犯了欺君之罪,在忠於國君和報效知己兩者的艱難選擇中,侯嬴最終選擇了以死報信陵君的知遇之恩。

信陵君強忍住悲痛,見了晉鄙將軍,將虎符拿出,命令晉鄙立即開赴邯鄲。晉鄙眼中閃過一絲猶豫的神色,對信陵君說:“我奉大王之命帶兵出戰,現在您卻單車前來傳軍令,事關重大,我還是先稟報大王,再出發不遲。”話音未落,朱亥便用鐵錘將晉鄙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