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邯鄲:信陵君竊符救趙(2 / 2)

信陵君一聲長歎:晉鄙為魏國立下赫赫戰功,我這麼做雖然是為了救趙國,先是竊取虎符,現又殺了晉鄙,這是義,還是不義?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信陵君取代了晉鄙,號令魏國軍隊趕到了邯鄲,與趙國一起擊退了秦軍,保全了趙國。

此後十年,信陵君不敢回到魏國,一直留在趙國。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竊符救趙”的故事。後人說“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信陵君禮賢下士、義勇助人,侯嬴以死圖報的故事長久地在燕趙大地上流傳。

【城市名片】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殷商時期就開始建立城邑,至今有三千多年的曆史,其中作為戰國時期趙國都城達一百五十八年之久,當時邯鄲已是農業、手工業和商業比較發達的著名城邑,孕育了獨具特色的趙文化,特別是湧現了眾多膾炙人口的成語典故,如“邯鄲學步”“完璧歸趙”“負荊請罪”等等,邯鄲因此又被稱為“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此外邯鄲的建安文化、“黃粱夢”文化、女媧文化、廣府太極文化等,無不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博聞館】

以夢命名的小鎮

人們一提起邯鄲,就會說:“這是個做黃粱美夢的地方。”邯鄲境內有個小鎮,就是以夢命名的,叫做“黃粱夢鎮”。

這個著名的故事,最早出自唐代小說《枕中記》。傳說有個姓盧的考生進京趕考,路過邯鄲的時候,又累又困,投宿客棧。正巧和仙人呂翁碰上了,盧生便向他訴說自己命運不濟、屢試不第的境遇。呂翁笑眯眯地給了他一個枕頭,說:“你先睡一覺吧!”

盧生一挨著枕頭,就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他考中了進士,連連升官,卻又遭誣陷,後來得到平反,又做了丞相,娶了美妻,享盡榮華富貴,最後八十一歲生病去世。夢到這兒,盧生驚醒了,卻看見店家的黃粱飯還沒做熟呢!

呂翁笑著對盧生說:“人生不就是一場大夢嗎?”盧生恍然大悟,便扔下詩書,跟呂翁學道去了。

這個故事對中國小說、戲劇、詩文的創作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再被人改寫續編。較著名的有唐代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明代湯顯祖的《南柯記》《邯鄲記》等等,此外,還有不少文人創作了眾多與此相關的詩文詞賦,成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夢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