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麟街、兆麟公園、兆麟小學……哈爾濱城內的這些地名似乎都在訴說著人們對於英雄李兆麟的景仰和懷念。1946年4月28日是哈爾濱解放日,然而就在勝利前夕的3月9日,這位十幾年來轉戰於白山黑水之間的抗日英雄李兆麟,卻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沒能親眼見到自己所熱愛的這座城市迎來和平的第一道曙光。
三月的冰城寒氣還未散去,消息傳出後,哈爾濱的人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人們時刻緬懷著這位革命英豪馳騁沙場、橫掃千軍的戰鬥事跡。
1910年,李兆麟出生在遼寧省遼陽縣一個農民家庭裏。小時候的李兆麟天資聰穎,勤奮好學。他認真學習各種知識,並不是為了讓夥伴們羨慕,他心中的天地無限廣闊。特別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使他從小就堅定了拯救天下蒼生的信念。
李兆麟的青年時期,也是中華民族曆史上苦難深重的時期。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入侵東三省,李兆麟目睹了家鄉父老被日軍鐵蹄踐踏的慘狀,心中憤怒的火焰熊熊燃燒。不久,他賣掉家裏一車大豆作為路費,背上行囊,踏上了抗日救國的漫漫征途。
他加入了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在家鄉成立了抗日義勇軍;加入共產黨,到本溪煤礦組織工人進行抗日運動;建立東北哈東支隊;配合新四軍、八路軍和蘇聯紅軍擊垮了日本關東軍……
在堅持戰鬥的艱難歲月裏,在荒無人煙的林海雪原裏,李兆麟和戰士們共患難。沒有糧食,隻能用野草、樹皮充饑;東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裏,他們在沒過腰際的雪地裏露營。
每當這個時候,李兆麟總會對戰士們說:“大家要堅持,渡過這黎明前的黑暗,勝利就要來臨了!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即使我們隻剩下最後一個人,也要堅定地相信勝利終將到來!”
1945年,苦難終於過去,勝利即將到來,但是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哈爾濱成為國民黨和共產黨爭奪之地。此時的李兆麟擔任了中共濱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同時作為中蘇友好協會會長,積極幫助人民群眾恢複生產。
可是,他卻成了國民黨的眼中釘、肉中刺。
原來,12月底,國民黨的“接收大員”前來哈爾濱“接管”。李兆麟與國民黨上層打交道的機會多了,經常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種種陰謀,同時他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很高,引起了國民黨的妒恨,成為了“黑名單”上的第一號人物。
這期間,曾經有人多次提醒他注意安全,要他當心。可是李兆麟不以為然地說:“殺我幹什麼?我值多少錢,抗戰這麼多年,日本鬼子的槍子兒都沒能碰到我的肉……如果我的血能擦亮民眾的眼睛,也是值得的。”
這一番話卻不幸在不久之後成為了現實。
1946年3月8日,李兆麟將軍最後一次公開露麵。這是抗站勝利後的第一個婦女節慶祝大會,國民黨的“接收大員”卻大談特談“三綱五常”的陳詞濫調。李兆麟將軍上台後,以大量的事實揭露了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號召同胞們聯合起來,為新中國而奮鬥,贏得了在場群眾的歡呼和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