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州:達摩麵壁傳衣缽(1 / 1)

每當人們犯了錯,往往被要求“麵壁思過”,為什麼悔過的時候要麵對著牆壁進行呢,這裏麵有什麼淵源?

原來,這源於少林寺的達摩祖師。

提起少林寺,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嵩山西麓的少室山五乳峰下建起了一座寺廟,因為建立在少室山茂密的竹林中,所以稱為“少林寺”。

寺廟建成後的三十年裏,少林寺一直默默無聞,直到北魏孝昌三年(527)的一天,有一位高僧菩提達摩來到了這兒。

這位菩提達摩來自南印度,傳說他駕馭著一片葦席,從海上來,經過了廣州、南京,一直北上。途中,他見到了洛陽永寧寺,永寧寺木塔高大無比,在陽光下層層寶蓋金光閃閃,塔簷懸掛的寶鍾被風一吹,如同仙樂一樣響徹雲端。菩提達摩心中感到震撼,他雙手合掌,口中念著“南無阿彌陀佛”,感歎道:“我周遊列國,活了一百五十歲,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精美的寺院。”達摩認定,嵩洛地區是一個崇敬佛法的地方,於是,他選擇了離永寧寺幾十公裏外的少林寺,下決心要在這兒弘揚禪宗佛法,傳自己的衣缽。

可是,菩提達摩落腳少林寺後,並不馬上開壇講佛。他選了少林寺一處幽靜的山洞,終日對著洞壁閉眼沉思。達摩盤腿端坐,思緒平靜,心中不起半點波瀾,甚至連臉上的表情都沒有一絲變化。原來,這是達摩提倡的一種修行方法。他認為,人自身皆有佛性,人人都能通過靜坐沉思,覺悟而成佛。

這一坐,就是整整九年。麵壁是一種佛法的參悟方式,也似乎是一種等待。達摩在等待什麼?

終於有一天,有一位叫神光的僧人,登上了少室山,前來拜謁麵壁沉思的達摩大師。一連相拜多次,達摩都不為所動,好像不知道一般。

神光想:古人要求得真理,往往都要曆經千難萬險,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許多古聖賢尚且這樣,我又何德何能呢?我一定要堅持。於是,他靜靜地站立在洞外。

當時正是寒冬臘月,山上氣溫很低,轉眼間大雪飄飄揚揚地灑落下來,神光還是一動不動。雪整整下了一天,到天亮時,幾乎將洞口覆蓋了一半,隻見神光的雙腳已經被雪沒至膝蓋,凍得完全失去了知覺。他咬著牙勉勵自己:這是上天對我的考驗!

這時,達摩大師開口問他:“你站在雪地裏那麼久,到底是為了什麼事?”

神光一聽,欣喜無比,頓時流下眼淚來:“我隻願大師您慈悲,為我傳道!”

達摩聽了,良久不語,仍舊陷入沉思。原來,這幾年間,已經有許多僧人前來求道,卻往往知難而退,他擔心這個神光會不會也隻是一時興起,難以持久呢!

神光揣度出了達摩的心思,他取出一把尖刀,將自己的左臂砍下,拿到達摩麵前,以此表明自己重如千鈞的決心。

血一滴滴地落在潔白的雪地上,神光的目光卻越來越堅毅。達摩輕歎一聲,臉上的神情既是感動,又是憐惜。他取出四卷《楞伽經》,交給神光,對他說:“這套經卷,要是能夠得到仁者的認可,必將普度眾生,你就為我做這件事吧!”

神光接過經卷,再拜達摩。從此,神光就留在達摩祖師身邊參習佛法,達摩為他起名慧可,成為了禪宗的第二代傳人。禪宗衣缽在中國自此後繼有人,成為了在中國獨立發展的佛教派別之一。

如今,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的。達摩的麵壁靜思,是禪宗獨特的參悟方式,在中國文化中影響深遠,人們漸漸地把“麵壁”也作為一種平常人靜思悔過的方式。

【城市名片】

鄭州是河南省省會,也是五帝、夏、商時期的腹地,曆史十分悠久,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鄭州登封的“天地之中”古建築群,是中國時代跨度最長、內涵最為豐富、建築種類最多的建築群,包括少林寺、東漢三闕、嵩陽書院、觀星台等八處十一項文化遺跡,入選《世界遺產名錄》。近代以來,鄭州發生了著名的京漢鐵路“二七”大罷工。隨著京廣鐵路、隴海鐵路等的陸續修建,如今鄭州成為全國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素有“中國鐵路心髒”之稱。

【博聞館】

天下功夫出少林

人們一提到中國功夫,必然提到少林寺。少林功夫是中華武術的象征。

少林功夫體係完備,曆史悠久,現在流傳下來的少林功夫套路有二百餘套。少林功夫的許多招式都是僧人們受日常勞作如挑水、掃地、打柴、燒火動作的啟發加工提煉而成的。金鍾罩、鐵布衫、硬氣功、二指禪、點穴、鐵砂掌這些武俠小說中經常看到的神奇武功的確出自少林寺。

少林寺僧人以習武修行。在少林寺的毗盧殿內磚地上,有二十多個直徑約4.5厘米的窪坑,是往昔僧人練拳習武時的腳坑遺跡,也是他們刻苦練功的見證。

唐代時,少林寺已經有一支勇猛善戰的僧人隊伍,還曾經幫助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立下了汗馬功勞。從那時候起,少林功夫開始名揚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