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鹹陽:門客三千著《呂覽》(1 / 1)

戰國末年,秦國有個奇人,名叫呂不韋。呂不韋原來是一個商人,雖然富可敵國,但是當時商人的地位比較低下。後來,呂不韋做了他人生的最大一筆“投資”,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秦國的命運。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他不惜花巨資,將秦國庶出的王子異人(後名為子楚)扶持上了王位。子楚當上秦王之後,為了報答呂不韋的恩德,將他封為丞相。就這樣,呂不韋由一介商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人物。

可是,畢竟他的“來路”不正,資曆太淺,許多官員都很不服氣。呂不韋就想做點什麼事來提高自己的威望。

當時,許多國家都盛行“養士”的風氣,不少貴族也喜歡招攬各種人才,養在門下,可以隨時為自己效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國的孟嚐君,都是名望很高的公子,門客過千。

呂不韋想,論國力,秦國遠遠在其他六國之上,這方麵可不能落後啊!既然他們能招攬那麼多的門客,我為什麼不可以呢?

於是,呂不韋就發布招賢帖,隻要有一定知識或者技能的,都收入門下,而且呂不韋的財力雄厚,給予門客很優厚的禮遇。很快,他的門下就聚集了很多人,一時間,足足有三千多。這些門客來自不同的國家和階層,經曆各異,其中,有李斯、甘羅、司馬空等。

呂不韋將他們召集起來,讓他們商量個對策,做一些能提高自己威信的事。

有個門客說:“呂丞相可以向秦王主動請纓,帶兵出征,征討幾個國家,立下赫赫戰功,這樣一來,就可以在眾臣麵前樹立威信了。”

話音剛落,立刻就有人反對:“不可。呂丞相即使打了勝仗回來,也不能再得到比丞相更高的職位了。而且,戰爭的風險太大了,誰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打勝仗,萬一不幸失利,得不償失啊!此法有百害而無一利。”眾人聽了,紛紛附和。

這時有個門客說:“我們之所以知道孔子知識淵博,是因為他寫了《春秋》,孫武之所以能當上大將軍,是因為他作了《孫子兵法》。我們為什麼不能也寫一部書,揚名天下、垂範後人呢?”

這個主意呂不韋十分讚同。

於是,鹹陽城內開始了一場浩大的著書立說工程。

呂不韋讓門客們將各自的所見所聞和看法都寫下來。等到稿件收上來的時候,呂不韋發現裏麵什麼都有,天文地理、風土人情、神仙鬼狐、古往今來、興廢治亂,等等。於是,他又請了幾位相對博學多識的門客,和自己一起,對這些文章進行篩選、歸類、刪改。最後,總共挑選了一百六十篇,共計二十多萬字,分為紀、覽、論三部分。

書著成之後,呂不韋十分得意,認為這部書包攬了“天地、萬物、古今”,因此命名為《呂氏春秋》,也叫《呂覽》。

為了擴大書的影響力,他讓人將書掛在鹹陽城門上,發出懸賞,隻要有人能夠改動一個字,就獎勵千金。

消息傳開之後,人們蜂擁而至,很多別的國家的政客文人也紛紛趕來,卻沒有人能對《呂氏春秋》改動一個字。這也是成語“一字千金”的典故。

《呂氏春秋》成書後,呂不韋的威名也就傳播開了。直到現在,人們都認為《呂氏春秋》在思想上、內容上都達到了一定高度,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城市名片】

鹹陽位於陝西省,臨近省會西安。自夏朝開始置城,至今有四千多年曆史。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秦國就定都鹹陽。曆史上,此地還發生過荊軻刺秦、火燒阿房宮等流傳甚廣的故事。漢代和唐代,鹹陽多為皇室陵墓所在地,如漢武帝的茂陵、武則天的乾陵等都位於此。

【博聞館】

兩朝帝王、一對夫妻合葬陵

乾陵,位於鹹陽市乾縣城北六公裏的梁山上,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兩朝帝王、一對夫妻合葬陵,被稱為“天下第一陵”,目前未被盜掘。這裏長眠著唐高宗李治和他的皇後——女皇武則天。

建造乾陵的時候,唐朝正處於國力鼎盛時期,因此整個陵墓修建得十分雄偉壯觀。據勘探,原來的乾陵地麵上有輝煌的建築群,隻可惜曆經千年滄桑,如今已經蕩然無存。

乾陵的“無字碑”一直為世人稱道。它本來應該是銘刻武則天功績的石碑,碑高7.53米,寬2.1米,厚1.49米,總重量約有100噸,周圍有精美的石刻,而上麵卻一個字也沒有。這是為什麼呢?有一種說法是,武則天是一個有自知之明的人,她認為功過是非應該讓後人評論,所以立下了無字碑。

乾陵裏麵到底有什麼?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和勘探,認為裏麵一定陪葬著大量的稀世珍寶。相信等到乾陵地宮開啟的時候,必定石破天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