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有能逃出鬼門關的幸運兒嗎?在古代文獻記載當中,造成嚴重後果的嚴寒氣候比比皆是。在殘酷的戰爭史上,嚴寒更是大顯身手,曾經創造出一個士兵死而複生的偉大奇跡。
那是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某日,法國軍隊和意大利軍隊在位於歐洲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山腳展開了一場激戰。突然一場大風雪襲來,雙方被迫暫時撤兵。法國軍隊向阿爾卑斯山麓行進,半路上,隻聽一聲驚叫,一個士兵一腳踩空,消失在厚厚的冰層中。周圍的同伴雖極力搶救,卻還是沒能把他拉出冰層。事後,軍方隻得把他當“戰死”處理,他的名字“普裏斯”也被記入了陣亡名冊。
70年過去了,一個來自英國的登山隊攀上了阿爾卑斯山。他們在經過一條冰河時,意外地發現在冰層中躺著一具屍體。走近一看,隻見那屍體穿著式樣古樸的服裝,似乎正在熟睡,神態栩栩如生。大家覺得非常奇怪,就派人通知了當地的博物館。而博物館也是第一次遇到這樣的奇事,非常重視,立即組織人力帶著先進的設備前來。他們小心翼翼地用切冰器將屍體周圍的冰塊切割下來,本來打算帶回博物館研究,但考慮到博物館沒有保存這具屍體的條件,便改道把屍體送到了一所醫學研究所。
在醫學研究所,幾位專家對屍體進行了解凍,在此過程中,大家又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屍體還有極其細微的心跳。這個發現讓專家們興奮不已,他們馬上組成了醫療小組,重新擬定了解凍計劃,以避免刺激“屍體”的心髒。經過細致、慎重的解凍之後,僵硬冰冷的“屍體”逐漸變軟、變暖。幾天後,“屍體”
竟然微微地抖動起來,麵部也慢慢地開始蠕動。不久,“屍體”
死而複生,睜開了雙眼。他用茫然的目光看著四周,嘴唇翕動著,似乎想說點什麼,但卻不能夠發出聲音。專家們又趕緊為他做了動脈注射,幫助他盡快恢複。
幾個小時後,這個死而複生者終於說出了第一句話:“我,我這是在什麼地方?”專家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對他講述了發生的情況,而他臉上那極度震驚的表情讓專家們難以忘懷。
在醫生的悉心照料下,他的語言和行動能力漸漸恢複了正常。人們這才知道他就是當年那位掉入冰縫的士兵———普裏斯,那時他年僅22歲。在冰層中沉睡了70年之後,普裏斯的真實年齡已經超過了90歲,可他的麵容看上去仍像是一個20多歲的青年。
嚴寒氣候擁有瞬間將人體冷凍的威力,可是阿爾卑斯山處於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似乎並不應該擁有這種驚人的嚴寒氣候。那麼,阿爾卑斯山的嚴寒是從哪裏來的呢?這就要提到一個特殊的氣候名詞———垂直氣候帶了。
垂直氣候帶是因高度和地形影響而形成的山區特殊氣候,從山麓到山頂的垂直方向上會先後出現類似赤道到兩極的氣候變化。氣候的垂直變化還影響土壤和植被的分布,從而形成自然帶的垂直更迭。阿爾卑斯山脈就具有山地垂直氣候特征,冬涼夏暖,陽坡暖於陰坡,高峰全年寒冷,特別是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年平均氣溫達到0℃。高山區更是嚴寒刺骨,終年積雪不化,冰川縱橫,因此,戰鬥在阿爾卑斯山的法國士兵遇到冰雪的冷凍也就不足為奇了。
光折射出的天下奇觀
山東省蓬萊閣曆來有海市蜃樓奇觀之說,渤海中就曾有個廟島群島,在渤海的蓬萊縣,常看到廟島群島的幻影。宋朝沈括在他的名著《夢溪筆談》裏就有這樣的記載:“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台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曆曆可睹。”這就是他在蓬萊所看到的蜃景。無獨有偶20年前,青島前海竹岔島上也曾發現蜃景,一時哄傳全市,很多人前往欣賞奇景。
蜃景引起了人們濃厚的興趣,1986年山東電視台和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在濟南成立“蓬萊海市蜃樓攝製組”,但幾年時間過去,卻一直沒有捕捉到海市蜃樓奇觀的影子。
沒想到在1989年6月17日,山東電視台的一位攝影師孫玉平卻意外地碰到了好運。當時,孫玉平和他的同事們正在蓬萊地區拍攝電視片《齊魯海疆》的部分鏡頭,下午14時20分,孫玉平在鏡頭裏看到了一些奇怪的東西,他揉了揉眼睛,離開攝影機,向遠處張望了一眼,頓時驚呆了。隻見蓬萊閣對麵沿著黑山島向東約100千米海麵上,呈現出了一條巨大的淡黃色光帶,同時大霧彌漫四際,接著霧中隱隱現出高樓大廈的輪廓,而孫玉平知道,這裏並不存在這樣的景物。他興奮地叫起來:“這不就是海市蜃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