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彈衣炮彈也瘋狂(3 / 3)

茫茫沙海遊牧軍

在世界上著名的幹旱和不毛之地———撒哈拉沙漠的西部,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在沙漠深處,活動著一支身著黃色無袖長袍、黑色長褲,有的身著白色或藍色無袖長袍騎著單峰駱駝的隊伍,這就是“白色騎兵隊”。

這支隊伍總共有195名沙漠戰士。他們都是從毛裏塔尼亞的宰穆爾地區、阿德拉爾省、塔甘特地區和胡德地區的遊牧民族中招募而來的。這支隊伍的經費主要由法國援助和合作基金負責提供,主要任務是集作戰與助民服務於一身。而服務性活動則主要是醫療治病、治理蝗災、治沙植樹放牧。“白色騎兵隊”也是由法國人一手操辦組建起來的。眼下還有7名法國軍事顧問,其中有一名少校、兩名上尉和4名初級軍官負責。這支隊伍的總指揮則是毛裏塔尼亞的奧馬爾·電爾德·貝巴卡爾少校。

“白色騎兵隊”選擇單峰駱駝作為主要機動裝備,用法國駐毛裏塔尼亞軍事合作團團長米歇爾·裏戈的話說:“我們做過比較,最終選定單峰駝,因為它是最好的。”四輪驅動的“豐田”

越野吉普雖然速度快,可在沙漠中容易拋錨,而且成本也比駱駝要高得多。今日的騎兵隊,在每隻單峰駝上有一個奇怪的鞍包,這就是一塊塊太陽能電池板,通過它提供的電源,騎兵隊使用無線電可與1000公裏以外的各地聯絡。他們在有關部門的幫助下,還裝上了太陽能抽水機。根據需要,有時他們還可以得到飛機的協同配合,如擔負偵察和後勤供應任務等,甚至支援他們作戰。

毛裏塔尼亞計劃還要組建幾支騎兵部隊,以對付各種搶劫團夥和可能出現的反政府叛亂分子。作為擔負合作與指導任務的法國還計劃在毛裏塔尼亞南部塞內加爾河一帶建立一支使用馬的騎兵部隊,並計劃在毛裏塔尼亞建立一所專門培養單峰駱駝騎兵部隊戰士的軍校。屆時,在撒哈拉沙漠深處,人們將更經常能見到穿著白或土黃無袖長袍、騎著單峰駝的“白色騎兵隊”。他們沉穩而悠長地行進在沙漠中,仿佛又將遊人帶入上幾個世紀,在曆史與現實中回蕩。

撒向海洋的希望

生物界中海洋資源是人類共同繼承的寶貴財產,為了獲取更豐富的資源,人類對海洋這片藍色國土的爭奪必將日趨激烈。島礁好比撒向海洋的種子,它的存在不僅僅意味著汪洋中的一塊塊領土,它帶來的價值遠超過自身的一大片藍色的國土。

在當今世界,控製了海島,就獲得了遠海擴張的前進基地,就等於控製了通向資源寶庫的金鑰匙。以往,在茫茫大海之中那些巴掌大小看來分文不值的明島、暗礁和沙洲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如今卻身價百倍,成為當今世界海洋鬥爭的一大熱點。

利益是誘發戰爭的重要動因。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就是緣起南大西洋水域的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這個氣候嚴寒、人煙稀少的小島,因為其重要的戰略地位而身價劇增,以致英國不惜勞師遠征,與阿根廷兵戎相見,爆發了二戰後規模最為龐大的一場現代海戰。

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地處南大西洋咽喉。早在1832年,英國人便強行占領了它。它原屬阿根廷。近百年來,為了群島的主權,阿根廷人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和英國人不知吵了多少回架。1882年初,兩國關係急劇緊張起來。4月2日,一支阿根廷部隊在馬島登陸,並很快控製了全島,俘虜了島上的英軍。

英國人大為惱火,當晚就宣布與阿根廷斷絕外交關係,第二天即向南大西洋派兵。兩三天後,便集中了將近50艘艦隻,組成了擁有2艘航空母艦的特混艦隊,浩浩蕩蕩,殺向戰場。29日,特混艦隊兵臨馬島,在馬島西北海域成扇麵展開,構成戰鬥正麵;同時派出5艘核潛艇,到馬島西南水域巡邏。

8月1日,英機開始轟炸馬島。2日,英“征服者”號核潛艇旗開得勝,擊中阿根廷第二大艦“貝爾格奈諾將軍”號巡洋艦。4日,阿空軍大舉反攻,擊沉了英“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21~23日,英軍在聖卡洛斯登陸成功,阿軍再次反擊,擊沉了英“熱心”號、“羚羊”號導彈護衛艦。25日,阿空軍展開“國慶攻勢”,擊沉了英“考文垂”號導彈驅逐艦和“大西洋運輸者”號運輸船。2日,英軍分兩路進軍斯坦利港,6月12日對斯坦利港發起總攻。14日,英阿雙方宣布非正式停火。舉世矚目的馬島之戰,以英軍奪下全島而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