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地理大發現(1 / 3)

在地球儀上,我們會看到一條條橫線,這就是緯線。地理學上規定赤道以南叫南緯,赤道以北叫北緯,緯度的高低能表示氣候的冷熱。可是,你聽說過有個地方叫“馬緯度”嗎?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緯度呢?

說起“馬緯度”,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意大利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傳說哥倫布帶領船隊向西邊航行時,來到了一片特殊的海域,那裏終日風平浪靜,很少刮風。而哥倫布的船隊卻全部是依靠風力行駛的帆船,來到這裏,航速一下子變得很慢。他們在這片海域上漂流了近3個月,船上的糧食都快吃完了,也沒有看到島嶼或大陸的影子。許多船員都勸哥倫布說:“我們還是回去吧,再航行下去,我們都會被餓死的,也許回頭還有一線生機。”然而哥倫布卻憑著自己敏銳的直覺,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繼續向前航行。3天後,他們驚喜地看見了一片大陸,這就是今天的西印度群島。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越來越多的航海家也開始在這條航道上航行。一些富有商業眼光的人發現新大陸缺少馬匹,就裝運了很多馬匹前去販賣。可是,當他們來到那片無風的海域時,同樣遇到了船隻航速大大減慢的問題。有時空氣中連一絲風也沒有,他們隻好把船停下來,等候風的降臨,但這樣一等往往就是幾天甚至幾十天。如果船上裝載的是一般的貨物,問題也還不算嚴重。可活生生的馬匹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吃不上草料,喝不上淡水就會大量死去。這些商人眼看著馬兒一匹匹倒下,心裏非常痛惜,但也無計可施。為了避免大量馬肉在船上腐爛,他們隻好把死馬投進大海去喂魚,以至於這裏的海麵上經常漂浮著許多的馬屍,看上去非常淒慘。從這以後,人們就把當時船隊所在的緯度稱為“馬緯度”,把這片無風的海區稱為“馬緯度”海區,用來警告後來人盡量不要經過這裏。

其實,“馬緯度”海區是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一片海區。

由於赤道高氣壓在南北緯30℃附近的高空時受阻不能繼續前進,產生下沉氣流,致使近地麵氣壓增高,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在這裏氣候幹燥、缺雲少雨,又沒有水平方向運動的空氣,所以就形成了無風帶,影響了船舶航行,這就是“馬緯度”無風的秘密所在。

不過,有的無風帶就有風。例如,在北半球副熱帶海麵上常常吹東北風,南半球副熱帶海麵上常常吹東南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常吹西南風,南半球中緯度地區常吹西北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常吹東北風,南半球高緯度地區常吹東南風。海上航行便可借助這些定向風。

東方的龐貝城

樓蘭古城位於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的東部,羅布泊的西北緣。在很久以前,樓蘭曾是一個興旺發達的文明古國,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繁華之邦。可是在公元前630年,這座古城居然神秘地消失了,這對於各地探險家來說,是一個充滿魅力的神秘所在,於是,尋找樓蘭古城成了很多人畢生的夢想。

1900年3月,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不遠萬裏,踏上了這片充滿神奇色彩的土地,想要尋找那行蹤不定的羅布泊。3月27日,斯文·赫定率領的探險隊到達了一個土崗。這時,糟糕的事情發生了,他們隨身帶來的水竟然泄漏了許多。在幹旱的沙漠中,沒有水就等於死亡。於是他們隻得改變路線,先去尋找水源。這時,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發生了,一座古城突然出現在他們的眼前:裏麵有著保存完好的城牆、街道、房屋,甚至還有烽火台。

斯文·赫定驚喜過望,他取消了尋找羅布泊的計劃,轉而在這裏專心考察。他發掘出了大量文物,包括錢幣、絲織品、糧食、陶器等。此外,他還發現了36張寫有漢字的紙片、120片竹簡和幾支毛筆,雖然他不明白紙片上文字的含義,但直覺告訴他這些紙片比任何文物都要珍貴,於是他小心地把紙片收藏起來……斯文·赫定回國後,把文物交給德國的希姆萊鑒定。經鑒定後,希姆萊告訴斯文·赫定,這座古城正是赫赫有名的古國樓蘭。這個消息不僅讓斯文·赫定大吃一驚,也讓整個世界震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