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二章神墓橫空出世(1 / 3)

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對湖南省長沙市東郊的馬王堆進行正式開掘,經過幾十天的不懈努力,開掘的結果令大家目瞪口呆,神墓就這樣橫空出世了!

原來,馬王堆共有三座墓葬。墓中埋葬的是西漢初年的"侯家族,而不是相傳的五代時楚王馬殷,也不是傳說的漢初長沙定王劉發之母。

考古工作者挖開第一號墓的封土,掘開墓道,進入墓室。當他們撬開兩層槨板、四層棺木之後,令人驚異地看到裏麵竟是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女屍。據推算,她在地下安安靜靜地躺著的時光,已2100多年之久。

馬王堆第二、三號墓,由於密封不及第一號墓完善,墓中屍體均已腐爛。但第三號墓中殘存了一些骨架,可供鑒定死者的年齡和性別。特別是根據第二號墓中的三枚印章和第三號墓中的一塊木牘,與第一號墓的殉葬物、葬地兩相對證,推斷出第一號墓墓主名叫辛追,是第一代"侯利蒼之妻;第二號墓埋葬著利蒼本人;第三號墓則葬著他們的兒子。單說一號墓:這位漢代的"侯夫人經過重新“梳妝打扮”,正安靜地臥在湖南省博物館地下室的玻璃匣子裏,任憑遊客們評頭品足。

馬王堆一號漢墓女屍的出土是世界罕見的考古發現。其中12萬字近30種帛書,包含著天文、哲學、曆史、地理、醫學等如此豐富的內容,尤其是其中許多早已失傳的佚書,則更是我國古籍發現史上的一件大事。

帛書中的三幅地圖可謂歎為觀止,這是保存至今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地形圖,其中關鍵的一幅圖長寬均為96cm,圖幅範圍西至廣西的全州、北至湖南新田、東至廣東連縣、南至南海,即東經111°~112°30′、北緯23°~26°之間。該圖主要表現了湘江上遊、瀟水流域、南嶺及九嶷山一帶的地形狀況。此圖基本上具備了現代地形圖的顯示內容。圖上雖未注明圖例,但山河、道路、居民點等全用統一的符號表示;圖上雖未標明比例尺,但量算可知該圖采用的實際比例尺約為1∶180000,即“一寸折地十裏”。

遠在21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所繪的地圖,就達到如此精湛的工藝水準,實在令現代中外地圖學家驚歎不已。

另兩幅,一幅為《漢初諸侯長沙國南境駐軍圖》,另一幅是一個縣城的平麵圖,繪有城垣和房屋等。這兩幅圖的地形表示方法也相當精密,並能使用統一的圖例,顯然是通過實測繪出來的。

讓地球轉起來

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地球自轉是一個不容置疑的真理,如果讓人們對此作出證明,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對於人類曾經對地球自轉作出的證明來講,還發生過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16世紀時,“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哥白尼曾依據相對運動原理提出了地球自轉的理論。可從他提出這一理論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一理論隻能停留在讓人們從主觀上接受的水平,直到19世紀才被法國的一位名叫傅科的物理學家,用他自己設計的一項實驗所證實。

傅科是用一種特殊的擺來進行實驗的。這個擺由一根長60餘米的纖細金屬絲懸掛一個27千克重、直徑約30厘米的鐵球所組成。當時人們把這種從未見過的“超級擺”稱之為“傅科擺”。

1851年的一天,傅科在法國巴黎萬神廟的圓頂上將他親手製作的傅科擺吊上,讓擺在廣場上悠然自得地擺動著。這時,成千上萬人前來觀看這一奇妙的實驗。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他們發現了奇跡,那就是擺在悄悄地發生著“移動”,並且是沿順時針方向發生旋轉。有的人在擺動開始時,明明看到擺球運動到自己眼前,又蕩了回去,可經過一段時間後,擺球竟離自己越來越遠。這對於圍觀的人們來講,他們通過對現象的觀測都得出這樣的結論,眼看著自己沒有移動,那一定是擺平麵發生了“移動”。

其實擺動的平麵是不會發生移動的。我們知道作為一種物質運動形式,擺是無法擺脫地球自轉的。傅科選用較長的金屬絲,是為了讓擺動的時間達到足夠的長度,這樣便於觀察擺動的變化,同時選用較重的擺球,是為了增加擺本身的慣性和動量,以克服空氣的阻力,一旦它擺動起來,作為一種運動狀態,有滯後於地球自轉的慣性,即能夠減少地球自轉的影響。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分析,由於地球的自轉,每一個觀測者都被地球帶著運動,盡管觀測者站在原地沒有動,可腳下的地麵是動了,也就等於把觀測者悄悄地帶離了原地。因此,真正沒有移動的是擺動平麵。

傅科擺的擺動作為地球自轉的有力證據,現已為世界所公認。我國北京天文館的大廳裏就有一個傅科擺,一個金屬球在一根係在圓穹頂上的長長細線下來回擺動著。下麵是一個刻著度數的像鐵鍋似的大圓盤,人們可以由此讀取擺動平麵旋轉的度數。

前去參觀的人們都喜歡在這裏停留一段時間,親眼看一看地球是怎樣自轉的。

麵紅耳赤的爭論

2000多年前的魯國。有一天,孔子在路上碰到兩個孩子正爭得麵紅耳赤。孔子上前問他們說:“你們是為什麼事爭得不可開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