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陳毅敢於作廣州會議上的講話是因為1962年1月毛澤東已在七千人大會上作了自我批評。那是有根據的,因為陳毅廣州會議上的講話鮮明地引用了毛澤東在七千人大會上的話:“你們要相信過去三年有時候我們做蠢事呀!我們是很蠢的呀!”陳毅還明白地說:“我參加了中央七千人的擴大會,我才敢講。”但是也應看到,在這之前,陳毅對黨在思想戰線上的“左”傾早有感受,也早有批評。在1961年3月22日,在中南海紫光閣召開的戲曲編導工作座談會上(這會正是他建議召集的),他出語驚人:“我看到有些文章把古人罵得一塌糊塗,把李清照完全否定了。李清照當然有她的局限性,她不可能超過那個時代去解決問題。”“有篇文章講陶淵明,為什麼當時不去和龍江、鄱陽湖的起義軍結合,卻坐在那裏喝酒,因此認為陶淵明的詩一無是處。”“不僅曆史上的人物都有缺點,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人,也都有缺點。毛主席從來沒講過他沒有缺點。”“我們今天不要把毛主席神化。凡是把毛主席神化的人是別有用意的。”“不僅過去的時代有局限性,我們這個時代也有局限性。封建階級有局限,資產階級有局限性,無產階級也有局限性。我們隻能盡量做我們這一代所能夠做到的事,不是說一切事情我們都能做。”“今天,在農業方麵,有人想很快跳到共產主義,到共產風,犯了錯誤……就是毛主席也不能超過今天時代去解決問題,否則就要犯錯誤。”
1962年3月2日,全國科學家座談會和全國話劇、歌劇、兒童劇創作座談會同時在廣州召開。周恩來給兩會的報告重申了他認為中國知識分子的絕大多數已是勞動人民的知識分子的論斷。小組會上科學家、劇作家傾訴了幾年來遭受“左”傾思潮迫害的痛苦:被“拔白旗”點名批判,乃至開除黨籍遣送勞改的人數,竟占了與會代表的大部分!
陳毅又驚又怒,他是共產黨員,黨教導他既要反右也要反“左”,在“左”傾思潮依然猖獗的年代他不能不挺身戰鬥。
“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是我們國家勞動人民中間3個組成部分,他們是主人翁。不能夠經過了12年的改造、考驗,還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頂帽子戴在所有知識分子的頭上,因為那樣做不合乎實際情況。”“你們是人民的科學家、社會主義的科學家、無產階級的科學家,是革命的知識分子,應該取消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帽子。今天,我給你們行‘脫帽禮’!”
說到此,陳毅站起,向全場知識分子深深地鞠了一躬。當然是掌聲雷動。陳毅繼續說:
“12年的改造,12的年的考驗,尤其是這幾年嚴重的自然災害帶來的考驗,還是不抱怨,還是願意跟著我們走,還是對共產黨不喪失信心,這至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心!”
“10年8年還不能考驗一個人,10年8年12年還不能鑒別一個人,共產黨也太沒有眼光了!……今天我們團結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科學家是我們的國寶!真正的幾個能替我們解決問題的人,一個抵幾百個!……愚昧是個很大敵人。帝國主義是個敵人,封建勢力是個敵人,愚昧——幾萬萬人沒有知識、沒有科學知識,也是很大的敵人。”
陳毅講話很大的特色是態度明朗,這次他更是毫不含糊地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那便是在“有些黨的領導機關”和知識分子之間“產生了矛盾,傷了感情,傷了和氣。”“這裏麵有個是非,總有一方麵對一方麵不對。隻有弄明哪一方麵主要是對的,哪一方麵是錯了,才能夠團結起來。如果來一個兩邊都對,或兩邊都不對,各打50大板,不能解決問題。”顯然,“經過了12年的改造、考驗,還把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這頂帽子戴在所有知識分子的頭上,”是有些黨的領導機關不對,“因為那樣做不合乎實際情況。”而且,“有很多事情做得太粗暴、太生硬。”明確地說“有些黨的領導機關”是“錯了”。而“對的”卻是知識分子,這是驚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