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黨內存在的這些矛盾和意見分歧,作了不符合實際的分析和估量,是毛澤東在中共八屆十中全會上強調要“重提階級鬥爭”的主要原因。
與之緊密相聯係的,是對當時的國內外形勢的估量。這一時期、國際國內都發生了一些重大事件。1961年10月,蘇共召開“第22次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把斯大林的棺木移出莫斯科紅場的陵墓。並拒絕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周恩來等的勸告,一意孤行。會後,蘇共領導堅持大國沙文主義立場,進一步對我國施加壓力,並從各方麵進行破壞活動。1962年4月,蘇聯通過其領事策動誘騙我新疆自治區塔城、裕民、霍城三縣居民6萬多人越境逃往蘇聯。我政府再三交涉抗議,蘇聯拒不歸還越境者。5月,蘇聯又策劃製造了伊犁事件。從1961年開始,美國在越南南方製造所為“特種戰爭”,鎮壓人民革命鬥爭。印度反動派利用我國暫時經濟困難,越過所謂“麥克馬洪線”,侵占我國西藏地區大片領土,製造邊境事件。台灣蔣介石集團認為“反攻大陸”的良機已到,發出戰爭叫囂,作出一係列軍事部署,並派遣武裝特務潛入大陸活動,妄圖竄犯我東南沿海地區。社會上有些沒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壞分子妄圖”變天”,蠢蠢欲動,貪汙盜竊、投機倒把分子也利用國民經濟的暫時困難,進行犯罪活動。
這些情況表明,在暫時困難時期,圍繞中國邊境的國際形勢趨於緊張,國內仍然存在的階級鬥爭也確有一定程度的激化。毛澤東作為黨的主要領導人,針對這種情況,提醒全黨注意階級鬥爭問題,無疑是必要的。問題在於,一個時期國際範圍的階級鬥爭和國內在一定範圍內存在的階級鬥爭出現的某種程度上的激化,並不能據以作出階級鬥爭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的結論,更不能據以在理論上作出整個社會主義曆史階段資產階級都將存在並企圖複辟的結論。因此,重新把階級鬥爭提到“為綱”的地位,並製定所謂“基本路線”,雖然可以說是事出有因、但卻是對黨內矛盾和國際國內形勢作了不符合實際的錯誤估量的結果,是在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和階級鬥爭理論上的一次後果嚴重的重大失誤。
中共八屆十中全會的決定
黨的中央全會正式舉行是在1962年9月24日至27日,隻有4天。從會議公報上看,全會討論了關於進一步鞏固人民公社集體經濟、發展農業生產的問題,討論了關於商業工作的問題,通過了關於有計劃地交流各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的決定,決定加強黨的各級監察委員會的工作,增選了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成員,增選陸定一,康生、羅瑞卿為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同時撤銷了黃克誠和譚政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的職務。會議還討論了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這些事情全會確實都做了,但核心卻是在討論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這一大題目掩蓋下的階級鬥爭問題,或者用毛澤東的話來說,就是階級、形勢和矛盾問題。而為說清這一核心問題,就必須聯係到8月初在北戴河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議。
北戴河會議一開始,毛澤東就尖銳明確地提出階級、形勢和矛盾三個大問題,讓大家討論。毛澤東說.
1.社會主義國家究竟存在不存在階級?在外國有人講,沒有階級了,因此黨是全民的黨,不是階級工具、無產階級的黨了。無產階級專政不存在了,全民專政沒有對象了。隻有對外矛盾了。像我們這樣的國家是否也適用?這個問題是否談一下。
2.形勢問題,也要談一下。國際問題要找幾個人準備一下。國內形勢,究竟這二年如何?有些同誌過去曾經認為是一片光明現在是一片黑暗、沒有光明了。是不是一片黑暗,兩種看法哪種對?如果都不對,是不是應有第三種看法?不是一片黑暗,基本光明,有黑暗,問題不小,確實很大。回到59年廬山會議的三句話:“成績很大,問題不小,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