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克裏奧帕特拉後,將埃及變成羅馬的一個行省,他自豪地說:“我將埃及納入羅馬人的帝國”,但實質上是將埃及變成了他自己的私有財產。

屋大維的政策屋大維把號稱“東地中海穀倉”的埃及據為自己的私有領地,作為元首收入的主要來源。他非常熟悉埃及的曆史,也十分了解托勒密王朝初期經濟繁榮的措施。為了鞏固在埃及的統治和重新振興埃及經濟,屋大維基本上沿襲了托勒密王朝的措施,並有所加強。

在政治上,他強化軍事統治。驍勇善戰的羅馬軍團駐紮在從亞曆山大到尼羅河第一瀑布的所有重要城鎮,築有優良的營壘,隨時準備鎮壓人民的反抗。羅馬軍團完全由羅馬人組成,埃及總督從羅馬騎士中精選,掌管埃及的軍事、行政和財政,總督隻向元首負責。地方州縣的官員由埃及人擔任,埃及本地人在政治上總體處於無權的地位。

屋大維認為埃及強大的祭司集團不能成為振興埃及的力量,隻有大力打擊這一傳統勢力,才能振興埃及。他不再像托勒密王朝那樣尊奉太陽神,也不把自己說成是太陽神之子及法老的合法繼承人。屋大維不需要祭司給他舉辦什麼儀式,他果敢地剝奪了祭司除宗教活動以外的一切權力。羅馬統治時期,埃及神廟和祭司由羅馬官員嚴格控製,神廟要定期檢查,多出人員要交人頭稅。

為了保證賦稅的征收,實行與托勒密王朝近似的經濟政策。屋大維獎勵工商業,仍然把亞曆山大城辦成國際貿易中心,中國的絲綢、漆器、鐵器,印度的象牙、香料,阿拉伯的寶石依然運送到亞曆山大城。

埃及被規定為元首的私產,埃及的全部土地在名義上歸屋大維所有。托勒密王室的土地、軍人的份地也都歸入屋大維的囊中。神廟的土地也被沒收殆盡,祭司生活和公共祭祀活動的全部費用由國家承擔。

苛捐雜稅

屋大維的政策沒有給埃及帶來繁榮,他的發展經濟的政策並沒有延續下來,羅馬貴族對埃及人的剝削比托勒密王朝更加殘酷。

羅馬皇帝把沒收的土地分給皇室貴族和羅馬士兵。

隨著私有製的發展,農民的社會屬性也發生了變化。托勒密時代的王田農民原來是直接受國家管轄的半自由民,在羅馬統治時期,逐漸變成了達官貴人領地上的領地農民。

他們不再受國家直接管理,而是屬於各自的田地主人。他們從田地主人那裏領來土地、種子、牲畜、農具進行勞作,收獲時向主人交納實物租和貨幣租。這時的埃及民眾已無人身自由,不能自由遷移,或放棄耕作,以後又淪為隸農。

埃及賦稅也變得非常苛重,除了交納土地稅和人頭稅外,還要交納各種苛捐雜稅,據統計,食物稅種達到50種之多,而貨幣稅更是達到450種以上,每年的稅款高達7500萬德拉克馬,穀物2000萬麥鬥。羅馬人每年從埃及運走的小麥可以供給羅馬人吃四個月之久。羅馬暴君尼祿在位時,對埃及的剝削格外重,一個月的稅款比猶太人一年的稅款還要多,全年稅收達到一億德拉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