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直麵苦難人生(1)(3 / 3)

人生是短暫的,曆史是漫長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奮鬥之後獲得成功。人才也必須有機會才能脫穎而出。所以“智運雙全”往往成為一個人成功的重要條件。在機會到來時,具備了充足力量的人才獲得了成功。而時機永不降臨呢?也許經天緯地之才就此埋沒。這本是常見的曆史現象。所以,即使你並未獲得什麼顯赫的成功,但隻要你努力了、奮鬥了,你自會感到一種真正的喜悅和幸福。

請記住馬克思的名言:“最大的幸福是鬥爭。”

我們說:最大的快樂不在於追求目標的實現,而在於為實現目標所做的種種努力之中。

二、勇敢麵對人生中的“災難”

1.病殘之後健康的身體是發揮才能,實現奮鬥目標的一個重要條件。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一場巨大的災難降臨到你頭上,你失去了往日健全的體魄,變成了一個臥床不起的病人、一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假如你不願就此消沉下去,甚至精神崩潰的話,你又應該如何做呢?

(1)身殘誌不殘常言道:“有誌無足走遍天下,無誌有足寸步難行。”

休·赫爾曾是美國最優秀的青年登山運動員之一,在一次登山活動中,他的雙腳因凍傷而被全部截去。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他的登山運動已至此結束。然而,四個月後,赫爾卻登上了美國東部最為險峻的沙威根峭壁。赫爾的父親回答了許多人提出的疑問:“放棄登山對赫爾來說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對赫爾來說,是意誌和信念支持了他重返登山運動。一個人身體殘廢了,但意誌卻不能消失。身體的病殘並不標誌一個人的毀滅,而意誌上的消沉卻能導致一個人走向死亡。戰勝病殘,必須靠堅定的意誌和頑強的毅力。

老革命家吳運鐸因傷致殘,開刀動手術近三十次。直到現在,他仍然不顧自己年老體殘,為黨和國家辛勤地工作著;離休老紅軍劉正明,用幸存的一隻左手,撰寫出了一百多萬字的革命回憶錄,現已出版發行;失去雙臂的北京青年劉京生,克服重重困難,苦練基本功,終於在書法上獲得非凡造詣。他們不愧為身殘誌堅的典型人物,也是病殘青年值得借鑒的楷模。

(2)“一個小醜進城,勝過一打醫生”

和病殘做鬥爭,固然需要堅定的意誌和頑強的毅力,但保持樂觀的態度同樣也是戰勝病殘的有力武器。

一項科學的分析表明:當一個人對自己的病情悲觀失望時,比較壞的情緒會使身體有關器官發生不正常的改變,致使植物神經嚴重失調而導致死亡。

化學家法拉第年輕時,因工作緊張而精神失調,身體虛弱,久治無效。後來一個醫生對他說:“一個小醜進城,勝過一打醫生。”法拉第接受了這個醫生的勸告,經常去看滑稽劇和喜劇,並出去郊遊和野餐。時間不長,法拉第不僅恢複了健康,而且在事業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親愛的朋友,當你遇到病殘的侵襲時,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沉悶和失望不僅不能幫助你戰勝疾病,反而會使你背上沉重的包袱,加速疾病的發展。如果你以既來之、則安之的正確態度對待病殘,尋找健康、愉快的精神寄托,減輕心理緊張的程度,樹立起戰勝病殘的信心,那麼,你一定會獲得新生的。

保持樂觀的態度是與病殘做鬥爭的有效手段,讓你的痛苦在愉快的笑聲中消除或減輕吧。

(3)自我價值的最大實現盧梭說過: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種種疾病,懼怕不測事件,懼怕生命的危險和死亡,那他就什麼也不能忍受。

一個人受到病殘的打擊,是痛苦的,但更為痛苦的是心靈上的殘缺。一個男子漢,應該在病殘的打擊下,重新樹立起人的自尊,保持自己獨立、完整的人格。這樣,病殘對於他來說,既是一種巨大的壓力,又是一種動力。正是這種壓力,才能檢驗出一個真正男子漢的意誌和勇氣,看他是否能正視病殘,保持心靈的完美,把壓力變為動力,在逆境中使自己的價值充分地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