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並發症及體征
多數患者在疼痛發作前,可有先兆,如突然緊張,雙目凝視等。疼痛發作時病人表情十分痛苦,有些病入似遭到突然的意外打擊,表情呆木並保持原來姿勢而不敢活動,另一些病人則突然開始呻吟,不停地吸氣咀嚼,並急躁地以手掌用力揉搓麵部或拍打身軀。疼命產煎者在發作時還常伴有患側部分或全部麵肌反射性抽搐,甚:舍聾.該側頸肌也隨之抽搐(臨床上稱為“痛性抽搐”)。此外,發作期間也可以合並有某些植物神經症狀,如麵部潮紅、出汗、眼結膜充血、流淚、流涎或流涕等。
檢查時一躲多無陽性體征所見,既沒有痛區內的感覺障礙,也無其它明顯的局灶性神經係統體征。僅個別重症病人可有患側麵部的皮膚腫脹,或由於長期揉搓而致痛區皮膚粗糙、色素沉著或眉須脫落等。偶爾在受損神經穿出骨孔處,如眶上切跡、眶下孔、頦孔等處出現壓痛,但壓痛尚可見於未受累的神經分支,故其診斷意義不大。有的病人因用酒精或酚甘油封閉治療後,顏麵部疼痛感覺有所減退,此點應與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引起的麵部感覺減退相鑒別。
雙側性三叉神經痛雙側性三叉神經痛臨床上較少見,有人認為,本型主要與三叉神經的中樞係統受損有關例如可能發生於多發性硬化症、腦膜粘連、顱底凹入症或動脈硬化等。
疼痛一般先始於一側,數月乃至數年再出現於對側,而雙側同時發病者罕見。兩疼痛者,其疼痛性質相同,部位也大姿対稱。疼痛發作可同時開始,或先由一側開始,疼痛高峰時對側再出現疼痛,然後詞時停比。可在雙側或僅先發一側有疼痛“扳機點”,但刺激任何一側“扳機點”均可引起雙側疼痛。
(二)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表現
1.顔麵部疼痛的特點
疼痛性質: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其疼痛性質多為隱捕、純痛或脹摘。肩時終捕轉為麻木或麻木轉為疼輔。
疼痛時間: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其疼痛時間較長,在間歇期症狀也不完全消失,有的實際是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而無明顯的間歇期。
疼痛範圍: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其疼痛範圍及神經受損症狀往往超過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如小腦角腫瘤病入,有的除引起三叉神經痛外,多有聽、麵及舌咽神經損害的症狀。
疼痛區無“扳機點”。
2.體征特點
顏麵部變化: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多有顏麵部異常變化。如三叉神經纖維瘤除具有三叉神經疼痛外,同時引起咀嚼肌萎縮與運動障礙,故雙側麵部都不對稱,患側顳部及頰部肌肉萎縮。發生於三叉神經半月節的腫瘤,則引起顱中窩的症狀,例如壓迫海綿竇,使血液回流障礙,出現眼球突出及外展神經麻痹等。
感覺障礙:三叉神經受損害可出現感覺麻痹症狀,在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皮膚、結膜、口腔、舌、軟齶和鼻粘膜的痛覺缺失或減退等。例如聽神經瘤引起的三叉神經痛,首先具有聽覺障礙。
運動障礙:三叉神經運動支受損時,可出現麵部運動障礙症狀,如顳肌及咬肌無力或癱瘓,癱瘓肌可出現萎縮。由於翼內、外肌麻痹,故張口時,下領偏向麻痹側,這主要是由於健側翼內、外肌收縮的作用所致。
肢體的感覺運動障礙:顱中窩或橋腦小腦腳腫瘤,除可引起三叉神經痛的症狀外,常因腫瘤逐漸增長壓迫腦幹而出現半身肢體運動及感覺障礙,如肌力減弱、感覺障礙或出現共濟運動障礙等。
3.輔助檢查
腰椎穿刺:顱內腫瘤引起的三叉神經痛,腰穿壓力高於正常,多在96千帕以上,不少病人腦脊液蛋白含量
顱底X光照片:腫瘤引起的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其顱底X光照片可樂卵圓孔或內擴大或骨質破壞。
電子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檢查:對顱內占位性病變的診斷價值很高,故顱內腫瘤引起的繼發性三叉神經痛,其頭部掃描絕大多數均可發現原發灶的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