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三叉神經痛的診斷與辨證(3 / 3)

下頜關節炎:疼痛主要局限於該關節區,嚴重時亦可向同側的顳部以及前額放射,呈陣發性或持續性,但多於張口或咀嚼時發生或加劇,有時在張口時且可聞及異響。另外無誘發痛作的“扳機點”,關節局部有壓痛,關節運動受限,X線攝片可見關節有病理改變等,可、資鑒別。

下頜關節半脫位:本症主要見某些磨牙缺失者,係因下額關節囊鬆弛而使下頜向前移位,以致關節突刺激鄰近的鼓索神經或耳顳神經的耳支而產生疼痛。疼痛多為發作性,主要位於一側的耳區、頜麵或舌部,故有時易誤診為三叉神經痛。但疼痛通常於下頜運動時發生,亦無觸發點,而且在安裝假牙後疼痛可很快消失。

頜麵部骨骼骨髓發生結石時,亦可引起顏麵部與三叉神經痛類似的疼痛,但其疼痛性質多為持續性,無“扳機點”,疼痛多與體位變化有關,如睡下後疼痛加重。X線照片可見髓腔內結石。手術取石後疼痛即停止。

(二)三叉神經痛的中醫學診法概要

中醫學的主要診病方法可用望、聞、問、切四診加以概括,即將四診收集來的病的客觀資料加以綜合分析,從而確立病的病因、病位、病性及正邪雙方盛衰的證候特性,為進一步治療處方提供依據。

1.問診

問診是了解疾病發生、發展、治療經過,現在症狀和其它與疾病有關的情況,以診斷疾病證候的重要方法。對三叉神經痛的患者要從下述幾個方麵加以問診。

問一般情況:一般情況包括病的姓名、年齡、性別、婚否、民族、職業、住址等,了解上述情況,除便於書寫病曆及日後隨訪之外,尚可做辯證診斷的參考。如青壯年發病應積極排除繼發性三叉神經痛的可能,且多為實證;女性患者多氣也虧虛,男性患者多陽熱火熾;有的民族嗜食辛辣,故多胃火熾盛:長期在潮濕的環境中工作,則多痰濕為患等等。

問病史及起病:一般的情況下,病史年久者多虛證,病史短暫者多實證。問起病,即詢問此次發病的誘因及情況,如發病的時間及當時所在的環境。誘發因素如感寒、情誌不遂、過食肥甘等。認真的分析這些情況,可為辯證提供依據。

問疼痛性質:痛勢綿綿,過勞而甚者多為氣血虧虛;痛而惡風寒者多為外感六淫;痛而齒衄口臭,伴有大便秘結者多為胃火熾盛I痛而眩暈,視物不清者多為肝陽上亢;痛而頭身困重者多為脾虛痰盛;痛以午後及夜晚為重者多為瘀血所致。

問全身症狀:問全身症狀可幫助分析其疼痛的證候歸屬及病機所在。如發熱、惡寒者為外感六淫;自汗者為氣虛心煩者為陰虛火旺或其它陽盛火旺之征I全身倦怠困重,食少便溏者為脾虛痰盛;飲食量多,消穀善饑,小便黃赤,大便燥結者為胃火熾盛等等。

2.望診

望診主要觀察患者的神、色、形、態,以判斷其體內的變化情況。

望神:神,主要指患者的精神狀態。精神狀態好,反應靈敏、目光明亮、肌肉半滿者多為實證;精神不振、語聲低小、目無光彩、機體消瘦者多為虛證。

望麵色:麵部色澤的變化,可以反映出髒腑氣血的盛衰及邪氣的情況。如麵色白而體胖虛浮者多屬脾虛痰盛麵色萎黃而且爪甲色淡者多屬氣血虧虛;麵色塗紅者多為明虛火旺麵色及唇色晦暗者多屬氣滯血瘀。

望舌可判斷髒腑氣血的虛實盛衰,分別病位之所在,區分病邪的性質等。望舌主要包括望舌質與舌苔。

望舌質主要觀察其顏色與形態。舌質紅者為熱證,舌質淡者多為虛證、寒證,舌質色黯或有瘀點、瘀斑者為氣滯血瘀。舌體胖大濕潤甚或邊有齒痕者為脾虛痰盛,舌體瘦薄者多屬氣血虧虛,瘦薄而色紅幹燥或有裂紋者多為陰虛火旺。

望舌苔主要觀察其苔之厚薄與有無顏色變化。一般而言,舌苔之厚薄,可察邪氣之盛衰、病位之深淺,苔之顏色,可知病情之寒熱、氣血之盈虧。新病而苔薄者多為外惑淫病在表,舌苔厚者病多在裏,苔黃屬熱屬火,苔焦黑而幹者多為胃火熾盛或陰虛火旺。

3.聞診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聽聲音如患者的語聲、呼吸、噯氣、太息等音響;嗅氣味指患者身體散發出的氣味、分泌物與排泄物的氣味。通過上述聽、嗅,可幫助分析其證候屬性,如語聲低微者多為氣血不足,精神抑鬱並時常太息者多為氣滯血褻,語聲重濁者常為痰盛,口氣兌穢者多為胃火熾盛或陰虛火旺。

4.切診中醫學的切診,包括切脈、按肌膚和腹部等諸多內容,在此僅介紹切脈在三叉神經痛的診斷與辯證中的意義。

一般情況下,外感六淫脈多見浮,浮數者為風熱,浮緊者為風寒,氣血虧虛者脈多細或弱,細數者多為陰虛火旺之征;脈弦有力者多為肝陽上亢之象;脈澀者為氣滯血瘀;泳洪者為胃火熾盛;脈濡者為脾虛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