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可以避免核定征收企業“兩頭得利”
對上述看法,稅收專家並不完全認同。在30號文件實施以前,國家一直規定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企業不得享受稅收優惠,原因就在於企業所得稅的很多優惠必須對應企業具體的成本費用或特定項目收入等方麵,並需通過一定的比例計算等方式來實現。而核定征收企業沒有準確的賬目,即使給予稅收優惠,企業也無法真正落實。
根據30號文件的相關規定,稅務機關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的方法有四種:參照當地同類行業或者類似行業中經營規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納稅人的稅負水平核定,按照應稅收入額或成本費用支出額定率核定,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等推算或測算核定,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稅收專家認為,不管稅務機關采取什麼方法來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稅務部門為企業最終核定的稅款都隻是一個近似數,與企業真正應該繳納的稅款之間有距離。一般來說,由於掌握的資料有限,同時出於扶持小企業發展目的,稅務機關實行核定征收時政策掌握一般比較寬鬆,核定應稅所得率時大多會就低進行。企業實際的應納稅款往往都會小於企業真正應該繳納的稅款。
浙江省平湖市加工出口型的中小企業數量較多,不少小企業都選擇核定方式繳納企業所得稅。該市一位稅務中介人士介紹,在實際核定中,稅務機關一般都會從涵養稅源的角度,從寬掌握政策,以扶持企業發展。比如去年以來,平湖市不少加工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出口訂單普遍減少,經營出現困難。平湖市國稅局在核定征收中,及時降低了製造業應稅所得率,在30號文件規定的5%~15%幅度標準內從低核定為5%。從這個角度講,小企業在核定征收中已經享受到稅收上的好處了。
平湖市國稅局有關人士還介紹,根據他們的經驗,很多小企業之所以願意選擇核定征收,除了降低財務成本、保護商業機密等考慮外,主要還是因為選擇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後,增值稅、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等也可以采取核定方式,這樣綜合稅負相對較輕。
專家認為,不管是從核定征收本身的特點看,還是從企業選擇納稅方式的動機看,核定納稅企業都能從核定征收中獲得一定的好處。況且,國家稅務總局為減輕中小企業稅負,曾於2007年9月下發文件調低了核定征收企業所得稅方式下各個行業的應稅所得率。其中,製造業的應稅所得率從7%~20%調整為5%~15%;娛樂業則由20%~40%下調至15%~30%。如果允許核定納稅企業再享受稅收優惠,這些企業將“兩頭得利”。因此,69號文件規定實行核定征收企業不適用20%的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是合理的。
新政策利於引導企業規範做賬誠信經營
稅務部門有關人士表示,從理論上看,對不同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應該是一視同仁的,但必須堅持誠實守信經營原則,應以真實反映企業經營和管理情況的財務賬目為前提。如果核定征收企業仍享受稅收優惠,雖然稅額不是很大,但從政策導向上看,不利於企業規範財務管理,對正確真實記賬的企業也是一種新的不公平。
河南省四方會計師事務所副董事長張春喜表示,從國家製定的一係列關於稅款征收方式規定來看,國家一直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實行查賬納稅。從某種意義上說,取消核定征收企業享受稅收優惠資格,就是給廣大新辦中小企業一個明確信號:隻有規範管理,才能享受稅收優惠,才能得到政策扶持。
那麼,小型微利企業是不是一定要放棄核定征收方式?張春喜認為,小企業有其自身特點,應該結合自身經營情況,合理籌劃,適時選擇合適的征收方式。比如,從會計人才市場行情看,沿海地區企業配置1名專職會計實行查賬征收,每年的工資成本最少要6萬元;而聘請1名兼職會計簡單做賬並采取核定征收的話,企業每年最多支出工資3萬元。按小型微利企業認定標準的上限年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計算,5個百分點的優惠是15000元。很顯然,目前企業請兼職會計選擇核定征收比較劃算。
不過,企業還應該對自己的經營情況作全麵的衡量和長遠的規劃。當企業規模擴大或經營模式發生變化後,過去不能享受的稅收優惠可能又可以享受。而根據相關規定,許多稅收優惠都需要企業向稅務部門提供規範準確的賬目才能正確計算。因此,中小企業應該具備長遠發展的目光,依法建章健製,盡快從核定征收過渡到查賬征收。張春喜認為,這不僅是企業依法申報納稅的需要,也是企業根據稅法依法享受稅收優惠的需要,更是企業加強自身管理,健康發展的需要。
鏈接:支持中小企業稅收優惠不少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下,中小企業麵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為了助推中小企業的發展,近年來,國家從稅收政策上給予了中小企業很多優惠。其中,有些針對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發展製定的特殊政策,有些是間接針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還有一些是針對所有企業都能享受普惠政策,中小企業也可以享受。對中小企業來說,充分有效地利用好這些政策至關重要。
中小企業可以享受的特殊優惠政策
小型微利企業可享受20%優惠稅率。對小型微利企業從事國家非限製和禁止行業,並符合下列條件的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工業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10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3000萬元;其他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從業人數不超過80人,資產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
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降低。增值稅暫行條例和實施細則規定,小規模納稅人申請一般納稅人的資格,從過去工業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00萬元降低至50萬元,商業企業年銷售額從原180萬元降低至80萬元,小規模企業進入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門檻相對變低。同時,小規模納稅人不論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增值稅征收率由過去的6%和4%一律降至3%。
核定征收企業應稅所得率幅度標準降低。新的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調低了核定征收企業應稅所得率幅度標準。其中,製造業由7%~20%調整為5%~15%,娛樂業由20%~40%調整為15%~30%,交通運輸業由7%~20%調整為7%~15%,飲食業由10%~25%調整為8%~25%等。同時,新辦法還專門增加了農、林、牧、漁業,應稅所得率為3%~10%。
間接針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
支持中小企業籌資融資。對為中小企業籌資而建立的納入全國試點範圍的非營利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按地市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標準取得的信用擔保或再擔保業務收入(不包括信用評級、谘詢、培訓等收入),自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免稅手續之日起,3年內免征營業稅。
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投資於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術企業2年以上(含2年)的,可以按照其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抵扣。
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通過公益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管理中心用於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捐贈,企業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個人在申報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30%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繳納所得稅稅前扣除。
中小企業可以享受的其他優惠政策
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國家及省認定的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大學科技園、軟件園、留學生創業園等科技企業孵化器,自認定之日起,暫免征營業稅、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企業從事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谘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對企業的技術轉讓所得,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不超過500萬元的部分,免征企業所得稅;超過500萬元的部分,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鼓勵企業進行產權重組。對企業在合並、分立、兼並過程中發生的土地使用權、不動產所有權的轉移行為,不征收營業稅。對中小企業以不動產或者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征收營業稅。
支持企業發展循環經濟。企業以《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規定的資源作為主要原材料,生產國家非限定和禁止並符合國家和行業相關標準的產品取得的收入,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企業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自項目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第一至第三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四至第六年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從事動漫的中小企業自主開發、生產動漫產品涉及營業稅應稅勞務的(除廣告業、娛樂業外),暫減按3%的稅率征收營業稅。中小企業從事農、林、牧、漁項目的所得,按規定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
鼓勵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對安置殘疾人的中小企業(包括福利企業、盲人按摩機構、工療機構和其他單位),提供“服務業”稅目(廣告業除外)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稅業務和營業稅業務收入之和達到50%的,按實際安置的殘疾人人數,實行限額減征營業稅。實際安置的每位殘疾人每年可減征的營業稅的具體限額,由縣級以上稅務機關根據單位所在區縣(含縣級市)適用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的最低工資標準的6倍確定,但最高不得超過每人每年3.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