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步步驚心——朝前宮中的驚世變局(1)(2 / 3)

這樣的故事可謂苦心孤詣,語重心長。它對楚莊王的觸動,就像是在死水中投進了一顆石子。楚莊王揮手,停了樂師的演奏和宮女的舞蹈,他若有所思,片刻之後才緩緩地說:“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此非凡鳥,凡人莫知。”

伍參欣喜若狂,趁熱打鐵道:“大王果然有見識,微臣深感欣慰。但是,這隻鳥若是一直不飛不鳴,隻怕獵人會暗中放箭啊!”他話剛說完,楚莊王便揮揮手讓他退下了。一顆石子帶來的漣漪也不過如此。其後的幾個月,楚莊王不僅沒有像伍參所盼望的那樣有所領悟,反而愈發不成體統。

那麼,楚莊王究竟是一隻行事怪異卻能大展宏圖的神鳥,還是昏庸無能,難以改變的雞鴨之輩呢?朝中另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蘇從也十分迫切地想知道答案。

一天深夜,蘇從夜闖大殿,苦口婆心地對楚莊王說:“大王自從繼位以來,轉眼三年有餘,一直不問朝政,長此以往,恐會如桀、紂一樣招致亡國殺身之禍啊!”

楚莊王一聽,當場勃然大怒,抽出隨身佩戴的長劍,直指蘇從的心窩說:“難道你把寡人的命令當耳邊風嗎?膽敢辱罵寡人,你真是自尋死路!”

沒想到蘇從一臉視死如歸的表情,淡定地說:“今天臣如果因為勸諫而死,定能留得一個忠臣的美名;若是大王因為勸諫而戮殺大臣,卻隻能落得個暴君的惡名。如果臣下的死能夠讓大王一鳴驚人,能夠讓楚國長治久安,那麼臣甘願赴死!”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楚莊王凝視蘇從片刻之後,竟然扔下長劍,激動地抱住他說:“太好了,寡人終於為這個國家找到了脊梁!”說完這話,他便遣散了剛才還載歌載舞的宮女,拉著蘇從的手開始商議起國家大事來。

隨著談話的深入,蘇從驚訝地發現,楚國這位荒廢朝政三年的君主雖然表麵上不理朝政,但卻對國內外的情勢了如指掌,應對的策略也顯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於是,在萬籟俱寂的大殿上,君臣二人都激動萬分。蘇從終於明白了楚莊王的用心,他也知道,楚國大殿夜夜笙歌的日子終於遠去,而屬於楚莊王的輝煌時代即將開啟。

這一切,對我們這些看客來說無異於是一個奇絕險峻的逆轉劇。

楚莊王佯作頹廢,裝瘋賣傻三年之久,真正的良苦用心其實有兩點:

一、楚莊王繼位時年輕稚嫩,對朝中的狀況尚不熟稔,又加上當時若敖氏專權,他萬不能輕舉妄動,一不小心,就可能在步步驚心的權力鬥爭中喪生。於是他隻好自汙名節以掩人耳目,以便靜心觀察宮中的局勢和生態。

二、楚莊王想用這種看似極端的方式,去等待一個冒死進諫的忠臣。事實證明,他這三年的“糊塗”歲月並沒有被辜負。楚莊王不僅充分考察了近臣的忠奸賢愚,還不動聲色地習得了一個君王應該具備的基本才幹,真正豐滿了自己的羽翼。

大鳥一展翅,便以雷厲風行之姿讓眾人歎為觀止。

其後,楚莊王不僅迅速提拔蘇從、伍參等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忠誌之士到楚國各種重要的位置,還殺掉很多對楚國霸業有礙的奸臣,又采取有效措施削弱了若敖氏的勢力。

從那以後,這位楚國曾經的“昏君”便積極納諫、攘外安內,帶領國家走上了發展和富強的道路,最終使楚國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韜光養晦的裝傻之計,其曆時之久、隱蔽性之強,讓曆代史學研究者歎為觀止,而這位君主的沉穩耐心和個人素養也著實可為後世帝王典範。

荊軻的“獻圖”之局——一次暗殺的失敗與偉大

公元前227年的一天,燕國太子丹與門下的眾賓客身穿白衣、頭戴白帽,久久地肅立在風寒浪急的易水之濱。

這並不是一次常規的祭禮,而是一次悲壯的踐行。準備渡河前往秦國的旅人不是別人,正是日後留名千古的史上第一刺客——荊軻。

前來送行的人都知道,荊軻即將走上一條不歸路。這條路的盡頭,不是全身而退,加官晉爵,而是功敗垂成,萬劫不複。因為在強大的秦王麵前想做到全身而退,想想都是不可能的!

但無論如何,哪怕注定要失敗,即便碎屍萬段,荊軻也要舍命一搏。對於他來說,人生好像注定了一些事情,必須去麵對。

眾人跪拜完路神,離上路的時間便越來越近了。荊軻望著自己昔日的至交——高漸離,一幕幕往事在他的腦海中回放。

還是年少輕狂之時,他曾上書衛君談論治國之術,卻未能指點江山,抒發心中的那一腔書生意氣;他曾雲遊四海,卻迷失在每一道風景的最深處,未能尋找到人生的意義;他也曾與人論劍鬥武,卻從未遇見過深入內心的知己,直到在燕國和殺狗屠夫高漸離萍水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