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天地人和——帝王將相的決勝法門(3)(2 / 2)

眼見敗局已經無法挽回,曹操既絕望又無奈,隻好自行將剩下的戰船燒毀,帶領殘餘部隊沿著華容道逃回江陵。在逃跑的過程中,曹軍傷亡過半。逃回江陵之後,曹操擔心赤壁失利導致後方政權不穩,立即啟程回師北方。

赤壁之戰最終以孫劉聯軍的勝利告終,曹操在短時間內失去了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劉備與孫權也趁熱打鐵,開始發展壯大各自的勢力,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之勢由此日漸成形。

諸葛亮的“借局”——沒有做不到,隻有想不到

在孫權、劉備聯手討伐曹操的過程中,劉備的軍師諸葛亮與孫權手下的大將周瑜可謂狹路相逢。

這個周瑜也算是足智多謀、驍勇善戰,隻可惜心胸狹窄、喜歡妒忌。在與周瑜共事的過程中,諸葛亮全力推動著孫劉聯盟的建立,謀劃著對曹軍的作戰方略,表現出的遠見卓識和超人才智令周瑜妒火中燒。

為了解除諸葛亮對自己的威脅,周瑜成日都在謀劃著致諸葛亮於死地的圈套。

很快,孫劉聯軍又將與曹軍在長江上展開一場無可避免的惡戰,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的大好時機也來臨了。周瑜故意請諸葛亮與自己一起共商備戰大計,他對諸葛亮說:“我們很快就要與曹軍再度交戰了。如今曹操在江北設置水寨、訓練水軍,我們實在是不能對敵方的水戰實力掉以輕心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您覺得我們要選擇什麼武器才能贏得這場惡戰呢?”

諸葛亮說:“江上作戰,敵我遙遙相隔,實在難以近身,這種情況下隻有弓箭是最理想的武器。”

周瑜聞言大喜,慌忙表態:“對對對,先生和我英雄所見略同。然而如您所見,目前軍中的情況是有弓無箭啊。我初步估計了一下,這場戰事至少得消耗我軍十萬支箭矢,但我們連十支箭也拿不出來。加之曹軍蠢蠢欲動,留給我們造箭的時間最多十日。現在任務繁重而時間緊迫,我思來想去,這件事也隻有請先生親自督辦了,希望您不要推辭。”

周瑜心想,要在十天內趕造十萬支利箭,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沒想到諸葛亮對這個任務不僅沒有表現出絲毫擔心,反而出人意料地說:“曹操大軍即日將至,若等上十日,必然耽誤大事。”同時還表示,自己隻需要三天時間就可以完成任務,並聲稱若是三天內完不成任務願意按軍法處斬。周瑜心中竊喜,認為這是一個除掉諸葛亮的好機會。於是他一邊暗中令工匠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備齊,一邊讓魯肅去探聽諸葛亮“三天造箭”的神話是否能夠成為現實。

諸葛亮一見到魯肅,便順勢提出自己的要求:“在造箭之前,有件事還要勞煩魯公幫忙,請您為我準備二十隻船,每隻船上配備三十個軍士,船體用青布幔帳遮起來,船的兩舷還要各豎千餘個草靶。你放心,這些裝備我都自有妙用,保證三日之內能籌足十萬支箭。不過有一條,此事千萬不能讓你家都督獲知,否則我的計劃就不靈了。”

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並不知道諸葛亮的葫蘆裏賣的是什麼藥。他見到周瑜之後,果然絕口不提借船之事,隻是告訴周瑜,諸葛亮並不打算著手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和膠漆等物品。周瑜聽罷,同樣感到疑惑不解。

兩天過去了,諸葛亮方麵沒有一點動靜。周瑜尋思,這回諸葛亮肯定是完不成造箭任務了,便一心等著他受罰。直到第三天四更時,諸葛亮才秘密地邀請魯肅請到船上,並告訴魯肅要去取箭。魯肅不解地問:“我們到何處去取箭?”諸葛亮胸有成竹地答道:“子敬不用多問,隻需與我前往便知。”魯肅被弄得一頭霧水,隻得滿腹狐疑地跟著諸葛亮趕往江邊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