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稱帝的“博弈”之局——善於用人,俘獲民心
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的謀略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他的人品卻與一般人的想象有所背離。
這種權力和道德間的微妙背離是十分耐人尋味的,仔細品味這樣的背離,不僅能讓我們洞悉曆史的種種無奈,更能讓那些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幻想緩緩降落到現實的根基上——有時候,曆史就是那麼虛偽而殘酷。
關於劉邦的人品,以下二三事足以說明。
他曾在兵敗彭城之後扔下自己兩個年幼的孩子隻身逃走。後來,劉邦又在逃難的人群中與自己的孩子重逢,但不久楚將季布率兵再次追來,劉邦慌忙乘車逃走。在逃亡的過程中,劉邦覺得車速太慢,竟將孩子們推下車去。
夏侯嬰見狀又將兩個子女拾回車中,如此反複了兩三次,最終劉邦怒斥道:“現在情況如此危急,難道我還要因為兩個孩子而自喪性命嗎?”夏侯嬰反駁道:“這可是大王的骨肉啊,怎麼能就此舍棄呢?”劉備竟然怒發衝冠,拔劍欲砍夏侯嬰,夏侯嬰隻得將兩個孩子夾在腋下,騎馬跟在劉邦的車後。
劉邦不僅對親生兒女冷酷無情,對自己的老父同樣視如草芥。項羽曾將劉邦的父親抓入軍中,想要以此來要挾劉邦,沒想到劉邦完全不為所動。在兩軍的一次交戰中,項羽將劉父推到陣前,假意威脅道:“如果你不馬上撤兵,我就將你的父親煮熟吃肉。”沒想到劉邦竟拿出一副死豬不怕滾水燙的賴皮樣,不慌不忙地說:“難道你忘了我倆曾結拜兄弟一事嗎?現在我爹就是你爹,你爹就是我爹,你若是要將你爹烹食,請務必記得要分我一杯羹啊。”此言一出,正直仁厚的項羽明顯招架不住,隻得將劉邦的父親釋放。
劉邦一統天下建立西漢政權之後,居然在一次群臣畢集的慶功會上覥著臉問自己的父親:“你看看,我和哥哥相比誰的產業更多呢?”劉邦的父親被他小人得誌的樣子氣得夠嗆,隻得氣呼呼地轉身走入殿內。
如此看來,劉邦的德行和街頭市井的流氓無賴並無二致。然而,劉邦可能不是一個好父親,也不是一個好兒子,卻是一個善於籠絡人心的天生領導者。那麼,劉邦是怎樣讓眾多文臣武將和民眾歸順的呢,簡單概括起來主要有三點:一是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二是善於隱忍團結,三是善於運用人才。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大軍攻入關中,到達距離秦都鹹陽隻有幾十裏路的霸上。子嬰在僅當了46天的秦王後,向劉邦投降。子嬰駕著白車白馬,用絲繩係著脖子,封好皇帝的禦璽和符節,在枳道旁等著劉邦。
將領們提議殺掉秦王子嬰,劉邦卻極力反對:“當初懷王之所以派我攻打關中,就是因為我心懷寬廣、能夠容人;秦王子嬰既然已經主動投降,此時再殺掉他不僅有悖情理,而且實在是很不吉利。”就這樣,子嬰的性命得保,沛公寬厚仁慈的美名不脛而走。
攻克鹹陽之後,劉邦一進入前代帝王遺留下來的巍峨宮殿,立即被其中的珍奇擺設和成群美女迷得神魂顛倒,一時竟忘了自己四處征戰、鏟除秦王暴政的初衷。將領樊噲隻得闖入宮中,鬥膽質問他:“您是想做個土財主呢,還是想雄霸天下呢?”這個問題的震撼力顯然不及宮中的奇珍異寶,劉邦充耳不聞,仍舊呆坐在原地毫無反應。樊噲再次厲聲斥責:“你難道甘願被秦宮的奢靡奪去心智?還是請您迅速返回軍壩上,不要再滯留宮中了!”劉邦由市井發跡,也許真的是從來沒嚐過富貴之味,所以竟向樊噲央求道:“我今天覺得十分困倦,你就讓我在這裏歇一宿吧!”
樊噲見自己的勸說毫無效果,又將張良請進秦宮。張良來到劉邦麵前,語重心長地說:“正是因為秦朝荒淫無道,你今天才能坐在這裏。如果剛剛進入秦都鹹陽就想留在宮中享樂,那麼秦王的今天很可能就是您的明天!為了一時的安逸而功敗垂成,這實在不像是您的作風。古人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您還是認真思量一下我們所說的話吧!”
就這樣,劉邦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秦宮。劉邦接受樊噲和張良的意見,下令將秦宮封好,隻留下少數士兵保護大殿和藏有財寶的庫房,隨即率領大軍還軍霸上。
為了贏得民心,劉邦把秦地各縣的父老鄉親和英雄豪傑都召集起來,鄭重地向他們宣布:“秦王當政的時候,我們聚眾談話要被處死,批評朝政得失要被滅族,相信各位父老苦於秦朝的苛虐法令時日已久。而按照諸侯間的約定,如今我率先進入關中,就應該在這裏稱王。既然這一帶由我執掌,過去的嚴刑峻法必當全部廢除。我隻想和諸位約定一事,那就是請大家都要遵守三條明白簡單的法律:殺人者處死,傷人抵罪,盜竊者判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