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麵魚紋彩陶盆暗示了什麼?

陶器是原始社會人們創造的第一種日常生活用具,是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彩陶在實用基礎上以其豐富多樣的圖案和紋飾具有了極其珍貴的審美價值,作為中國藝術的重要源頭而備受後世學者的推崇。在彩陶的眾多紋飾中,有一種充滿神秘感的特殊紋飾,至今人們仍不能理解其蘊藏的無窮內涵,那就是 20世紀 50年代出土於陝西西安半坡遺址的人麵魚紋彩陶盆。

這件彩陶盆,淺腹,底部接近平坦,陶盆內壁用黑彩描繪出由人麵和魚紋混合組成的圖案,人頭呈現圓形,兩條彎眉又細又長,上麵塗成黑色,眼睛是一條直線,鼻子呈現倒丁字形,嘴形是漏鬥狀的,頭頂上還有一個高高的三角形發髻,嘴下麵全部塗成黑色,在嘴的兩邊有魚形的紋飾,更為奇特的是,在兩耳旁邊也各有一條魚,魚頭和魚身都呈三角形。圖案整體顯得古拙、簡潔而又奇幻、怪異。我們的祖先為什麼要繪製這一複雜的人麵魚紋圖案?數十年來,專家們為此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此圖反映了半坡人和魚之間的密切關係和特殊的感情,魚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圖騰。半坡人在河穀階地營建聚落,生活方式與漁獵密不可分,他們喜一切都歸因於“原欲”,貝殼、魚紋皆成為生殖器的象征,也確實難以令人信服。同時,這種觀點對魚紋之間的差異性,尤其是在形式和色彩方麵,無法進行合理的解釋和深入的研究。

有人還提出了此圖象征著天文曆法的觀點,這一觀點將人麵魚紋盆的所有紋飾從天文曆法角度進行了釋讀。學者們認為人麵魚紋盆上的網紋既與田獵、漁獵用的網有關,也象征星宿與雨季的關係。半坡文化時期,人們還沒有認識到詳細的天文曆法,但是原始農業生產生活又必然直接受到春暖秋涼的季節規律的製約,所以,自然界氣候的周期變化是原始人類最先認識的自然規律。而在天文曆法之前,原始社會人們長期以動植物的變化作為參照以掌握季節的變化,這就是物候曆法。所謂“物候”,是指生物的周期性現象與季節氣候的關係,也指自然界非生物變化(如初霜、解凍等)與季節氣候的關係。魚被作為觀察物候的對象,既有古文獻的證據,也有現代民族學的證據,是具有普遍性的。《詩經·豳風·七月》和《禮記·月令》等先秦文獻,都有依據魚鳥花木以記時節月令的記述。所以這些學者認為:半坡人麵魚紋彩陶圖案的來由可以解釋為人們用平常所觀察的物候對象作為彩陶紋飾。

當然除以上幾種說法外,還有幾種非主流說法,如權利象征說、摸魚圖說,以及磐兒出生圖說等等,總之對於人麵魚紋飾包含的精神指向,到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公認的答案,因而,人麵魚紋飾的真實含義也就成為了學術界的一大未解之謎。但是,無論半坡人試圖用它表達什麼,人麵魚紋圖案所蘊含的創造性和藝術性都是令人驚歎的。即使它隻是原始人類為了美的感受而留在陶盆上的裝飾,也讓生活在今天的我們感受到了震撼。

三星堆文明埋葬了多少傳奇?

1929年春季,位於廣漢三星堆月亮灣的川西平原上,農民燕道誠祖孫三人在勞作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長方形的神秘土坑,坑內堆滿了許許多多色彩斑斕的玉石器。裏麵有璧、璋、琮、圭、圈、釧、珠、斧、刀及玉石器半成品共 400餘件。1934年 3月初,華西大學博物館科學發掘隊前來發掘遺址,由於時局動亂,發掘工作隻進行了 10天便告結束,共獲得各種玉、石、陶器 600多件。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再次發掘,前後共出土了 1000多件美妙絕倫的珍貴文物!

這橫空出世的千餘件大小青銅器、玉石器、象牙、貝藝、陶器和金器等,造型奇特驚人、內涵神秘莫測、工藝精妙絕倫,掀起了考古界、學術界新一輪對古蜀國曆史文明的探索。而在這些出土文物中,有舉世矚目的四件重要文物——青銅神樹、金杖、縱目青銅麵具和青銅大立人。它們帶來了一係列至今尚未徹底破解的謎:青銅神樹神鳥因何弓枝折翅?金杖是如西方權杖那樣象征著權威還是用於神巫法術的“魔杖”?巨大的青銅麵具為何人所戴?青銅大立人像雙手各自握成環狀是何用意?……

像這樣的關於三星堆出土文物的未解之謎數不勝數,其中,最廣為世人關注的是,三星堆古蜀國文明何以產生、持續多久,為什麼在達到其最高峰時突然從成都平原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