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早在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子貢就對商紂王的暴虐產生了質疑,他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郭沫若則說:紂王其實是一個很有才能的人,他對古代中國的領土開拓有其貢獻,所謂“紂克東夷”,就是開拓淮河流域和長江流域。西周正是乘“紂克東夷”的機會東進滅商的。
那是什麼原因使紂一步一步被醜化的呢?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政治宣傳的需要。“勝者為王敗者寇”,當時的周王朝雖然滅了商,但並不是一個大國,它要鞏固它的政權,穩定和籠絡它的民心,自然需要一些政治手段。紂王當然不是沒有缺點,於是滅掉商紂王的西周帝王們,以及其後的禦用文人們,根據政治的需要,把死去的紂王的事一再編排,終於使他成了一個壞得不能再壞的人。其次就是紂王身邊有個妲己,可迎合“女人是禍水”的論調,可以順理成章地把罪惡之源引到女人身上。如夏桀的妹喜、周幽王的褒姒、唐明皇的楊貴妃一樣,成了禍水和替罪羊。《列女傳》就把劣跡都歸於妲己一人身上,謂之“女禍亡國論”。可見,商紂王雖不是什麼明君,但也並不是像現代人所認為的那樣暴虐無比,而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曆史未必就是真實的曆史。
聖人孔子是帥哥還是“恐龍”?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說從漢武帝開始,便登上了“獨尊”地位。從那時起,儒家學說開始和封建專製融為一體,為曆代王朝所尊崇和利用,並不斷豐富它、完善它、發展它,使儒學成為一門包容哲學、倫理學等諸學科的綜合性學說,對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形成起到了重大作用。儒家學說滲透到社會各個層次、各個領域,不僅影響了兩千多年數十代人,而且它的輻射影響遠及朝鮮、日本、東南亞諸國。
千百年來研究儒學的專家以及愛戴孔夫子的人們都關心一個問題:孔夫子到底長什麼樣子?孔子距離我們兩千多年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孔子形象,都是後世想象而來。實際上,在孔子去世後近三百年時間裏,他一直保持著布衣學者的身份,直到公元前 195年,漢高祖劉邦到山東時祭祀過孔子,並封孔子九代孫孔騰為“奉”。
管仲為何被娼妓奉為保護神?
關於娼妓,在外國,可能起源於一些祭祀性的神廟。漢謨拉比時代巴比倫王國的神殿裏有“聖妓”。“曆史之父”希羅多德在《曆史》中描寫巴比倫神殿裏的妓女說:“每一個當地的婦女在一生中必須去一次神殿,坐在那裏,將她的身體交給一個陌生的男人……直到有一個男人將銀幣投在她的裙上,將她帶出與他同臥,否則她不準回家……女人沒有選擇的權利,她一定要和第一個投給她錢的男人一同去。當她和他共臥,盡到了她對女神的職責後,她就可以回家。”地中海有個海島叫塞浦路斯,在古代,這個島上的女神廟裏養著成群的“聖妓”,專供過客淫樂,當時的法律規定:女子不論願意與否,隻有在神廟中當過“聖妓”後才能出嫁。
在中國,《尚書》記載:堯的兒子丹朱“朋淫於家”。西漢劉向在《列女傳》中說“夏桀既棄禮義,淫於婦人。求四方美女積之後宮,作爛漫之樂”。二者都類似於集體性淫亂。這些記載似乎說明娼妓在夏朝前後就已出現。有些人認為妓女源於商周時期的巫婆,稱為“巫娼”。然而史書諸如《史記》以及甲骨文都沒有女巫從事性工作的記載。很多研究者認為中國的妓女可能起源於奴隸主家庭所蓄養的家妓。清人袁枚在《隨園詩話》中對妓女的起源有另一說:
有人問:“妓女始於何時?”餘雲:“三代以上,民衣食足而禮教明,焉得有妓女?唯春秋時,衛使婦人飲南宮萬以酒,醉而縛之。此婦人當是妓女之濫觴。不然,焉有良家女而陪人飲酒乎?若管仲之女閭三百;越王使罷女為士縫紉,固其後焉者矣。”
妓女成為一種職業大概在西周或者晚些時候的春秋。《詩經·周南·漢廣》:“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趙女鄭姬,設形容,鳴琴,揄長袂,躡利屣,目挑心招,出不遠千裏,不擇老少者,奔富厚也。”這些“遊女”、趙女鄭姬妖豔嫵媚,色藝雙全,甚至不遠千裏從事性工作。當時也出現了一些軍妓,越王勾踐就用寡婦娛樂士兵。《越絕書》記載:“越王勾踐輸有過寡婦於山上,使士之憂思者遊之,以娛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