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也有刻有中國篆文的古箭等文物出土,所有這些都是徐福東渡美洲的明證。

除了徐福東渡的原因和徐福東渡所到之地外,徐福東渡起航港在何處也備受爭論。

關於這一點的主要說法有:河北省的秦皇島和黃驊附近說,浙江省慈溪和舟山說,江蘇省海州一帶(現在的連雲港贛榆縣)說,山東省登州灣(龍口市黃縣)及膠州灣徐山(青島)琅玡、成山頭說等。

這其中,最有可能的一種是琅玡出海說。徐福東渡起航點的確定,起決定作用的是當地的物質條件,一是經濟的發達,二是港口的自然狀況。否則,聚集大批的人員,征調大量的物資,建造很多的船隻等大規模的準備工作就無法進行。還有港灣也應寬廣,並與腹地有便利的交通。比較而言,具備上述優越條件的,據史書所記,隻有當時的琅玡。戰國時,楚國滅掉越國之前,越國在琅玡建都已經有一百餘年。琅玡曾是一度強大的越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戰國中期歸屬齊國後,它也是齊國都城臨淄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經濟文化區域。秦統一後,琅玡作為琅玡郡的治所,其重要地位更加提升了。

琅玡不僅經濟條件優越,而且也是戰國及後來的秦國著名的海港之一。位於琅玡台下石河入海河段,附近屬花崗岩侵蝕性海岸地貌,水深港闊,起航條件好。另外,徐山附近還有大小珠山、琅玡山等,山上有大量的優質木材,具備打造樓船的充足資源。而且,《史記·秦始皇本紀》明確記載,徐福第一次在琅玡上書後即被就地派遣出海求仙,第二次更是由秦始皇親自從琅玡送出海的。

阿房宮真是項羽一把火燒掉的嗎?

熟讀曆史的人都知道,阿房宮建於 2000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每征服一國,就繪製該國宮室圖,在秦國都城鹹陽的渭水南岸仿造宮殿,稱“六國宮殿”。相傳當時共有宮室 145種,著名的有信宮、甘泉宮、興樂宮、長楊宮等宮殿。想當年,鹹陽宮可謂殿宇林立,樓閣相屬,曲廊幽徑,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前 212年),秦始皇在消滅六國一統天下以後,認為都城鹹陽人太多,而以前的皇宮又小,於是下令征發刑徒七十餘萬人伐運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開鑿北山的石料,在故周都城豐、鎬之間渭河以南的皇家園林上林苑中,仿集天下的建築之精英靈秀,營造一座新朝宮。這座朝宮便是後來被稱為阿房宮的著名宮殿。

阿房宮規模空前,氣勢宏偉,《史記》記載:阿房宮前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殿中可以坐一萬人。《漢書》中也記載:“起鹹陽而西至雍,離宮三百,鍾鼓帷帳,不移而具。又為阿房之殿,殿高數十仞,東西五裏,南北千步,從車羅騎,四馬騖馳,旌旗不撓,為宮室之麗至於此。”唐代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寫道:“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裏,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鹹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若是根據《史記》記載推算:秦代一步合六尺,三百步為一裏,秦尺約 023米。如此算來,阿房宮的前殿東西寬 690米,南北深 115米,占地麵積 8萬平方米,容納萬人自然綽綽有餘了。根據《漢書》推算,規模則更大。

但是據傳說,這樣一座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極度奢華的阿房宮;卻在數十年後,楚霸王項羽入關時,一把火燒掉了,大火燒了整整三個月,方圓百裏盡成灰燼。

2002年,為了尋找曾經的輝煌,考古學家們來到了今陝西西安西郊三橋鎮以南,東起巨家莊,西至古城村的阿房宮遺址上,開始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