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史書記載和民間傳說中都曾提到,法門寺地宮裏有佛祖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到底是真有其物還是訛傳?法門寺地宮中真的埋藏有千年的秘密嗎?
1981年 8月 24日的一場暴雨使得佇立在法門寺中的佛塔,中部突然出現裂縫,佛塔東北邊的部分完全坍塌,西南邊部分出現傾斜,千年古塔即將毀於一旦,該如何處理?經過反複論證,有關方麵形成了兩個方案,一是把舊塔拆除後重新修建,另外一個是保護剩下的半邊塔。
鑒於佛塔十分珍貴,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工作人員決定修複殘塔。但是,佛塔倒塌的情況十分罕見,殘塔裏全是土坯,把土坯保護起來非常困難,而且造價極高。最後,專家組研究決定,將殘塔拆除重建。
1987年 4月 3日,考古人員在清理古塔拆除後的塔基時,終於使得一個埋藏了 1000多年的絕世秘密重見天日:塔下果真埋葬著珍貴的“佛指舍利”。原來,考古人員無意中在塔基處浮土下發現了一塊白玉石板,除去浮土,一尊雄獅浮雕漸漸顯露出來。推開白玉石板,一個神秘的洞口赫然出現。這就是法門寺地宮的入口。考古人員沿著地宮的幽暗隧道前進,發現牆壁為黑色大理石拚貼。石壁因年代久遠呈現出一種特有的斑駁,東側上刻有白色的文字。隧道盡頭,兩塊石碑赫然屹立,碑文在手電光下依然清晰可辨。兩塊石碑上共計刻有約 900個字,一個是記事碑,一個是物賬碑,文字內顯示石碑是唐代最後一次迎送佛骨時留下的。在兩塊石碑被移開後又一道門出現,石門左右兩邊各雕刻一尊精美的菩薩像。進門後,地麵上是一堆堆整齊的絲織品。雖經千年歲月,絲織品依然精美光鮮。在前室盡頭,一座大約有 80厘米高、四麵有精美的彩繪浮雕的漢白玉石塔靜靜佇立,塔蓋、塔刹、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後來,這座塔被人們稱為阿育王塔。
神秘繼續上演,阿育王塔後麵竟然還有一道石門,門後設有密室。第三道門打開後,法門寺地宮的中室被打開。中室呈方形空
間,中央放了一個白玉靈帳,靈帳裏麵放置法門寺地宮了一枚玉質仿製舍利,這是一件國寶級的文物。靈帳後果然又有一道石門,門內是地宮的後室,在後室的土層裏,考古人員發現一個密龕。密龕裏藏著一個包裹,包裹裏麵又是一個鐵函。這個沉甸甸的密龕裏套著一重又一重的密龕。直到第七重,是一個鑲滿珍珠的金質寶函,寶函裏是一座寶珠頂小金塔。第八重是個純金塔,打開後,金座上有根像手指一樣的銀柱子,是玉質仿製佛指骨舍利。最後一層鐵函打開了,裏麵有個用絲綢包裹的鎦金函,鎦金函裏有個檀香木函,檀香木函裏還有個水晶槨子,水晶槨子裏還有一個玉棺,在玉棺裏麵,終於又出現了一枚佛骨舍利。這是一枚真正的佛骨舍利。世間聖物、唯一僅存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終於顯身。這被譽為繼秦始皇陵兵馬俑之後的又一考古重大發現,是中外佛教界和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除了珍貴的舍利之外,法門寺地宮中的絲綢文物,則是繼中國西北甘肅省敦煌藏經洞之後,唐代絲綢出土數量最大、品種最多、價值最高的地方,被譽為中國唐代絲織品的寶庫。據考古資料所載,法門寺地宮中所藏的絲綢織物工藝極其精致,縫合處所用的金線平均直徑隻有 01毫米,最細處僅 006毫米,比頭發絲還細。地宮中一隻藤箱內堆積的絲綢衣物,厚度雖然隻有 23厘米,卻疊積絲綢織物達 780層之多。
法門寺地宮中還發掘出土了上百件璀璨奪目的金銀器和琉璃器,而久已失傳的 16件“秘色瓷”則讓中國的瓷器研究專家興奮不已。秘色瓷是唐代宮廷專用瓷,製作工藝早已失傳,其實物也隻是在中國的史書中提到過,後世從未見到過。據記載,秘色瓷器由於釉料好,給人的印象好像是碗中盛有水,因而總是晶瑩透亮,一塵不染。
為了保護和展示法門寺地宮所出土的珍貴文物,我國政府在當地成立了博物館。我國的文物保護專家還與德國同行合作,對地宮中出土的絲綢織物進行高科技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