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夏鼎盛時期,黑水城已不再是一座單純的軍事城堡,逐漸變成一座經濟、文化都較為發達的繁榮城市。當時的黑水城內,官署、民居、店鋪、驛站、佛教寺院以及印製佛經、製作工具的各種作坊布滿了城區,一派繁榮昌盛的景象。

1226年,北方蒙古汗國的成吉思汗率領大軍征伐西夏,首先攻克了黑水城,並由此南下,直取西夏的國都中興府,次年,西夏滅亡。元朝建立後,由於黑水城是漠北通往內地的重要交通樞紐,元朝統治者不僅派遣了大量軍隊來黑水城駐防,還從各地遷來許多漢族和蒙古族人,來這裏與當地人共同發展農牧業生產。這一時期的黑水城繼續發展,成為了當時的繁華城市。是當時“北走嶺北、西抵新疆、南通河西、東往銀川”的交通要衝和元朝西部地黑水城遺址區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

但是好景不長,14世紀中葉,這裏的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昔日的綠洲被沙漠吞噬,變成了一片荒漠,昔日繁華昌盛的黑水城也變成了一座廢城。

1908年,俄國人科茲洛夫受黑水城傳說的吸引,為了尋找那藏在井中的大批珍寶,他率隊來到我國進行“探險”。此時正值我國腐朽的清王朝行將崩潰,對帝國主義列強的文化侵略失於防範。當年 3月科茲洛夫終於找到了哈拉浩特,並在這裏進行了發掘。1909年 5月,他們從西藏東部返回時又重到哈拉浩特,對這座古城再一次大肆發掘。他們雖然沒有找到所曾幻想的“神秘寶藏”,但卻在城外的一座塔內發現了一大批西夏文文獻。其中既有刻本,又有寫本,既有大量的佛經,又有多種多樣的世俗文獻。除此之外,還有漢文、回鶻文、蒙文、敘利亞文、突厥文等多種文獻。此次發掘甚至被稱為找到了一個“完整的書庫”。這批文獻運到彼得堡(列寧格勒)後,共編了 8000多個編號,大約有兩千冊書。

科茲洛夫的野蠻發掘給黑水城遺址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他在黑水城周際一共挖掉了 30多座原先保存完好的佛塔,幾乎毀了黑水城 80%的塔!科茲洛夫因為他的野蠻行為,在離開黑水城時似乎“良心”有所發現,他在自己的“考察記”中這樣寫道:“隨著考察隊與死亡之城距離的增加,不由自主的難過之情越來越強烈地控製了我。我仿佛覺得在這毫無生命的廢墟中,還存留著為我所親近、珍視以後將不斷與我的名字聯係在一起的東西,還有一些我舍不得與之別離的東西。我無數次的回望這座被塵土遮蓋的城堡,在和自己‘蒼老的朋友’告別時,我帶著某種可怕的感覺意識到,哈拉浩特城(黑水城)現在隻聳立著一座孤零零的塔了,這座塔的內容已經無可挽回地死亡了——被人類的好奇心和求知精神給摧毀了……”

失色的黑水城,成了今天那些仍然在關注著西夏文化的人們心中永遠的痛。此外,就要被大漠掩埋了的它向人們證實著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今天被湮沒在沙海裏的城池是西夏王國當年最漂亮最發達的城市,而這裏的每一個沙丘都是牧人們當年的家!發白的牛骨、殘存的瓦礫、考古專家剛剛發現的 600年前的兒童幹屍都在向人們述說著黑水城的過去。而黑水城的敗亡之謎也吸引著我們繼續向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