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三,浙江蘭溪東山。東山又名皇回山,是金華山脈的一支,寺院裏的和尚世代口傳建文帝在此削發隱蹕的傳說,並說寺院中還保留有建文帝的隱居之處和古碑遺跡。在寺院的大殿內,塑的是身穿袈裟的建文帝像,左右兩旁分別為伴帝出家的楊應能、葉希賢兩人,殿內的後壁繪有建文帝遜國出逃的路線。此外寺院內還保存有建文帝出家後所作的幾首詩:“百官不知何處去,惟有群鳥早晚朝”;“塵心消盡無孝子,不受人間物色侵”。詩中意蘊飽含倉皇出逃,歸於世外的無奈和憂傷,為建文帝歸隱於此,又添一證據。

對於建文帝逃出南京後的下落,還有人認為,建文帝從南京城逃出之後,見前往北方的道路大都被燕王的軍隊圍阻,因此不得不化裝南下,輾轉來到武昌羅漢寺。過了一段時間後,建文帝等人見此處易於被燕王的爪牙發現,他們又在達玄和尚的指引之下坐船前往泉州開元寺,然後輾轉逃到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開始在此隱居,據說,當地的華人,至今仍在每年農曆五月十六建文帝登基那天,舉行隆重的拜“皇爺”之禮。後來明成祖即位之後,派鄭和下西洋,就是為了尋找流落海外的建文帝。

綜上,朱棣在即位後,下令搜尋建文帝,這是曆史事實。但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個未揭開的曆史之謎。各類辭書字典,也隻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終。”

明成祖的生母竟然是朝鮮人

明成祖朱棣在中國曆史上是頗有作為的君主,他出生於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之際。當時,朱元璋尚未建立明朝,而是忙於爭奪天下,當時尚無朱棣生母的爭論。

等到朱棣奪位以後,被正統思想濃厚的封建史學家們譏為“赧顏人上”,斥為“燕賊篡位”,視為“叛逆”。關於他的生母是誰的問題突然敏感起來。自永樂時期以來,各種官方史書和野史上都對成祖生母問題有所記載和猜測。

明成祖朱棣的生母主要有以下四種說法:一說是朱元璋的原配夫人孝慈高皇後,也就是大腳皇後馬秀英。馬秀英,鳳陽宿縣(今安徽宿縣)人,濠州紅巾軍郭子興養女。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興將其許配給部將朱元璋。當年朱元璋受到了郭子興的猜忌,馬氏多次從中調解周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冊封她為皇後,對她十分信賴,多次聽從她的意見寬免大臣過錯,因此有人將她與曆史上的賢後唐代長孫皇後相提並論。馬皇後是朱棣的母親是官方的權威記載,《明太宗實錄》說:“高皇後生五子,長懿文皇太子標,次秦湣王樉,次晉恭王,次上,次周定王。”肯定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為馬皇後親生。《明史·成祖本紀》也說:“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也,母孝慈高皇後。”

但是除朱棣外,馬皇後親生皇子都有誰,在各種史籍中又有著不同的記載。一種說法認為馬皇後生懿文太子、秦王、晉王、燕王、周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馬皇後隻親生燕王、周王。其實,《太祖實錄》為成祖朱棣所修,成祖為了抹殺自己即位前的真實事實,曾兩次改修《太祖實錄》,刪減篡改之處甚多,因此他將自己的親生母親說成是馬皇後是很有可能的。明成祖的母親是馬皇後的說法雖然在正史中一脈相承,眾口一詞。但據民間傳說,馬皇後並沒有生育能力,太子朱標、四子燕王朱棣等都不是她的親生兒子,而是由宮中的妃子所生,被她搶了過來據為己有。

第二種說法是,朱棣的生母為“碽妃”李氏。成祖為馬皇後所生的說法到了明中後期就受到了質疑,而碽妃說浮出水麵。碽妃是高麗(今朝鮮)美女,長得花容月貌,深得朱元璋寵愛,說她是明成祖生母的主要根據是《南京太常寺誌》。太常寺是明朝管理祭祀禮樂的機構,皇家宗廟的祭祀就由其負責。據《太常寺誌》記載:“孝陵祀太祖高皇帝、高皇後馬氏。左一位淑妃李氏……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明末清初的錢謙益和李清見到這樣的記載也無法判斷孰是孰非。錢謙益當時是南明弘光朝的禮部尚書,李清曾任大理寺左丞,二人利用職務之便,於弘光元年元旦利用祭祀孝陵的時機,悄然打開孝陵寢殿,“入視果然,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