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明代的沈玄華在《敬禮南都奉先殿紀事十四韻》寫道:“高後配在天,禦幄神所棲。眾妃位東序,一妃獨在西。成祖重所生,嬪德莫敢齊。”意思是說碽妃的靈位之所以單獨放在西麵,是因為她是成祖的親生母親,因而成祖獨獨突出她的位置,不與別的妃嬪放在一起。但事實上朝鮮向中國稱臣送貢女是在 1365年,而史籍上明確記載,朱棣生於 1360年,其時朱棣已 5歲了,難道朱棣是她從朝鮮帶來的?顯然是不可能的,根據這種推測,朱棣生母是李氏的說法也不靠譜。

第三種說法是元順帝的妃子洪吉喇氏。洪吉喇氏是元順帝的第三福晉,是太師洪吉喇特托克托的女兒。元順帝敗,朱元璋入大都(今北京)見洪吉喇氏貌美,就留在身邊。然而她入明宮時就已經懷孕,所生的就是明成祖朱棣,所以朱棣即元順帝的遺腹子。其實這隻是民間的傳說而已。徐達攻陷大都是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而朱棣生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兩者相差達 8年之久。這種情況可能由於朱元璋刑罰過嚴、朱棣殺戮過重,從而導致民情激憤,因而編造謠言以發泄胸中的不滿情緒,以至於以訛傳訛。

還有一種說法是成祖為蒙古女人甕氏所生。主要記載於清代《廣陽雜記》。然而《廣陽雜記》本來就是一部記敘逸聞趣事的書,作者劉獻廷也說這是他聽到的古老傳說,沒有指出確實的根據,它很可能是洪吉喇氏之說的另一個版本,因而也是不足為信的。

以上種種說法,都有漏洞。實際上,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馬皇後是確鑿無疑的。靖難之役後,明成祖雖然限製任何對自己不利的記載,但是他左右不了國外的史籍。洪武二十二年,朝鮮使臣權近一行曾在北平拜謁當時的燕王,權氏著有《奉使錄》記其事,其中有詩題雲:到燕台驛,進見燕府。先詣典儀所。所官入啟,以是日先太後忌日,不受禮。命奉嗣葉鴻伴接到館。七月十五日也。

此處“先太後”當是從漢製之稱諸侯王母,顯然指燕王自己的生母。詩題中明言太後忌日在七月十五日,而高皇後馬氏的忌日在八月初十,顯然不合。洪武二十二年,當時朱元璋還在位,朱棣還不存在嫡庶之差別問題,因此他對外國人也不遮掩其真實生母身份。所以,成祖非馬氏所出無可懷疑。

那麼,朱棣為何一再強調自己是嫡出呢?這是因為明朝的皇位繼承製為嫡長子繼承製,隻有嫡子繼承皇位才是深孚人心的,否則會危及皇權的穩定。特別是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將建文帝趕下台後取而代之,更恐難以服眾。他擔心後人說他篡權,所以才千方百計強調自己嫡出的身份。這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伎倆,是不足為怪的。而明成祖的生母到底為誰我們隻能期待更多史料的發現了。

明成祖為什麼屠殺三千宮女?

明成祖朱棣(1360~ 1424年),1403~ 1424年在位,年號“永樂”。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來被封為燕王,後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取了皇位。即位後,五征漠北,80萬大軍下安南,浚通大運河,大規模營建北京紫禁城,7次遣鄭和下西洋,其文治武功為其在曆史上留下美名,可以說他完全有資格躋身著名帝王之列。但是他在中國曆史上又是一位極為暴虐的皇帝,他不僅在靖難之役後屠殺了前朝大臣及家屬 14000多人,後來,他還暴虐地屠殺了宮女 3000多人。那麼,明成祖為什麼要製造這駭人聽聞的大屠殺呢?

永樂初年,國家逐漸恢複強大。朱棣追求享樂主義,後宮美女漸多。永樂五年(1407年),皇後徐氏病死,一直沒有再立皇後,王貴妃和賢妃權氏是他最寵愛的妃子。權氏是一位選自朝鮮的美女,天姿國色,聰明過人,能歌善舞,尤其是善吹玉簫,成祖十分憐愛她。永樂八年(1410年),成祖率大軍出征,特地帶權賢妃作為隨侍嬪妃隨軍出塞。沒有料到,這位獨得天寵的妃子,在大軍凱旋回京時,死於臨城,葬在嶧縣。成祖傷心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