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時,宮中發生了兩名姓呂的朝鮮宮人與宦官相好之事。這原本是件極其平常的事,因為曆代宮中都有宮人和宦官相好之事。宮中的很多宮女嬪妃,因得不到皇帝的寵幸,便和宦官相好,雖然宦官不能行夫妻之事,但多少可以給予一些心理上的慰藉和生活上的照顧,這種現象宮中稱之為“對食”,與宦官對食的宮女稱為“菜戶”。此舉雖然不合規定,但應該不會招來什麼殺身之禍。但此時成祖正經曆喪失愛妃之痛,於是下令徹查。這兩名呂氏宮人中有一位朝鮮商賈之女,史稱“賈呂”,賈呂與呂氏素來不合,賈呂為報複呂氏,並免掉自身罪過,便向成祖造謠,說是呂氏串通太監和銀匠用砒霜毒死了權賢妃,成祖一聽,非常暴怒,在沒有仔細調查的情況下當即下令誅殺了被舉報的太監和銀匠,對呂氏則采用酷刑,用烙鐵一直烙了一個月,呂氏被烙得體無完膚而死。明成祖怒火難熄,又下令誅殺了跟呂氏有關係的婢女、丫鬟等數百人。

第一次屠殺過後第十年,也就是永樂十八年(1420年),成祖獨得天寵、準備立為皇後的王貴妃也死去,成祖再一次經曆喪失寵妃的傷痛。賈呂與宮人魚氏私下與小宦官結好之事又在此時發生了。成祖甚為惱火,雷霆大發。對宮女賈呂、魚氏等嚴刑拷打,賈呂於酷刑嚴逼之下,供出十年之前呂氏勾結宦官毒死權妃的事情,乃是自己的誣告,成祖聞言更加暴怒,下令動用株連之法,將與她有關的一幹人眾悉數抓來嚴刑逼供,成祖甚至還親自審問,希望得到更多的密謀。賈呂和魚氏恐懼萬分,上吊自殺了,但明成祖並不肯善罷甘休,又將賈呂、魚氏身邊的婢女、丫鬟作為審訊的重點,看賈呂等人是否還有其他陰謀。有些宮婢受不了酷刑折磨,竟然誣稱後宮有人要謀害皇帝。此話一出,引發了朱棣的狂怒,激起了他嗜殺的本性,於是他下令重查後宮謀逆大案,這時後宮諸妃嬪、宮女之間將平時積累的恩怨一一發泄,相互指責、相互陷害,結果以謀逆之罪而被抓的宮女達到 2800餘人。

對於處理這些“罪犯”,朱棣竟殘忍地下令全部處以剮刑!所謂剮刑,即是後來的淩遲,是用刀片將犯人的肉一小塊一小塊的割下來,讓犯人在零刀碎割的劇烈痛苦中死去,淩遲的刀數從數十刀到上千刀不等,直到剮得露出白骨、內髒等才讓犯人死去,是古代諸多刑罰中最為殘酷的一種。明成祖親臨現場監刑,他這種喪心病狂的處罰引起了宮女的強烈憤怒,行刑現場有宮女大罵朱棣,說他年老體衰,不能照顧宮女,宮女們與宦官相好又有什麼罪過!朱棣大怒,讓畫工畫了一幅賈呂與太監相擁而抱的圖畫掛在後宮,以羞辱無辜的宮女。據《李朝實錄》記載,在朱棣虐殺宮女的時候,突然有雷電擊到宮殿的簷角,宮女們心中暗喜,以為這是蒼天開眼,要阻止明成祖的暴行了,然而朱棣不為所懼,繼續下令戮殺宮女,“不以為戒,恣行誅戮,無異平日”。就這樣將 2800多名宮女全部殺死。

這兩次大屠殺,共使 3000餘人成為刀下冤魂,而朱棣之所以如此喪心病狂,有學者指出,不僅是因為他的兩個最為寵愛的貴妃先後暴死,讓其傷痛欲絕,可能還與他身患疾病有關,據《明史》記載,明成祖晚年身患疾病,經常突然之間發狂,一旦發作起來就難以控製,產生狂暴異常行為,甚至殘忍地殺害無辜的人。這樣看來,在朱棣先後失去兩個愛妃之後,心智已經失常,做事失去理智,從而歇斯底裏地虐殺了近 3000宮女,釀成了令人發指的千古慘案。

鄭和下西洋的“寶船”有多牛?

鄭和,1371年生於雲南省昆陽州(今昆明市晉寧縣),原名馬和,小字三保(後又稱三寶),11歲時淨身進宮,後當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謀,屢立奇功,便賜姓“鄭”,改稱鄭和,並提拔為內宮太監。經過元末的戰亂之後,朱元璋和朱棣都采取了發展農業、扶植工商業的措施,使明初國力逐步強大起來。同時,朱棣在政治上又加強中央集權,消除諸王勢力,充實軍事實力,開拓、鞏固邊疆,維護國家穩定。強大的政治、經濟實力,奠定了明王朝開拓對外交往活動的基礎。

日月複明——大明王朝隱秘歲月

朱棣攻下南京後,始終沒有找到建文帝朱允炆,朱棣懷疑他逃到了海外或者隱匿於某個海島上。還有一點是,洪武中後期,東南亞一帶許多國家再沒有按期向明王朝納貢,這使朱棣感到天朝的宗主地位正在喪失,還有些地區的首領甚至阻礙、破壞中國官方、民間的對外海上貿易,朱棣對此難以忍受。於是,一個宏大的計劃在朱棣腦際中出現,那就是派遣使節,打通海上通道,重建天朝威嚴,恢複和擴大對外邦交,鄭和在這個時候承擔起了曆史的使命。